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永磁直线电机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227035B

    公开(公告)日:2018-04-24

    申请号:CN201510705395.X

    申请日:2015-10-27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永磁直线电机控制器,通过H∞鲁棒控制器、ZPETC零相位误差跟踪控制器和干扰观测器的组合来实现电机的控制。其中,ZPETC零相位误差跟踪控制器作为系统的前馈控制器,通过零点消除来实现相位误差的减小;干扰观测器则通过加入低通滤波器,实现了高频干扰信号的消除;H∞鲁棒控制器设计采用了混合灵敏度设计方法,综合考虑了灵敏度和鲁棒性之间的平衡;并通过对ZPETC和干扰观测器的结果进行模糊判断,来设定H∞鲁棒控制器参数值的优化。本发明通过结合上述三种方法所构建的控制器,优化了永磁直线电机的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该控制器可实现定位精度、响应特性和抗干扰能力的有效提高。

    一种基于海浪-光能互补发电的水下航行器感应充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351781B

    公开(公告)日:2018-08-28

    申请号:CN201610826041.5

    申请日:2016-09-1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海浪‑光能互补发电的水下航行器感应充电系统,包括洋面漂浮模块、海浪发电模块、光能发电模块、储能模块及水下非接触充电模块;海浪发电模块通过永磁直线电机将波浪能转化为电能输出;光能发电模块通过光电反应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输出;储能模块将海浪发电模块及光能发电模块输出的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并将其存储于蓄电池中;水下非接触充电模块将蓄电池中的直流电逆变成高频交流电,通过电磁感应对水下航行器上的锂电池进行感应充电。本发明将波浪直驱发电、漂浮式光伏发电和水下非接触感应充电结合在一起,有效提高了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有效克服了水下航行器续航和充电方面的缺点,节能环保,降低发电成本。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655547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10987732.3

    申请日:2016-11-1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包括电机定子和转子,其中电机定子采用分数槽集中绕组模式,转子采用奇异外形,倒八形磁钢。本发明属于新能源汽车的驱动电机的一种。采用近极槽的结构,有效地避免了电磁不平衡,同时具有分数槽集中绕组的低齿槽转矩和低谐波等优点。定子采用分数槽集中绕组模式,与分布式绕组相比,基本上无端部,安装空间小;分数槽绕组,大大地降低了谐波含量。转子采用倒八字形磁钢,与表装式磁钢相比,气隙磁密度大。本发明与现有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技术相比,安装空间小,功率密度大,转矩密度高,齿槽转矩小,谐波低。

    一种适用于高性能电机的准V型磁钢结构转子

    公开(公告)号:CN106411007A

    公开(公告)日:2017-02-15

    申请号:CN201611054959.9

    申请日:2016-11-2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K1/2766 H02K1/32 H02K2213/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高性能电机的准V型磁钢结构转子,包括主动子铁心、设置在所述主动子铁心外侧的准V型磁钢和辅动子铁心,主动子铁心为中空结构,外侧设置有多个齿部,两相邻齿部之间设置有准V型磁钢和辅动子铁心构成的准V型磁钢结构,所述准V型磁钢结构和主动子铁心外侧表面之间有冷却通道。本发明与现有永磁电机的转子相比,气隙磁通密度大,齿槽转矩小,谐波低;凸极率高,有利于弱磁控制;有效地避免了磁路短路,漏磁少;提供冷却通道,增强了温度控制。

    基于磁通调制复合电机的海流能一体化发电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899194A

    公开(公告)日:2017-06-27

    申请号:CN201710206843.0

    申请日:2017-03-3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K49/102 F03B13/00 H02K35/02 H02K49/1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磁通调制复合电机的海流能一体化发电装置,包括低速转子、调磁电枢、高速转子。其中低速转子由导流叶片、低速转子背铁和低速转子永磁体构成;调磁电枢由调磁极片和电枢绕组构成;高速转子由高速转子背铁和高速转子永磁体构成。调磁电枢设置在高速转子和低速转子之间,低速转子和调磁电枢之间形成第一气隙,调磁电枢和高速转子之间形成第二气隙。本发明将传统的海流能发电系统中的涡轮机、齿轮箱、发电机完美融合,采用一体化结构实现能量捕获和能量转化。该发电装置具有结构紧凑、转换效率高以及过负荷保护等优势,而且功率密度高,输入输出无接触,减小维护成本,噪音小,对海洋环境污染小。

