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736366A
公开(公告)日:2019-05-10
申请号:CN201910048999.X
申请日:2019-01-18
Applicant: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三航(厦门)工程有限公司 ,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
IPC: E02D3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陆域软基处理的自动化监测系统,包括:预埋于面层,用于测量地表沉降量和沉降速率的多个第一液压式沉降计;预埋于各分层,用于测量各土层沉降量和沉降速率的多个第二液压式沉降计;预埋于软土层,用于测量软土层内孔隙水压力的增长量和消散量的多个钢弦式孔压计;用于测量地基加固过程中水位变化量的多个振弦式水位计;将各采集信息通过无线网络传输的至少一个通道采集模块;通过无线网络接收各采集信息,进行分析、存储的云服务器;通过通信网络与所述云服务器进行交互的远程终端。可以全天候自动采集监测数据,远程处理,实现软基施工过程的智能化和信息化。
-
公开(公告)号:CN111705835A
公开(公告)日:2020-09-25
申请号:CN202010565640.2
申请日:2020-06-19
Applicant: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三航(厦门)工程有限公司 , 厦门三航混凝土有限公司 ,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
IPC: E02D29/045 , E02D29/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综合管廊的立式预制工艺,包括以下流程:预制模板组装、管廊钢筋骨架绑扎、管廊钢筋骨架吊装、预埋件施工和浇筑混凝土。进行预制模板组装流程时,先将内模和外模拼装好,接着将外模安装在底模上,即每块外模板的竖向肋的底部与对应的底模通过斜拉杆连接,再将内模安装在底模的内侧,即将每块内模板的竖向肋的底部与对应的底模通过斜拉杆连接,然后将顶模吊装安放到位,即将顶模搁置在内模的顶部与外模的顶部之间,再将每块内模板的竖向肋的上部与对应的外模板的竖向肋的上部通过拉条对拉连接使内模的顶部和外模的顶部将顶模夹紧,并通过顶模上的方钢控制顶模的高程。本发明的立式预制工艺,具有节能、绿色、环保等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1705835B
公开(公告)日:2021-08-03
申请号:CN202010565640.2
申请日:2020-06-19
Applicant: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三航(厦门)工程有限公司 , 厦门三航混凝土有限公司 ,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
IPC: E02D29/045 , E02D29/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综合管廊的立式预制工艺,包括以下流程:预制模板组装、管廊钢筋骨架绑扎、管廊钢筋骨架吊装、预埋件施工和浇筑混凝土。进行预制模板组装流程时,先将内模和外模拼装好,接着将外模安装在底模上,即每块外模板的竖向肋的底部与对应的底模通过斜拉杆连接,再将内模安装在底模的内侧,即将每块内模板的竖向肋的底部与对应的底模通过斜拉杆连接,然后将顶模吊装安放到位,即将顶模搁置在内模的顶部与外模的顶部之间,再将每块内模板的竖向肋的上部与对应的外模板的竖向肋的上部通过拉条对拉连接使内模的顶部和外模的顶部将顶模夹紧,并通过顶模上的方钢控制顶模的高程。本发明的立式预制工艺,具有节能、绿色、环保等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6290104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275767.4
申请日:2023-03-17
Applicant: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IPC: E02D29/063 , E02D29/067 , E02D29/07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锚固式悬浮隧道水下逐节安装方法,包括:步骤一,将待安装的悬浮隧道管节运至接岸结构内;步骤二,将待安装的悬浮隧道管节移入舾装室安装台车内;步骤三,先将待安装的悬浮隧道管节固定在安装台车上,舾装室注水同时调节安装台车和待安装的悬浮隧道管节的浮重比;步骤四,安装台车运行至前一段已安装好的悬浮隧道管节上后暂停前进;步骤五,安装台车的后支腿继续向前行进,但保持前支腿静止,将待安装的悬浮隧道管节送到安装位置;步骤六,将待安装的悬浮隧道管节与前一段已安装好的悬浮隧道管节对接安装;步骤七,安装台车退回舾装室;步骤八,重复步骤一至步骤七,进行后续段悬浮隧道管节的安装。本发明更为安全、高效、经济。
-
公开(公告)号:CN113585343A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110896854.2
申请日:2021-08-05
Applicant: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IPC: E02D29/06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缆流墩的斜拉式悬浮隧道,包括水中悬浮隧道、顶推侧陆域斜坡隧道和接收侧陆域斜坡隧道、顶推侧接岸结构、接收侧接岸结构和拉索锚碇系统;在海水表面流速为0.5m/s≤S<1.0m/s时,且为单向流的情况下,在水中悬浮隧道的逆流侧设置两座缆流墩,双向流的情况下,在水中悬浮隧道的两侧分别设置两座缆流墩;在海水表面流速为1.0m/s≤S<1.5m/s时,且为单向流的情况下,在水中悬浮隧道的逆流侧设置四座缆流墩;双向流的情况下,在水中悬浮隧道的两侧分别设置四座缆流墩;每座缆流墩包括深水导管架、永久缆流索与锚锭缆索。本发明能减小隧道在施工和运营维护期间由于水下水流的作用而产生的水平挠度。
