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进气道多点液氨喷射的氨柴发动机及后处理供氨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514534B

    公开(公告)日:2025-01-17

    申请号:CN202311383288.0

    申请日:2023-10-2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进气道多点液氨喷射的氨柴发动机及后处理供氨系统,包括:氨柴发动机,其包括进气通道和排气通道,排气通道的排气口连接有涡轮机,涡轮机连接有压气机,压气机与进气通道的进气口之间连接有第一中冷器;氨供应系统,其包括液氨存储罐,液氨存储罐通过第一供氨管路与第一中冷器连接,液氨存储罐通过第二供氨管路连接有液氨供给轨,液氨供给轨连接有向进气通道内多点喷射液氨的液氨喷嘴。本申请进入第一中冷器内的液氨与进入第一中冷器内的压缩新鲜空气进行换热,以使液氨吸热后汽化。压缩新鲜空气与液氨换热,压缩新鲜空气的温度得到进一步降低,氨柴发动机进气温度进一步改善了氨柴发动机的NOx排放,降低了发动机的氮氧化物排放。

    一种氨燃料内燃机混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231389A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11400434.6

    申请日:2023-10-26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氨燃料内燃机混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属于汽车动力系统技术领域,包括混合气燃料供给系统,其包括液氨罐;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用于将所述液氨罐输出的液氨气化形成氨气;氨裂解器,所述氨裂解器用于接收液氨气化形成的氨气,裂解出混合气后输出至换热器,以使混合气与换热器内的氨气或液氨换热后输入至发动机的进气管。由于利用了混合气的热量加热氨气或液氨,因此,降低了热量损失,实现了能量梯度的高效利用,同时通过氨裂解引入了活性燃料氢气,并预混喷射,可以对氨进行活性调质,形成稳定配比氨氢的混合气,克服氨自燃温度高、层流火焰速度低、可燃范围窄、汽化潜热高的问题,发动机利用混合气燃烧驱动,提高了整机热效率。

    柴油引燃高压直喷液氨内燃机喷射控制方法及燃烧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596561B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211260660.4

    申请日:2022-10-1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柴油引燃高压直喷液氨内燃机喷射控制方法及燃烧系统,属于内燃机技术领域,该柴油引燃高压直喷液氨内燃机燃烧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内燃机启机或小负荷工况时,内燃机采用纯柴油模式运行;当内燃机满足液氨喷射条件时且活塞运动到压缩上止点附近时,控制柴氨喷嘴开启,将预定量的柴油和液氨喷入主燃室压缩燃烧;柴油压燃后,液氨在主燃室内受热闪沸并由柴油燃烧的火焰引燃形成稳定的扩散燃烧。由于采用柴油引燃氨燃料的扩散燃烧模式,因此改善了氨燃料燃烧困难,反应不充分的问题,由于采用氨燃料,氨燃料的辛烷值高于柴油,因此氨燃料抵抗震爆的能力优于柴油,能允许内燃机设置更高的压缩比,进而提升了内燃机的功率密度和热效率。

    一种氢内燃机射流点火燃烧系统及喷射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773177B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211372619.6

    申请日:2022-11-03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氢内燃机射流点火燃烧系统及喷射控制方法,包括:氢内燃机,其包括缸体和滑动连接在缸体内的活塞,缸体的顶部设有缸盖,缸体、缸盖与活塞之间共同形成主燃烧室;主喷射器,其固定在缸盖上且伸入主燃烧室内,主喷射器用于分别在压缩冲程初期和压缩冲程末期向主燃烧室内喷射氢气;预燃烧室,其与缸盖固定连接且位于活塞中轴线上,预燃烧室上开设有与主燃烧室连通的多个射流孔,活塞在压缩冲程将主燃烧室内的混合气通过射流孔压入预燃烧室;火花塞,其与预燃烧室固定连接并伸入预燃烧室内,火花塞用于活塞到达上止点附近点燃预燃烧室内的混合气以产生均质射流来引燃主燃烧室。本申请可使整个燃烧室产生超清洁、有效的燃烧效果。

    一种进气道多点液氨喷射的氨柴发动机及后处理供氨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514534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383288.0

    申请日:2023-10-2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进气道多点液氨喷射的氨柴发动机及后处理供氨系统,包括:氨柴发动机,其包括进气通道和排气通道,排气通道的排气口连接有涡轮机,涡轮机连接有压气机,压气机与进气通道的进气口之间连接有第一中冷器;氨供应系统,其包括液氨存储罐,液氨存储罐通过第一供氨管路与第一中冷器连接,液氨存储罐通过第二供氨管路连接有液氨供给轨,液氨供给轨连接有向进气通道内多点喷射液氨的液氨喷嘴。本申请进入第一中冷器内的液氨与进入第一中冷器内的压缩新鲜空气进行换热,以使液氨吸热后汽化。压缩新鲜空气与液氨换热,压缩新鲜空气的温度得到进一步降低,氨柴发动机进气温度进一步改善了氨柴发动机的NOx排放,降低了发动机的氮氧化物排放。