    一种基于海浪-光能互补发电的水下航行器感应充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351781A

    公开(公告)日:2017-01-25

    申请号:CN201610826041.5

    申请日:2016-09-1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海浪-光能互补发电的水下航行器感应充电系统,包括洋面漂浮模块、海浪发电模块、光能发电模块、储能模块及水下非接触充电模块;海浪发电模块通过永磁直线电机将波浪能转化为电能输出;光能发电模块通过光电反应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输出;储能模块将海浪发电模块及光能发电模块输出的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并将其存储于蓄电池中;水下非接触充电模块将蓄电池中的直流电逆变成高频交流电,通过电磁感应对水下航行器上的锂电池进行感应充电。本发明将波浪直驱发电、漂浮式光伏发电和水下非接触感应充电结合在一起,有效提高了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有效克服了水下航行器续航和充电方面的缺点,节能环保,降低发电成本。

    一种永磁直线电机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227035A

    公开(公告)日:2016-01-06

    申请号:CN201510705395.X

    申请日:2015-10-27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永磁直线电机控制器,通过H∞鲁棒控制器、ZPETC零相位误差跟踪控制器和干扰观测器的组合来实现电机的控制。其中,ZPETC零相位误差跟踪控制器作为系统的前馈控制器,通过零点消除来实现相位误差的减小;干扰观测器则通过加入低通滤波器,实现了高频干扰信号的消除;H∞鲁棒控制器设计采用了混合灵敏度设计方法,综合考虑了灵敏度和鲁棒性之间的平衡;并通过对ZPETC和干扰观测器的结果进行模糊判断,来设定H∞鲁棒控制器参数值的优化。本发明通过结合上述三种方法所构建的控制器,优化了永磁直线电机的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该控制器可实现定位精度、响应特性和抗干扰能力的有效提高。

    一种超细孔隙水凝胶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169473A

    公开(公告)日:2015-12-23

    申请号:CN201510681379.1

    申请日:2015-10-1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一种超细孔隙水凝胶支架及其制备方法,主要材料为海藻酸钠、氯化钙、纯水和二甲基亚砜(DMSO),以低温、真空的方式快速制孔,该过程操作简单,材料易获取且价格低廉,造孔方法与此前众多支架材料制备不同。所得材料具有超细孔隙,符合皮肤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要求,强度及韧性均良好。

    一种永磁直线电机伺服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067750B

    公开(公告)日:2018-06-01

    申请号:CN201610313289.1

    申请日:2016-05-12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永磁直线电机伺服控制方法,位置环和q轴电流环组成位置电流控制器,速度环和q轴电流组成速度电流控制器,位置电流控制器和速度电流控制器采用并行控制方式输出q轴电压给定Uq;d轴电流采用PI控制输出d轴电压给定Ud;Uq和Ud经过Park变换后,输出控制量Uα和Uβ,Uα和Uβ经过SVPWM输出六路脉冲信号,六路脉冲信号通过三相逆变电源的六个功率开关管进行三相逆变,最终输出施加在三相永磁直线电机上的三相电压,实现对三相永磁直线电机的控制。本发明方法提高了直线电机伺服控制系统的稳定性、精确度和动态响应。

    一种超细孔隙水凝胶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169473B

    公开(公告)日:2018-06-29

    申请号:CN201510681379.1

    申请日:2015-10-1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一种超细孔隙水凝胶支架及其制备方法,主要材料为海藻酸钠、氯化钙、纯水和二甲基亚砜(DMSO),以低温、真空的方式快速制孔,该过程操作简单,材料易获取且价格低廉,造孔方法与此前众多支架材料制备不同。所得材料具有超细孔隙,符合皮肤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要求,强度及韧性均良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