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生物结合料的沥青路面再生密封剂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345073B

    公开(公告)日:2019-12-13

    申请号:CN201710140023.6

    申请日:2017-03-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生物结合料的沥青路面再生密封剂及制备方法,其与沥青有很好的相容性,其组分及质量分数含量为:生物结合料:60%~70%;增塑剂:5%~10%;抗老化剂:1%~5%;渗透增强剂:20%~30%;基质沥青:5%‑10%。其制备及使用方法为(1)将沥青、渗透增强剂和抗老化剂、放入合适的反应器皿中,控制温度在100℃左右,手动搅拌15~30min,边搅拌边加入增塑剂;(2)将生物结合料存储在130℃的容器皿中,按照原先确定的质量分数将生物结合料缓慢加入到器皿中,之后使用搅拌机搅拌30~60min,搅拌速度在180~220r/min,控制搅拌时的温度为130℃,搅拌结束后待其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制得生物再生密封剂。生物再生密封剂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对交通的影响,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目的。

    一种快速恢复路面与桥面功能的铺装结构及铺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334365B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310295694.1

    申请日:2013-07-1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恢复路面与桥面功能的铺装结构及铺装方法,所述铺装结构,由下至上包括双层加纤碎石封层和超薄抗滑磨耗层,所述双层加纤碎石封层由下至上包括下粘结剂层、短切纤维层和上粘结剂层。本发明提供的快速恢复路面与桥面功能的铺装结构及铺装方法,相比较现有技术,在充分利用原铺装的基础上,采用间断级配集料解决路面防水问题,防止水对路面的破坏,同时起到了封水和排水的作用;该铺装结构的施工效率高,能够减少传统施工方式对中对交通的干扰。

    一种检测沥青自愈合强度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713783B

    公开(公告)日:2017-06-23

    申请号:CN201510166392.3

    申请日:2015-04-0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沥青自愈合强度的方法,主要通过采用胶带和模具制作标准化的沥青膜,然后用试验机进行拉伸破坏实验,记录沥青薄膜剥离时的力‑位移曲线,计算破坏力特征值即可得到沥青的自愈合强度指标。根据界面力学、沥青粘弹性力学原理和大量试验数据的时间温度特性分析,本发明的实验数据拟合符合高分子聚合物的自愈合强度理论,验证了试验结果的正确性。最后,本发明的自愈合强度评价指标简化为破坏力的平均值,该指标准确反映了沥青的自愈合强度,说服力强,且省时方便,直观方便,适用范围广。

    一种利用生物沥青对老化沥青再生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725024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410004018.9

    申请日:2014-01-0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生物沥青对老化沥青再生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生物沥青与老化沥青进行配比,其中生物沥青对老化沥青配方比例如下:老化沥青占总成分的比例范围,质量百分比为:97%~99%,生物沥青占总成分的比例范围:1%~3%。该发明有效地解决了地沟油的去向问题并为沥青再生提供了一种新技术。

    一种沥青混合料自愈合能力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487333B

    公开(公告)日:2015-06-17

    申请号:CN201310472444.0

    申请日:2013-10-1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沥青混合料自愈合能力的评价方法,基于沥青混合料四点弯曲疲劳试验,在传统的疲劳试验步骤后,引入间歇期,将试件放置在一定环境下进行养护,然后再进行疲劳试验,形成“疲劳-愈合-再疲劳”的试验模式。通过比较两次疲劳试验的劲度模量变化曲线,建立愈合指标函数,选择愈合指数HI作为评价沥青混合料自愈合能力的关键指标,能够有效评价不同类型沥青混合料的自愈合能力,还可以测试出不同的自愈时间、自愈温度、自愈前混合料损伤程度等因素对沥青混合料自愈作用的影响,而且该方法简便可行,易于操作,数据准确可靠,为基于性能的沥青路面长寿命设计和全寿命周期沥青路面养护规划制定提供技术指标依据。

