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力释放层及具有应力释放层的硅负极锂离子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6487801A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310623955.1

    申请日:2023-05-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应力释放层及具有应力释放层的硅负极锂离子电池,电池包括电芯、电池壳、电池盖以及应力释放层;电芯有两块,两块电芯并联,应力释放层置于两块电芯之间;应力释放层和两块电芯的组合体放置于电池壳内,电池壳容腔厚度大于应力释放层和两块电芯的组合体的厚度;电池盖与电池壳固连。应力释放层包括芯层和包膜,包膜包裹芯层,芯层具有良好弹性变形能力,包膜保护所述芯层不受电解液腐蚀。在电池活化过程和电池循环过程中,应力释放层吸收硅负极锂离子电池多余变形,可在不显著提升电池重量的前提下,提升硅负极锂离子电池内部应力水平,保证电池内部应力水平处于舒适状态,提升电池循环性能和改善硅负极锂离子电池劣化趋势。

    一种无滞后高比能锂氟化碳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130601A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211717432.5

    申请日:2022-12-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滞后高比能锂氟化碳电极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取第一碳材料、第二碳材料,第一碳材料的比表面积大于第二碳材料;采用气相氟化法将第一碳材料和第二碳材料同时进行氟化,得到包含高氟碳比氟化碳和低氟碳比氟化碳的复合氟化碳材料;步骤2,将导电剂、粘接剂、及步骤1得到的复合氟化碳材料分散在溶剂中形成浆料,涂覆在集流体上,烘干后得到复合氟化碳电极。本发明通过将第一碳材料(大比表面积碳材料)和第二碳材料(小比表面积碳材料)同时进行氟化,制得同时含有两种氟碳比(高氟碳比和低氟碳比)的复合氟化碳材料。

    一种包含留置管的软包装电池及其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44528A

    公开(公告)日:2022-08-26

    申请号:CN202210479086.5

    申请日:2022-05-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包含留置管的软包装电池及其检测方法,所述软包装电池包括:电池电芯、电池外包装和留置管;所述电池外包装用于封装所述电池电芯;所述留置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池电芯连通,所述留置管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电池外包装的外部,并通过封堵件封堵,封堵件与留置管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所述留置管的内部设有阻隔件,该阻隔件的外部尺寸与留置管的内径相匹配,所述阻隔件在压力作用下能够沿所述留置管滑动,用于通过监测所述阻隔件的位置计算所述电池电芯内的压力。本发明通过在留置管内安装与之相匹配的阻隔件,可以在不损坏电池的情况下直接对电池电芯内部压力进行监测,无须将电池电芯与压力测试装置连接。

    一种具有多功能输出的单输出端子电源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397951B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2011189380.X

    申请日:2020-10-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多功能输出的单输出端子电源系统,包含:电源模块、电源转换模块、继电器、单片机、单输出端子、接插件;单输出端子包含信号接收器及针型探头;接插件包含:锂原电池、信号发生器、微型电阻、插孔及引出端;电源转换模块分别与电源模块、继电器连接,单片机分别与继电器、单输出端子连接,单输出端子还与继电器连接;当引出端连通不同的电路时,信号发生器发出信号,信号接收器接收信号并传输给单片机,其根据信号控制继电器与电源转换模块接通,为所述的电路提供相应的电压输出。本发明通过单片机控制辅助插头及继电器,实现单端子输出不同电压/功率的功能,既能满足交直流放电,还能满足不同电压等级的用电需求。

    一种自修复共混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793982A

    公开(公告)日:2021-12-14

    申请号:CN202111086395.8

    申请日:2021-09-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修复共混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包含:步骤1,NH2‑PEG‑NH2和硫脲以及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溶解,在20~80℃的温度和氮气气氛下发生聚合反应合成具有自修复硫脲基团和脲基基团的聚合物溶液Ⅰ;步骤2,将聚合物溶液Ⅰ倒入培养皿中,在真空干燥箱中加热24h~72h挥发溶剂得到固态聚合物Ⅱ;步骤3,固态聚合物Ⅱ溶解到碳酸亚乙烯酯溶剂中,依次加入引发剂和锂盐,室温在氮气气氛下搅拌8~24h形成均匀的聚合物电解质溶液Ⅲ;步骤4,45~80℃在引发剂作用下原位聚合形成固态自修复共混聚合物电解质。本发明合成的共混自修复聚合物电解质膜可塑性高、柔性强、与电极之间的界面阻抗低、离子电导率高和操作简单等特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