-
公开(公告)号:CN119003298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0948880.9
申请日:2024-07-16
Applicant: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布式融合存储系统性能等级评定方法,涉及分布式融合存储系统技术领域,从通用功能、文件业务功能、对象业务功能、大数据业务功能四个维度进行测试。该分布式融合存储系统性能等级评定方法,从通用功能、文件业务功能、对象业务功能、大数据业务功能四个维度对分布式融合存储系统的主要功能进行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级评价,综合性评价数据中心分布式融合存储方案设计是否满足企业应用需求,在进行分布式融合存储评价过程中,针对各项指标提出了具体的打分参考标准,依据各项指标的重要性赋予不同分值权重,这使得数据中心分布式融合存储方案评价能够更加接近于用户的实际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8965364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011507.7
申请日:2024-07-26
Applicant: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中心主机安全测试方法,涉及数据中心技术领域,包括S1、测试指标阶段;S2、测试拓扑阶段;S3、测试执行阶段;S4、测试报告阶段。该数据中心主机安全测试方法,提出了一套合理的、针对主机安全防护的测试方法,分别从管理平台的交付形态、客户端管理、资产管理、安全基线管理、安全漏洞管理、入侵威胁检测、恶意代码防范、网络微隔离、日志审计、容器安全等方面设计测试用例,能够全面覆盖数据中心主机各个方面,并有效识别主机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漏洞,从而推动数据中心领域的主机安全防护建设,相比传统测试方法具有更高准确性和效率,有助于提高安全测试水平,为主机安全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安全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18944933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011499.6
申请日:2024-07-26
Applicant: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IPC: H04L9/40 , H04L41/0663 , H04L41/0681 , H04L41/0896 , H04L41/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IIoT的网络安全测试方法,涉及网络安全测试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网络架构测试:测试并记录网络设备的网络层吞吐量、TCP并发性能、TCP连接新建性能、HTTP应用层吞吐量,与工业物联网的业务高峰期数据对比,检查网络设备的业务处理是否满足高峰期需要。该面向IIoT的网络安全测试方法,灵活的网络架构允许测试系统根据不同的工业物联网需求进行快速配置和调整,这可以包括支持多种灵活的设备连接和配置选项等,通过这种灵活性,测试系统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业物联网的实际情况,提供更准确的测试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8890294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1011502.4
申请日:2024-07-26
Applicant: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IPC: H04L43/08 , H04L43/022 , H04L43/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AIoT的高速网络交换机测试方法,涉及交换机测试技术领域,包括:连接器信息写入和读取能力测试:根据连接器类型配置建立测试环境,交换机读取连接器信息,得到连接器管理接口、厂商信息、连接器型号、收发光功率;从交换机检查连接器状态,得到交换机对应端口LinkUP;从测试仪表读取连接器信息,得到连接器管理接口、厂商信息、连接器型号、模块工作电压、功率。该面向AIoT的高速网络交换机测试方法,能够更精确地模拟和评估交换机在真实AIoT环境中的性能,具有普适性,设计灵活可配置的测试方案,以适应AIoT场景中不断涌现的新设备和应用场景,确保测试方法能够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和完善。
-
公开(公告)号:CN116781559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0713428.X
申请日:2023-06-15
Applicant: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IPC: H04L43/08 , H04L43/0888 , H04L43/089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高性能计算场景的DPU网络性能测试方法,涉及DPU网络性能测试技术领域,所述测试方法包括下述操作步骤:S1、测试环境准备;S2、IPv4/IPv6单栈/双栈网络性能测试;S3、Tunnel封装解封装网络性能测试;S4、Tunnel封装解封装+ConnectTracking网络性能测试;S5、RoCEv2网络性能测试和S6、测试打分。该面向高性能计算场景的DPU网络性能测试方法,面向高性能计算场景的DPU网络性能进行分项打分,加权汇总,最终得到了基于面向高性能计算场景的DPU产品的进行网络性能评价,这对于数据处理单元(DPU)质量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4422393B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111626712.0
