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451541A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2110594165.6
申请日:2021-05-28
Applicant: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 上海动力储能电池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PC: H01M4/13 , H01M4/62 , H01M4/139 , H01M10/0525 , H01M10/058 , H01M10/4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电压锂离子正电极极片、电池及其制作方法,该正电极极片包括复合集流体和涂布于集流体表面的正电极浆料,所述的复合集流体包括表面有凹孔的铝基材、分别涂覆于铝基材两面的第一缓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第一缓蚀导电层由缓蚀剂和导电聚合物共混组成,第二导电层包括搭载客体分子的聚合物粘结剂Ⅰ、聚合物粘结剂和导电碳共混组成。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高电压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通过本发明提供正电极极片及电池制备方法,提高了集流体表面和活性材料的粘附性,改善了高电压条件下集流体与正活性材料之间的接触粘附性,从而改善高电压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3451541B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110594165.6
申请日:2021-05-28
Applicant: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 上海动力储能电池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PC: H01M4/13 , H01M4/62 , H01M4/139 , H01M10/0525 , H01M10/058 , H01M10/4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电压锂离子正电极极片、电池及其制作方法,该正电极极片包括复合集流体和涂布于集流体表面的正电极浆料,所述的复合集流体包括表面有凹孔的铝基材、分别涂覆于铝基材两面的第一缓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第一缓蚀导电层由缓蚀剂和导电聚合物共混组成,第二导电层包括搭载客体分子的聚合物粘结剂Ⅰ、聚合物粘结剂和导电碳共混组成。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高电压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通过本发明提供正电极极片及电池制备方法,提高了集流体表面和活性材料的粘附性,改善了高电压条件下集流体与正活性材料之间的接触粘附性,从而改善高电压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8039454A
公开(公告)日:2018-05-15
申请号:CN201711341704.5
申请日:2017-12-14
Applicant: 上海动力储能电池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IPC: H01M4/1395 , H01M4/134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锂负极的制备方法、金属锂负极及锂电池。该制备方法包含:步骤1,以氟化碳为正极活性物质制备正极片浆料,将正极片浆料涂布在集流体上,冲切制备氟化碳极片;步骤2,以金属锂片、氟化碳极片及锂离子电导性溶液组装纽扣电池,其中,金属锂片、氟化碳极片直接接触;步骤3,静置一段时间,拆开纽扣电池,取出金属锂片,其表面具有金属锂保护层。本发明在金属锂表面通过原位反应的方式引入氟化锂,从而制得稳定金属锂,不需添加任何额外工艺,方法简单易行,工业可行性强,极具工业化应用价值和潜力。本发明制备的金属锂负极在各类锂电池中均具有极佳的循环性能,在锂二次电池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普适性。
-
公开(公告)号:CN215578752U
公开(公告)日:2022-01-18
申请号:CN202122082854.7
申请日:2021-08-31
Applicant: 上海动力储能电池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IPC: H01M50/103 , H01M50/209 , H01M50/24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涉及动力电池领域的内部延阻膨胀的软包电池模组,包括上盖板1、软包电芯2、插接件4、外壳体5、弹性元件以及支撑件;软包电芯2通过支撑件连接,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能。多个软包电芯2之间通过串联或并联方式连接形成电池单元,多个软包电芯2和支撑件外部连接弹性元件,配合使用能有效对软包电芯2进行延阻膨胀;将电池单元、支撑件以及弹性元件放置在外壳体5内部,外壳体5顶部匹配连接上盖板1,插接件4位于外壳体5上并延伸至外壳体5内部,插接件4与软包电芯2电连接,通过插接件4对外通讯和充放电控制。本实用新型不会显著的增加质量和尺寸,使用过程中,软包电芯发生的体积变化也可以通过外部压力来抵消。
-
公开(公告)号:CN117810389A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311705044.X
申请日:2023-12-13
Applicant: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IPC: H01M4/36 , H01M4/38 , H01M4/583 , H01M4/62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复合型高比容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电池,复合型高比容材料包含氟化碳、硫和碳,硫均匀分散于碳中,碳和硫包覆于氟化碳外层。本发明提出上述复合型高比容材料的制备方法,采用多硫化物与过量氟化碳反应,获得硫/碳/氟盐/氟化碳复合材料,通过化学反应除去全部或部分氟盐,获得单质硫/单质碳/氟化碳复合材料或者单质硫/单质碳/氟盐/氟化碳复合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7358167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362780.X