    一种带电动输油泵的高压直喷甲醇柴油双燃料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345489A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11419766.9

    申请日:2023-10-3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带电动输油泵的高压直喷甲醇柴油双燃料系统及方法,包括:双燃料发动机,该双燃料发动机上设有向缸体内喷射甲醇和柴油的双燃料集成式喷射器,双燃料集成式喷射器上设有甲醇进口和柴油进口;柴油供给单元,其包括将柴油箱内的燃料泵入单缸高压油泵的燃油泵,单缸高压油泵的输出端连接有柴油共轨管,柴油共轨管的柴油共轨管输出端连接柴油进口;甲醇供给单元,其包括将甲醇箱内的燃料泵入多缸高压甲醇泵的电动输油泵,多缸高压甲醇泵的输出端连接有甲醇共轨管,甲醇共轨管的甲醇共轨管输出端连接甲醇进口。本申请实现了甲醇的高压直喷,燃料的雾化粒径更小,燃料与空气的混合性更好,极大提高了燃料的热效率,节省了燃料。

    一种内燃机及其点火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387898B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211059120.X

    申请日:2022-08-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燃机及其点火控制方法,涉及内燃机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一种内燃机,其包括:预燃室,预燃室上设有点火装置;高压喷嘴装置,其穿过预燃室上,高压喷嘴装置的一端穿过预燃室延伸到主燃室中,且高压喷嘴装置用于向预燃室和/或主燃室输送氢气;控制装置,其与高压喷嘴装置和点火装置均信号相连,控制装置用于驱动高压喷嘴装置向预燃室和/或主燃室输送氢气,并控制点火装置在预燃室内点火以射流引燃在主燃室氢气形成扩散燃烧。本申请中内燃机的主燃烧室内可以不预先输送氢气。而是在预燃室点燃并在主燃烧室内形成射流混合燃气后,输送高压氢气以使主燃烧室边喷射氢气边燃烧从而令主燃烧室压缩比更高,进而提高了内燃机的功率。

    一种氨气-柴油发动机后处理供氨系统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822787B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211216871.8

    申请日:2022-09-3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氨气‑柴油发动机后处理供氨系统及控制方法,包括:氨柴发动机,其包括向燃烧室内喷入柴油和液氨的双燃料喷嘴;液氨供给通路,其包括液氨存储罐,液氨存储罐通过发动机供氨管路与双燃料喷嘴连接;柴油供给通路,其包括燃油箱,燃油箱通过发动机供油管路与双燃料喷嘴连接;电子控制单元,其用于控制双燃料喷嘴在氨柴发动机的活塞到达压缩上止点前后向燃烧室内进行主喷和/或后喷液氨。本申请实现柴油和液氨的缸内直喷,采用柴油喷雾引燃氨气为氨柴发动机提供动力输出。在双燃料燃烧模式下,在缸内燃烧末期,通过双燃料喷嘴通过后喷方式向燃烧室内喷射氨气,借助排气气流用于向后处理器中提供氨气,实现NOx排放的催化还原。

    增程式混合动力氢基发动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853636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669341.9

    申请日:2022-12-2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汽车动力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增程式混合动力氢基发动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包括缸内直喷式氢发动机、发电系统、氨气燃料供给系统、氢气供给系统以及后处理系统;氨气燃料供给系统包括冷却水加热器、液氨罐、液氨汽化器和氨气缓冲罐,冷却水加热器用于将氢发动机输出的冷却水加热;后处理系统包括后处理加热器和SCR系统;氢气供给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裂解器加热器、氨气裂解器和氢气缓冲罐。利用冷却水加热器加热氢发动机输出的冷却水,使冷却水可达到液氨汽化器气化液氨的最低温度,保证液氨气化效果,解决了氢发动机冷启动时因冷却水温度较低无法满足液氨气化的问题;保证了裂解器裂解的氢气产出流量稳定性。

    双燃料共轨管及其轨压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307378B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311389011.9

    申请日:2023-10-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燃料共轨管及其轨压控制方法。双燃料共轨管包括共轨管管体和压力平衡阀;共轨管管体包括第一支管、第二支管和阀孔,第一支管具有第一进口和第一出口,第二支管具有第二进口和第二出口;压力平衡阀包括阀芯和弹簧;阀芯具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进口通过第一通道连通第一支管,第二通道连通第二支管,第二通道与第二进口之间随着阀芯的移动而连通或者阻断。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置压力平衡阀,根据两管中压差和弹簧的作用阀芯在阀孔中移动,第二通道与第二进口的重合面积变化,从而调节第二通道中的进料流速,进而调节第二支管中的压力。又通过压力平衡阀集成于第一支管、第二支管中,结构紧凑,生产成本低,控制准确。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