申请日:2021-12-28
Applicant: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Inventor: 邱奔 , 李洁 , 郭亮 , 王月 , 王少鹏 , 谢丽娜 , 吴美希 , 孙聪 , 许可欣 , 张一星 , 宫伟文 , 常金凤 , 柯芊 , 李宁东 , 赵精华 , 杨晓彤 , 盛凯 , 郑常奎 , 芦帅 , 石秀江 , 林寅豪 , 江畅 , 刘鹏云
IPC: H04L43/08 , H04L41/0631 , H04L43/5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网络分析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用于确定无损网络性能的方法,包括:利用预设测试集群进行无损网络性能的测试,根据对比不同流量模型下无损网络及TCP网络IOPS大小获取无损网络IO性能参数;根据计算接入链路故障切换时间和设备间级联链路故障切换时间获取无损网络可靠性参数;根据不同分布式存储软件下IO参数存在情况获取无损网络兼容性参数。根据无损网络IO性能参数、无损网络兼容性参数和无损网络可靠性参数确定无损网络性能。这样,能够更加有效、全面地确定无损网络性能,使得用户能够根据无损网络性能进行网络拓扑搭建、网络环境部署、网络设备选型及网络服务评估等。本申请还公开一种用于确定无损网络性能的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
公开(公告)号:CN112968885A
公开(公告)日:2021-06-15
申请号:CN202110141236.7
申请日:2021-02-02
Applicant: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IPC: H04L29/06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边缘计算平台安全防护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在对边缘计算平台进行安全防护时,通过建立的边缘计算平台安全服务模型进行如下防护:通过云侧模块阻止预测的攻击事件;通过分级分域模块检测入侵事件,若检测到入侵事件,确定所述入侵事件对应的安全域和安全等级;在所述分级分域模块检测到入侵事件对应的安全域和安全等级时,通过边缘侧模块查找到所述安全域和安全等级对应的安全策略,并基于所述策略进行响应处理;当通过所述边缘侧模块进行响应处理后,通过安全运维模块对所述边缘计算平台进行系统恢复。该方法能够对边缘计算平台进行全面的安全防护。
-
公开(公告)号:CN112637020A
公开(公告)日:2021-04-09
申请号:CN202011618714.0
申请日:2020-12-31
Applicant: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IPC: H04L12/26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中心间网络质量测评方法、装置和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控制第一数据中心的第一探针端向第二数据中心的第二探针端发送数据包,并接收所述第二探针端回送的所述数据包;控制第一探针端在接收到所述第二探针端回送的数据包时,获取丢包率和时延并反馈;根据反馈的丢包率和时延计算网络质量指标值;根据所述网络质量指标值确定所述第一数据中心访问所述第二数据中心时数据中心间网络的网络质量。该方法能够量化网络质量,以提高对网络质量评测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858268A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1910333636.0
申请日:2019-04-24
Applicant: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能耗测试确定能效等级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通过部署的服务器的功耗测试系统测试被测服务器的CPU、内存、硬盘IO的负荷因子;根据测试获得的负荷因子分别计算CPU、内存、硬盘IO的负荷;使用配置的对应权重分别对CPU、内存、硬盘IO的负荷进行加权求和,获得服务器的工作能效;根据获得的服务器的工作能效,以及配置的服务器的工作能效和能效等级的映射关系确定该被测服务器能效等级。该方法能够更准确、更客观地确定被测服务器的能效等级。
-
公开(公告)号:CN119767649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510099707.0
申请日:2025-01-22
Applicant: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
IPC: H05K7/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多种冷源的数据中心数字孪生制冷系统,涉及数据中心制冷系统技术领域,包括下述步骤:S1、数据采集;S2、模型构建;S3、分析决策。该面向多种冷源的数据中心数字孪生制冷系统,本发明构建了一套完善的数据中心制冷系统数字孪生模型,并给出了制冷系统温度控制策略,即当室外温度低于过渡季最低温度时,不需开启冷水机组,充分利用外部冷源;当室外温度介于过渡季最低温度与最高温度范围之间时,使用氟泵制冷,降低制冷能耗;当室外温度高于过渡季最高温度时,开启冷水机组及相关制冷设备,通过智能化温度控制,在满足机房制冷的前提下,降低制冷系统总体能耗。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