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裂缝连续配筋混凝土及其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416035B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110674197.7

    申请日:2021-06-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裂缝连续配筋混凝土及其制作方法,混凝土包括以下组分:水泥、钢渣粗骨料、钢渣细集料、蒙脱石纳米粉、聚丙烯纤维和水,以及预置于混凝土中的钢筋网。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先将蒙脱石纳米粉、聚丙烯纤维、钢渣粗骨料、钢渣细集料干拌,然后加入水泥干拌,加水搅拌;步骤2:布料;步骤3:摊铺:采用人工摊铺或者滑模摊铺机摊铺;步骤4:进行覆膜养生和扫毛处理;步骤5:洒水冲洗,覆膜养生。能够有效解决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的开裂问题,提高连续配筋混凝土板的强度和抗裂性能,从而达到改善路面使用性能,延长路面使用寿命的目的。

    一种无裂缝连续配筋混凝土及其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416035A

    公开(公告)日:2021-09-21

    申请号:CN202110674197.7

    申请日:2021-06-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裂缝连续配筋混凝土及其制作方法,混凝土包括以下组分:水泥、钢渣粗骨料、钢渣细集料、蒙脱石纳米粉、聚丙烯纤维和水,以及预置于混凝土中的钢筋网。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先将蒙脱石纳米粉、聚丙烯纤维、钢渣粗骨料、钢渣细集料干拌,然后加入水泥干拌,加水搅拌;步骤2:布料;步骤3:摊铺:采用人工摊铺或者滑模摊铺机摊铺;步骤4:进行覆膜养生和扫毛处理;步骤5:洒水冲洗,覆膜养生。能够有效解决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的开裂问题,提高连续配筋混凝土板的强度和抗裂性能,从而达到改善路面使用性能,延长路面使用寿命的目的。

    一种无裂缝连续配筋混凝土复合式路面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15561620U

    公开(公告)日:2022-01-18

    申请号:CN202121350288.7

    申请日:2021-06-1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裂缝连续配筋混凝土复合式路面结构,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包括沥青面层、应力吸收层、连续配筋混凝土基层、底基层和路基;应力吸收层为自黏式高性能应力吸收贴,其底面具有黏胶层;连续配筋混凝土基层包括水泥混凝土基层和两层钢筋网;两层钢筋网均水平铺设在水泥混凝土基层中。本申请具有以下优点:(1)避免反射裂缝,避免沥青面层因为基层开裂引起面层出现反射裂缝病害;(2)节省工序造价,减少下面层与基层之间透层、封层施工工艺,缩短工期,节约造价;(3)延长使用寿命,路面使用寿命由原来的20~30年延长到50年,使路面的使用寿命大幅延长;(4)节约养护经费,养护年限延长1倍,节约50%养护经费。

    加热条件下改性沥青气态污染物收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2548368U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申请号:CN202020622604.0

    申请日:2020-04-2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热条件下改性沥青污染物气态收集装置,包括开关装置、气体收集装置、外罩、排气管、底座、接线板、电线、插座。开关装置里的填料门与回型槽嵌合,外罩置于底板上方,开关装置装于外罩正面并嵌入外罩当中。三个排气管分别位于外罩不含开关装置的三个侧面,三套气体收集装置分别通过导管连接于三个排气管。气体收集装置将气体依次通入冷凝管、锥形瓶、气球,待装置内空气排净后,关闭集气气球阀门,开启注射器阀门,将气体导入注射器,完成气体收集。本实用新型保证气密性,增加了检测机构的准确性。

    一种双组分环氧树脂自动添加拌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3086507U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2021516064.4

    申请日:2020-07-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组分环氧树脂自动添加拌和装置,该装置包括输入系统、储液桶、手持振动搅拌器和输出漏斗;当使用该装置时,输入系统的输入端将与环氧树脂主剂或固化剂成品箱相连,输出端与储液桶相连,将主剂与固化剂输送至储液桶内;手持振动搅拌器可伸入储液桶内搅拌环氧树脂添加剂;输出漏斗直接与沥青混合料拌和设备固定连接,方便将储液桶中的环氧树脂加入沥青混合料中拌和。本申请优点如下:(1)装置简单易行,操作人员可自行组装,只需少量人工配合,且可操作性高;(2)保证拌和过程的连续性,提高环氧树脂添加效率;(3)通过调节阀可控制流量,保证主剂与固化剂添加比例,避免人工称量的随意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