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975136A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911367100.7
申请日:2019-12-2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南京神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入式神经电信号采集和功能电刺激电极,包括环状电极装置、转接装置和固定装置,其中,环状电极装置包裹在待测部位上,并通过固定装置固定,转接装置与环状电极装置电连接,转接装置将环状电极装置采集的神经电信号传输至外部神经电信号检测设备,或将外部功能电刺激器件的功能性电刺激脉冲传输至环状电极装置。本发明作为一种侵入式电极,在检测神经电信号和进行功能电刺激时,能够稳定地将电极固定在神经束上,并且根据目标区域,选择电极丝是否插入和电极丝插入的长度及直径。通过固定绳、固定环、电极孔的配合能够有效的固定电极。根据具体的需求,合理的选择插入电极丝的位置、深度和直径。
-
公开(公告)号:CN110074947A
公开(公告)日:2019-08-02
申请号:CN201910406065.9
申请日:2019-05-1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南京神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现偏瘫下肢步态动作控制的肌电桥接方法与系统。健侧拮抗肌控制患侧主动肌系统包括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采集健侧主动肌的肌电信号并进行处理和存储;第二通道采集健侧拮抗肌的肌电信号并进行处理,用于触发第一通道,对已存储的主动肌电信号进行刺激编码,实现对患侧主动肌的功能性电刺激。健侧主动肌控制患侧拮抗肌系统包括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第四通道采集健侧拮抗肌的肌电信号并进行处理和存储。第三通道采集健侧主动肌的肌电信号并进行处理,并触发第四通道已存储的拮抗肌的肌电信号进行刺激编码,实现对患侧拮抗肌的功能性电刺激。本发明帮助偏瘫患者在下肢训练中模仿步态中行走中的交替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495260B
公开(公告)日:2016-05-25
申请号:CN201310222561.1
申请日:2013-06-0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南京神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IPC: A61N1/36 , A61B5/0488 , A61B5/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B5/04888 , A61B5/1107 , A61F2/583 , A61F2/72 , A61F2002/76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肌电信号和传感器信号实现精细实时运动的控制方法,属于电子科学与临床医学的交叉技术领域。其核心思想在于:利用体表电极采集到的健康肢体动作时产生的肌电信号和弯曲度传感器采集到的各个手指弯曲程度信号,将肌电信号通过刺激脉冲生成算法生成刺激信号;将弯曲度信息作为该肌肉的刺激信号的通道触发信号;然后将生成刺激信号输出至被控者相关的肌肉刺激位点上,对相应肢体的特定部位进行刺激,实现精细、实时动作控制,达到动作的准确复制和重建。
-
公开(公告)号:CN103495260A
公开(公告)日:2014-01-08
申请号:CN201310222561.1
申请日:2013-06-0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南京神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IPC: A61N1/36 , A61B5/0488 , A61B5/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B5/04888 , A61B5/1107 , A61F2/583 , A61F2/72 , A61F2002/76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肌电信号和传感器信号实现精细实时运动的控制方法,属于电子科学与临床医学的交叉技术领域。其核心思想在于:利用体表电极采集到的健康肢体动作时产生的肌电信号和弯曲度传感器采集到的各个手指弯曲程度信号,将肌电信号通过刺激脉冲生成算法生成刺激信号;将弯曲度信息作为该肌肉的刺激信号的通道触发信号;然后将生成刺激信号输出至被控者相关的肌肉刺激位点上,对相应肢体的特定部位进行刺激,实现精细、实时动作控制,达到动作的准确复制和重建。
-
公开(公告)号:CN103286898A
公开(公告)日:2013-09-11
申请号:CN201310265215.1
申请日:2013-06-27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一种齿科水门汀材料棒状样品的制备方法及其模具。所述的一种齿科水门汀材料棒状样品的制备方法:取一块齿科用初印模聚乙烯基硅氧烷,用不锈钢圆柱或塑料圆柱,在齿科用初印模聚乙烯基硅氧烷上打孔,然后,直接将调拌好的齿科水门汀材料填入齿科用初印模聚乙烯基硅氧烷上的孔中,待齿科水门汀材料固化后切开齿科用初印模聚乙烯基硅氧烷,使得齿科用初印模聚乙烯基硅氧烷从固化后的齿科水门汀材料上完全剥离,最终得到表面清洁、无污染的齿科水门汀材料棒状试验样品。所述的一种用于所述齿科水门汀材料棒状样品的制备方法的模具,包括齿科用初印模聚乙烯基硅氧烷基体,在齿科用初印模聚乙烯基硅氧烷基体上设有用于直接充填齿科水门汀材料的孔。