-
公开(公告)号:CN111254984A
公开(公告)日:2020-06-09
申请号:CN202010065308.X
申请日:2020-01-20
Applicant: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IPC: E02D29/06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下斜拉式悬浮隧道的管节连接结构,包括隧道本体和一对接岸结构。隧道本体包括水中悬浮隧道和陆域斜坡隧道;水中悬浮隧道由多段预制的管节和一对接岸段管节连接而成;管节之间通过管节接头、接头紧固件、接头填缝料与接头止水材料连接;管节接头为承插式接头;接头紧固件包括接头内紧固件和接头外紧固件;接头填缝料包括接头缝隙填缝料和螺栓孔填缝料;接头止水材料包括外层止水圈和内层止水圈;一对接岸段管节的岸侧头各自位于一对接岸结构的内腔中并通过在岸侧头的外表面与接岸结构的内表面之间灌注混凝土与接岸结构固结;陆域斜坡隧道的临水端与接岸结构的背水侧连接。本发明的管节连接结构,能满足隧道受力及耐久性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1254984B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2010065308.X
申请日:2020-01-20
Applicant: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IPC: E02D29/06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下斜拉式悬浮隧道的管节连接结构,包括隧道本体和一对接岸结构。隧道本体包括水中悬浮隧道和陆域斜坡隧道;水中悬浮隧道由多段预制的管节和一对接岸段管节连接而成;管节之间通过管节接头、接头紧固件、接头填缝料与接头止水材料连接;管节接头为承插式接头;接头紧固件包括接头内紧固件和接头外紧固件;接头填缝料包括接头缝隙填缝料和螺栓孔填缝料;接头止水材料包括外层止水圈和内层止水圈;一对接岸段管节的岸侧头各自位于一对接岸结构的内腔中并通过在岸侧头的外表面与接岸结构的内表面之间灌注混凝土与接岸结构固结;陆域斜坡隧道的临水端与接岸结构的背水侧连接。本发明的管节连接结构,能满足隧道受力及耐久性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1485481B
公开(公告)日:2021-05-07
申请号:CN202010312905.8
申请日:2020-04-20
Applicant: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IPC: E02D29/067 , E01D1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悬浮隧道和深水悬索桥的跨海通道,包括两座主塔人工岛、两座桥隧转换人工岛、悬索桥和两段悬浮隧道。两座桥隧转换人工岛一一对应地位于两座主塔人工岛的前、后方,悬索桥的主桥架设在两座主塔人工岛上的悬索桥索塔之间;悬索桥的边跨桥架设在两座主塔人工岛上的悬索桥索塔与相邻的桥隧转换人工岛上的边跨过渡墩之间;悬索桥的主缆索的两端各自地锚固在两座桥隧转换人工岛上的悬索桥锚碇结构上;两座桥隧转换人工岛上还各自设置桥隧过渡转换结构;两段悬浮隧道的一头各自地与两座桥隧转换人工岛上的悬浮隧道接岸结构固接。本发明的跨海通道解决了相对较浅水域悬浮隧道占用水域断面面积过大而影响水下潜航器通航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485580A
公开(公告)日:2020-08-04
申请号:CN202010321295.8
申请日:2020-04-22
Applicant: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IPC: E02D29/067 , E02D37/00 , E02D31/06 , E02D1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下斜拉式悬浮隧道子弹孔的修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准备抱箍,抱箍的壁面上开设灌注孔和排气孔;抱箍的内壁面上间隔地固定若干橡胶垫,并且抱箍的两端各自固定一个橡胶圈;在陆上将灌浆导管固定插置在抱箍的灌注孔中,将排气管固定插置在抱箍的排气孔中,再用拖船将抱箍运至隧道的受损部位后完成系泊;步骤二,根据以下隧道受损情况进行修补:产生混凝土表面剥落或非贯穿裂缝,采用隧道外侧灌浆的方法进行修补;产生贯穿裂缝,采用隧道外侧灌浆+隧道内侧裂缝压力注浆的方法进行修补;产生喷水孔洞,采用隧道外侧灌浆+隧道内侧孔洞修复的方法进行修补。本发明工艺简单,技术成熟,潜水员水下作业量小,安全风险低。
-
公开(公告)号:CN117798182A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410032892.7
申请日:2024-01-09
Applicant: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三航局第九工程有限公司
IPC: B09C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重金属离子和砷复合污染土壤的治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调整土壤酸碱度,并在碱性增加后,使得重金属离子砷酸盐溶解为重金属阳离子和砷酸根阴离子;利用氧化剂氧化溶解出的砷酸根阴离子,将污染土壤中毒性较大的AsⅢ氧化为毒性较低且被铁盐吸附的AsⅤ,利用水溶性铁盐在碱性土壤溶液中原位生成的絮状无定形Fe(OH)3凝胶吸附溶解、氧化后的砷复合物;利用磷酸类钙盐与溶解后活性增强后的重金属离子沉淀,使其转换为稳定态重金属离子复合物;Fe(OH)3凝胶吸附溶解、氧化后的砷复合物以及稳定态重金属离子复合物被养护埋藏于土壤中,以完成土壤治理。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