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位土体水平导热系数的测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884115A

    公开(公告)日:2019-06-14

    申请号:CN201910196190.1

    申请日:2019-03-1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原位土体水平导热系数的测定方法,是将内置发热体与温度传感器的棒状杆件压入土体指定深度,发热体经棒状杆件加热土体,采用温度传感器监测棒状杆件的温度消散与时间的关系。以消散起始点为初始温度Ti,计算当前时刻温度T与初始温度温差△T,绘制出消散持续时间与温差的关系。并用双曲线拟合公式进行拟合,求得拟合参数d,e,当t→+∞时,△T→1/e,求得土体初始温度T0=Ti-1/e,代入简化理论公式得到土体水平热导率k。本发明依赖土体散热过程求得热导率,释放热量少,能反映土体水平向实际换热能力。同时测试时间较短,可配合各种形式的贯入设备进行测试,操作简便,节省时间。

    一种半开放式受迫对流换热能源桩管桩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118445A

    公开(公告)日:2019-08-13

    申请号:CN201910311690.5

    申请日:2019-04-1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半开放式受迫对流换热能源桩管桩系统,包括预制混凝土管桩和开放式换热管,开放式换热管包括进液管和回液管,在预制混凝土管桩的桩孔内形成一体的换热室,进液管进入换热室的底部,回液管安装在换热室的顶部,换热介质经进液管输入桩孔底部,从下面向上流经整个桩孔,从桩顶流出,与预制混凝土管桩外的土体完成受迫对流。本发明的能源桩系统利用了管桩桩孔内注入的水进行循环,在桩孔内形成受迫对流,提高了换热效率,节省了材料与费用;且施工安装简便;且桩孔内部的开放管路杜绝了渗漏问题,相比传统灌注桩或管桩埋管方便、可靠。

    隧道伸缩式保温隔热结构及隧道保温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763844B

    公开(公告)日:2020-10-09

    申请号:CN201910012133.3

    申请日:2019-01-07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隧道伸缩式保温隔热结构,该结构包括骨架、柔性面料、导轨、气囊和气管,骨架是由若干拱形框架组成,各拱形框架由内、外两层柔性面料连接,骨架底端与导轨滑动配合,气囊布置在骨架的前、后两端和下端,当气囊充气时,在内、外层柔性面料与前、后两端和下端的充气气囊之间形成第一封闭空间,在裸露围岩、外层柔性面料与前、后两端和下端的充气气囊之间形成第二封闭空间。应用该结构可对隧道进行保温。本发明可快速收放、反复使用,可根据需求伸长、收缩以及转向,既可有效避免爆破对于保温结构的不可恢复性的破坏,又能根据实际施工条件调节,具有经济、环保、高效率等优势。

    一种利用生物沥青对老化沥青再生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725024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410004018.9

    申请日:2014-01-0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生物沥青对老化沥青再生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生物沥青与老化沥青进行配比,其中生物沥青对老化沥青配方比例如下:老化沥青占总成分的比例范围,质量百分比为:97%~99%,生物沥青占总成分的比例范围:1%~3%。该发明有效地解决了地沟油的去向问题并为沥青再生提供了一种新技术。

    隧道伸缩式保温隔热结构及隧道保温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763844A

    公开(公告)日:2019-05-17

    申请号:CN201910012133.3

    申请日:2019-01-07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隧道伸缩式保温隔热结构,该结构包括骨架、柔性面料、导轨、气囊和气管,骨架是由若干拱形框架组成,各拱形框架由内、外两层柔性面料连接,骨架底端与导轨滑动配合,气囊布置在骨架的前、后两端和下端,当气囊充气时,在内、外层柔性面料与前、后两端和下端的充气气囊之间形成第一封闭空间,在裸露围岩、外层柔性面料与前、后两端和下端的充气气囊之间形成第二封闭空间。应用该结构可对隧道进行保温。本发明可快速收放、反复使用,可根据需求伸长、收缩以及转向,既可有效避免爆破对于保温结构的不可恢复性的破坏,又能根据实际施工条件调节,具有经济、环保、高效率等优势。

    一种利用生物沥青对老化沥青再生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725024A

    公开(公告)日:2014-04-16

    申请号:CN201410004018.9

    申请日:2014-01-0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生物沥青对老化沥青再生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生物沥青与老化沥青进行配比,其中生物沥青对老化沥青配方比例如下:老化沥青占总成分的比例范围,质量百分比为:97%~99%,生物沥青占总成分的比例范围:1%~3%。该发明有效地解决了地沟油的去向问题并为沥青再生提供了一种新技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