-
公开(公告)号:CN102157989A
公开(公告)日:2011-08-17
申请号:CN201110074910.0
申请日:2011-03-2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入式医疗电子器件的闭环无线供能系统,体外能量发射驱动电路将外部DC电源转换为高频交变电能,再经由发射线圈通过电磁耦合方式传递给调谐在同一频率上的体内接收线圈。整流稳压电路将接收线圈上得到的交流电能转变为直流电能,供给充电管理电路,向体内可充电锂离子电池充电。体内充电状态监测电路对锂离子电池的充电状态进行定时监测,由体内微处理器处理后,通过射频收发电路反馈给体外微处理器并在LCD模块上显示,同时体外微处理器根据充电状态对外部DC电源进行控制,实现了对植入式医疗器件供电状态进行监测并能及时反馈控制的闭环无线供能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01361696B
公开(公告)日:2010-12-08
申请号:CN200810156203.4
申请日:2008-09-2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人体经络的电子信息学测量方法及测量装置,其测量方法是:采用两根尖端导电的第一针灸电极和第二针灸电极,并将第一针灸电极和第二针灸电极插入皮肤内,在第一根针灸电极与地之间的第一个端口上施加激励信号,在第二根针灸电极与地之间的第二个端口上采集信号。主要通过调节针灸电极插入的位置和深度,观察第二针灸电极输出信号的变化,从而找出经络的具体位置和路径,并通过在真实的路径上施加激励,反应经络的生物信号真实传输特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方法操作简单,且测量结果具有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1349691A
公开(公告)日:2009-01-21
申请号:CN200810196369.9
申请日:2008-09-0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探索单个神经元各部位和神经元集群之间神经信号传递特性的装置,包括按照阵列分布的电极单元、该电极单元包括激励电极和探测电极,在激励电极和探测电极上分别连接有激励控制开关和探测控制开关,还包括一用于控制激励控制开关和探测控制开关的电极单元选择电路。本发明采用电极单元选择电路连接电极单元的控制开关,即激励控制开关和探测控制开关,从而对电极单元进行选择控制,减少了电极单元的激励控制开关和探测控制开关引出线的总数目,在实现电极点工作状态可控的同时,大幅度减小电极对外引出线的数目,克服了电极阵列的数目受限于引出线数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810203A
公开(公告)日:2006-08-02
申请号:CN200510135541.6
申请日:2005-12-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N1/372 , A61N1/0551 , A61N1/36014 , A61N1/372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对包括人类在内的脊椎动物的感觉、运动和内脏信号进行检测、激励和再生的方法和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微电子系统辅助神经信道功能恢复方法及其装置。它包括下行神经信道功能重建和上行神经信道功能重建两部分,用检测电极检测出受损神经束或神经纤维的近端(或远端)微弱的神经电信号,再对信号进行放大、识别和提取,控制产生功能电刺激信号,刺激远端(或近端)受损神经束或神经纤维,再生出相应的生物神经信号,它实现采用微电子方法去恢复受损神经束或神经纤维的功能。而本发明所述装置实现微电子系统辅助神经信道桥接与神经功能恢复,即实现外围和脊髓损伤后神经信道桥接和功能重建。
-
公开(公告)号:CN105031813A
公开(公告)日:2015-11-11
申请号:CN201510430828.5
申请日:2015-07-2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南京神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IPC: A61N1/36
Abstract: 一种基于互补型电流源和时分复用输出的四通道功能电刺激装置,包括:主控处理器电路、多路复用器及分别连接于多路复用器输出端的第一输出通道、第二输出通道、第三输出通道、第四输出通道,所述主控处理器电路对外部输入的触发通道信号处理并产生通道选择信号,用于控制多路复用器的选通,所述主控处理器电路还根据外部输入的触发通道信号和外部输入的幅度控制信号产生原始通道刺激小信号,所述四通道功能电刺激装置还包括刺激电路驱动级和H型桥,所述刺激电路驱动级包括压控电流源和互补型电流源,所述互补型电流源包括镜像电流源和镜像电流漏。本发明用于使用功能电刺激治疗瘫痪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重建相关的科研和临床实验中。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