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593491A
公开(公告)日:2017-04-26
申请号:CN201611164826.7
申请日:2016-12-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10 , E21D11/38 , E01C11/26 , E21D11/383 , E21D11/385 , F24T10/10
Abstract: 一种能源隧道衬砌层埋式地温能防冻加热系统,包括隧道换热段和隧道加热段,所述隧道换热段对应的隧道中,在所述隧道初衬和隧道二衬之间设置热交换层,所述热交换层的第一入水口与第一供水管连通,所述热交换层的第一出水口与第一回水管连通,所述第一供水管和第一回水管均与热泵前端连接形成换热循环管路;所述隧道加热段对应的隧道中,隧道初衬和隧道二衬之间、所述路面和回填层之间均设置供热层,路面上方、下方的供热层之间连通,所述供热层的第二入水口与第二供水管连通,所述供热层的第二出水口与第二回水管连通,所述第二供水管和第二回水管与热泵末端连接形成供热循环管路。本发明适用性良好、换热效率更高、节省成本和节约施工周期。
-
公开(公告)号:CN106522999A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611164798.9
申请日:2016-12-16
Abstract: 一种能源隧道衬砌层埋式地温能热交换系统,该隧道包括隧道初衬和隧道二衬,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隧道初衬和隧道二衬之间设置热交换层,所述热交换层一端与供水管连通,所述热交换层另一端与回水管连通,所述供水管和回水管均与用户端或热泵连接形成封闭循环管路,所述热交换层内外设置防水层。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性良好、换热效率更高、节省成本和节约施工周期的能源隧道衬砌层埋式地温能热交换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06500376A
公开(公告)日:2017-03-15
申请号:CN201611164831.8
申请日:2016-12-16
Abstract: 一种能源隧道层埋式地温能热交换系统,该隧道包括隧道初衬、隧道二衬、隧道仰拱和路面,路面上方为所述隧道初衬和隧道二衬,路面下方为回填层,所述回填层位于所述隧道仰拱上,在所述隧道初衬和隧道二衬之间、所述隧道仰拱和回填层之间均设置热交换层,路面上方、下方的热交换层之间通过转换接头连接,所述热交换层的入水口与供水管连通,所述热交换层的回水口与回水管连通,所述供水管和回收管均与用户端或热泵连接形成封闭循环管路。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性良好、换热效率更高、节省成本和节约施工周期的能源隧道层埋式地温能热交换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06437793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11164923.6
申请日:2016-12-16
IPC: E21D11/3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D11/38
Abstract: 一种能源隧道仰拱复合式地温能防冻加热系统,包括隧道加热段,隧道加热段包括供热管路,供热管路铺设与所述隧道加热段对应的隧道内,供热管路两端分别与第二供水管和第二回水管连接,第二供水管和第二回水管与热泵末端连接形成供热循环管路,防冻加热系统还包括隧道换热段,所述隧道换热段对应的隧道包括隧道仰拱和路面,路面下方为回填层,所述回填层位于所述隧道仰拱上,在所述隧道仰拱和回填层之间设置热交换层,所述热交换层的第一入水口与第一供水管连通,所述热交换层的第一出水口与第一回水管连通,所述第一供水管和第一回水管均与热泵前端连接形成换热循环管路。本发明适用性良好、换热效率更高、节省成本和节约施工周期。
-
公开(公告)号:CN106437792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11164861.9
申请日:2016-12-16
Abstract: 一种能源隧道仰拱层埋式地温能防冻加热系统,包括隧道换热段和隧道加热段,所述隧道换热段对应的隧道中,在所述隧道仰拱和回填层之间设置热交换层,所述热交换层的第一入水口与第一供水管连通,所述热交换层的第一出水口与第一回水管连通,所述第一供水管和第一回水管均与热泵前端连接形成换热循环管路;所述隧道加热段对应的隧道中,隧道初衬和隧道二衬之间、所述路面和回填层之间均设置供热层,所述供热层的第二入水口与第二供水管连通,所述供热层的第二回水口与第二回水管连通,所述第二供水管和第二回收管与热泵后端连接形成供热循环管路。本发明适用性良好、换热效率更高、节省成本和节约施工周期。
-
公开(公告)号:CN106500376B
公开(公告)日:2019-05-31