申请日:2023-10-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IPC: B01J13/02 , B01J13/04 , B01J13/06 , C01B32/16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碳纳米管空心微球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混合碳纳米管、表面活性剂和溶剂,然后依次进行超声破碎和喷雾干燥,得到球形复合粉体;(2)将步骤(1)所得球形复合粉体依次进行第一煅烧和第二煅烧,得到所述碳纳米管空心微球。所述制备方法采用软模板法和两步煅烧相结合工艺,制得形貌较好的碳纳米管空心微球,且所述制备方法成本低,工艺过程简单易操作,可控性强,易于大规模工业化批量生产,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6417714A
公开(公告)日:2023-07-11
申请号:CN202310471537.5
申请日:2023-04-27
Applicant: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IPC: H01M10/658 , H01M10/6554 , H01M50/244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安全、全密封锂离子电池模组和电池组结构。电池组结构包括上盖板、侧板、前壁板、全密封连接器、底板、后壁板、电池模组、连接排、隔热缓冲层、导热层等组成。电池组整体结构借鉴土木工程鱼腹结构,整体外形采用鱼腹构型,前壁板、后壁板、上盖板均为鱼腹形式,通过激光焊接形式实现电池组全密封。在电池组内部,电池模组电池间设计复合型隔热缓冲层,具备良好隔热能力和防爆防冲击能力。通过鱼腹结构形式和复合型隔热缓冲层设计,提升电池组承力能力和轻量化程度,提升密闭空间下电池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190669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211738833.9
申请日:2022-12-30
Applicant: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IPC: H01M4/66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轻阻燃的负极集流体及其制备方法,由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原料制得:聚酰亚胺粉末20份;镀铜导电碳纳米材料60‑70份;分散剂1‑5份;阻燃剂10‑15份。所述镀铜导电碳纳米材料为镀铜导电石墨和/或镀铜碳纳米管。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超轻阻燃的负极集流体及其制备方法,以聚酰亚胺粉末作为基体,以镀铜导电石墨和/或镀铜碳纳米管作为导电填料,并添加阻燃剂,能够有效降低集流体的密度,保证集流体的导电性和安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911307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387276.0
申请日:2022-11-07
Applicant: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IPC: H01M4/36 , H01M4/485 , H01M4/62 , H01M4/04 , H01M10/0525 , H01M10/054 , B82Y30/00 , B82Y40/00 , C01G2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钛酸锂/碳量子点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电池,所述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制备层状碳化钛:将Ti3AlC2置于氢氟酸溶液中搅拌进行蚀刻反应,获得层状碳化钛;步骤2,制备钛酸锂/碳量子点复合前驱体:将层状碳化钛、一水氢氧化锂、表面活性剂和羟基氧化钛分散于水中,进行水热反应,获得钛酸锂/碳量子点复合前驱体;其中,层状碳化钛、表面活性剂、一水氢氧化锂、羟基氧化钛的摩尔比为1:(0.1‑1):(25‑150):(90‑500);步骤3,制备钛酸锂/碳量子点复合材料:将钛酸锂/碳量子点复合前驱体置于保护气氛下煅烧,获得钛酸锂/碳量子点复合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3793982B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2111086395.8
申请日:2021-09-16
Applicant: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IPC: H01M10/0562 , H01M10/0565 , H01M10/0525 , C08G18/66 , C08G18/50 , C08G18/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修复共混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包含:步骤1,NH2‑PEG‑NH2和硫脲以及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溶解,在20~80℃的温度和氮气气氛下发生聚合反应合成具有自修复硫脲基团和脲基基团的聚合物溶液Ⅰ;步骤2,将聚合物溶液Ⅰ倒入培养皿中,在真空干燥箱中加热24h~72h挥发溶剂得到固态聚合物Ⅱ;步骤3,固态聚合物Ⅱ溶解到碳酸亚乙烯酯溶剂中,依次加入引发剂和锂盐,室温在氮气气氛下搅拌8~24h形成均匀的聚合物电解质溶液Ⅲ;步骤4,45~80℃在引发剂作用下原位聚合形成固态自修复共混聚合物电解质。本发明合成的共混自修复聚合物电解质膜可塑性高、柔性强、与电极之间的界面阻抗低、离子电导率高和操作简单等特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