    一种基于原子力显微镜的沥青微观特性的研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529244A

    公开(公告)日:2014-01-22

    申请号:CN201310515741.9

    申请日:2013-10-2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原子力显微镜的沥青微观特性的研究方法包括用于原子力显微镜观测的沥青试样制备、表面形貌成像、粗糙度高精度定量分析及黏附力分析:(1)沥青试样的准备,使其符合原子力显微镜观测要求。(2)表面形貌成像方法为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对沥青试样从二维角度以高分辨率观察试样表面选定区域内的蜂状结构的大小和疏密程度。(3)粗糙度高精度定量分析过程为利用合适的数据分析软件获取原子力显微镜图像区域内粗糙度参数。(4)黏附力分析为利用原子力显微镜获取力曲线,通过力曲线获取黏附力值。(5)利用粗糙度与黏附力可定量评价沥青黏附性和自愈性能。该方法为研究者从微观角度认识并分析物质特性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一种检测沥青自愈合强度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713783A

    公开(公告)日:2015-06-17

    申请号:CN201510166392.3

    申请日:2015-04-0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沥青自愈合强度的方法,主要通过采用胶带和模具制作标准化的沥青膜,然后用试验机进行拉伸破坏实验,记录沥青薄膜剥离时的力-位移曲线,计算破坏力特征值即可得到沥青的自愈合强度指标。根据界面力学、沥青粘弹性力学原理和大量试验数据的时间温度特性分析,本发明的实验数据拟合符合高分子聚合物的自愈合强度理论,验证了试验结果的正确性。最后,本发明的自愈合强度评价指标简化为破坏力的平均值,该指标准确反映了沥青的自愈合强度,说服力强,且省时方便,直观方便,适用范围广。

    采用旋转压实法成型测试用沥青混合料试件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344473A

    公开(公告)日:2013-10-09

    申请号:CN201310302177.2

    申请日:2013-07-1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旋转压实法成型测试用沥青混合料试件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通过旋转压实方法制备试件;(2)试件成型,将试件制作成轮辙试验用试件、马歇尔试验用试件和/或弯曲试验用试件。本发明提供的采用旋转压实法成型测试用沥青混合料试件的方法,具有如下优势:1.各种具体试件均由旋转压实仪成型的试件通过钻芯、切割、组合而成,试件的成型原理与实际路压机的压实原理相近,能够较好反应路面实际性能;2.各种具体试件的成型方式相同,减小了不同成型方式带来的各种具体试件的差异性;3.所需制作设备简单,在大部分试验条件下均可以实现,便于推广。

    一种快速恢复路面与桥面功能的铺装结构及铺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334365A

    公开(公告)日:2013-10-02

    申请号:CN201310295694.1

    申请日:2013-07-1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恢复路面与桥面功能的铺装结构及铺装方法,所述铺装结构,由下至上包括双层加纤碎石封层和超薄抗滑磨耗层,所述双层加纤碎石封层由下至上包括下粘结剂层、短切纤维层和上粘结剂层。本发明提供的快速恢复路面与桥面功能的铺装结构及铺装方法,相比较现有技术,在充分利用原铺装的基础上,采用间断级配集料解决路面防水问题,防止水对路面的破坏,同时起到了封水和排水的作用;该铺装结构的施工效率高,能够减少传统施工方式对中对交通的干扰。

    一种可预制式隧道沥青路面结构及其装配化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8326769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599767.4

    申请日:2024-05-1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预制式隧道沥青路面结构及其装配化工艺,包括从下至上依次铺设的预制层、粘结层和阻燃沥青混凝土磨耗层;预制层包括沿路面长度方向拼接的若干个预制路面节段;相邻两个预制路面节段之间粘结有无缝伸缩缝;每个预制路面节段均包括从下至上依次铺设的车道板、防水粘结层和预制沥青路面层;无缝伸缩缝为环氧沥青混凝土无缝伸缩缝。本发明能使预制路面节段在工厂预制,在现场拼接,拼接缝处填充无缝伸缩缝,不仅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缩短施工周期,减少施工人员和设备投入,降低施工成本和维护费用,提高隧道路面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对于施工环境恶劣地区,能大大提高隧道建设效率和安全性,满足城市隧道的快速建设需求。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