申请号:CN201611164831.8
申请日:2016-12-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10
Abstract: 一种能源隧道层埋式地温能热交换系统,该隧道包括隧道初衬、隧道二衬、隧道仰拱和路面,路面上方为所述隧道初衬和隧道二衬,路面下方为回填层,所述回填层位于所述隧道仰拱上,在所述隧道初衬和隧道二衬之间、所述隧道仰拱和回填层之间均设置热交换层,路面上方、下方的热交换层之间通过转换接头连接,所述热交换层的入水口与供水管连通,所述热交换层的回水口与回水管连通,所述供水管和回收管均与用户端或热泵连接形成封闭循环管路。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性良好、换热效率更高、节省成本和节约施工周期的能源隧道层埋式地温能热交换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06498827A
公开(公告)日:2017-03-15
申请号:CN201611164935.9
申请日:2016-12-16
Abstract: 一种能源隧道复合式地温能防冻加热系统,包括隧道加热段,供热管路铺设与隧道加热段对应的隧道内,供热管路两端分别与第二供水管和第二回水管连接,第二供水管和第二回水管与热泵末端连接形成供热循环管路,隧道换热段对应的隧道包括隧道初衬、隧道二衬、隧道仰拱和路面,路面上方为隧道初衬和隧道二衬,回填层位于隧道仰拱上,在隧道初衬和隧道二衬之间、隧道仰拱和回填层之间均设置热交换层,路面上方、下方的热交换层之间通过转换接头连接,热交换层的第一入水口与第一供水管连通,热交换层的第一回水口与第一回水管连通,第一供水管和第一回收管与热泵前端连接形成换热循环管路。本发明适用性良好、换热效率更高、节省成本和节约施工周期。
-
公开(公告)号:CN106437791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11164850.0
申请日:2016-12-16
IPC: E21D11/3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D11/38
Abstract: 一种能源隧道衬砌复合式地温能防冻加热系统,包括隧道加热段,所述隧道加热段包括供热管路,所述供热管路铺设与所述隧道加热段对应的隧道内,所述供热管路两端分别与第二供水管和第二回水管连接,所述第二供水管和第二回水管与热泵末端连接形成供热循环管路,所述防冻加热系统还包括隧道换热段,所述隧道换热段对应的隧道包括隧道初衬、隧道二衬,在所述隧道初衬和隧道二衬之间设置热交换层,所述热交换层的第一入水口与第一供水管连通,所述热交换层的第一出水口与第一回水管连通,所述第一供水管和第一回水管均与热泵前端连接形成换热循环管路。本发明适用性良好、换热效率更高、节省成本和节约施工周期。
-
公开(公告)号:CN106194255A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610821516.1
申请日:2016-09-1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F16/02 , E21D11/105 , E21D11/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防排水系统及其建造方法,包括位于隧道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的排水层、过渡层和防水层,横向排水管和中央排水管等。其中,排水层包括透水喷射混凝土、纵向排水管、环向排水管和止水条,纵向排水管、环向排水管和止水条固定在初期支护外表面上,并对初期支护进行排水分区,透水混凝土喷射在各排水区域内。环向排水管与中心排水管之间通过横向排水管连接,最终形成隧道排水体系。过渡层和防水层由不同级配的喷射混凝土组成,用于隧道防水。本发明利用排水管和透水喷射混凝土形成隧道立体排水通道,隧道排水效果好;隧道防排水系统与隧道结构一体化,长期服役性能好。
-
公开(公告)号:CN103835725A
公开(公告)日:2014-06-04
申请号:CN201410079350.1
申请日:2014-03-0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寒区防冻保温隧道,包括隧道初衬、隧道防水板、隧道二衬和防火板,所述隧道二衬和防火板之间设置有空隙,还包括充气袋,所述充气袋设置在所述空隙中。本发明还公开了寒区防冻保温隧道的制作方法。本发明的寒区防冻保温隧道结构简单,利用密封充气袋取代传统的聚氨酯保温材料,密封气体的导热系数约为同等厚度聚氨酯保温材料二分之一,利用密封气体的低导热性,在密封的充气袋内充满气体,将其布置于隧道二衬与防火板之间。通过调整充气袋的充填程度,可以实现同一断面不同高度处围岩的同步冻结和融化。根据隧道横断面不同高度处围岩地温和气温分布情况,调整充气袋的填充程度。相对于聚氨酯保温材料,采用充气袋可有效节省材料购置费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