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471401B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110592327.2
申请日:2021-05-28
Applicant: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 上海动力储能电池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PC: H01M4/13 , H01M4/139 , H01M10/0565 , H01M10/0525 , H01M10/05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安全高载量锂离子电极极片及其制作方法,该电极极片包括电活性材料、导电剂、电解液I、电解液II和多孔集流体;所述电解液I包括有机溶剂、聚合物单体和锂盐;所述电解液II包括有机溶剂和聚合引发剂。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该电极极片及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通过本发明提供电极极片及电池制备方法,有利于降低辅助材料的重量比例,从而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能耗,减少了电池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利用聚合物电解质安全可靠的特点,改善了传统有机电解液体系锂离子电池的安全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782718B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111005565.5
申请日:2021-08-30
Applicant: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 上海动力储能电池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PC: H01M4/36 , H01M4/48 , H01M4/485 , H01M4/50 , H01M4/505 , H01M4/52 , H01M4/525 , H01M4/58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电压锂离子电池材料、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高电压锂离子电池材料包括内核高电压本体材料和外壳掺杂氟化碳层。本发明还提供了该电池材料的制备方法,将碳源溶解于极性有机溶剂中,形成反应溶液;在搅拌过程中加入高电压本体材料,控制反应液温度和时间,离心洗涤得到具有均匀有机框架材料包覆层的中间相Ⅰ;再将中间相Ⅰ在氮气中高温碳化,冷至室温,得到多孔碳层包覆的高电压本体材料;随后置于反应釜中干燥,通入氟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体,进行氟化反应,真空干燥后即可。本发明利用氟化碳在充放电过程中发生嵌锂反应,从而生成导电性碳和氟化锂,导电性碳的生成有利于提高材料的导电性,从而提高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3782718A
公开(公告)日:2021-12-10
申请号:CN202111005565.5
申请日:2021-08-30
Applicant: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 上海动力储能电池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PC: H01M4/36 , H01M4/48 , H01M4/485 , H01M4/50 , H01M4/505 , H01M4/52 , H01M4/525 , H01M4/58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电压锂离子电池材料、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高电压锂离子电池材料包括内核高电压本体材料和外壳掺杂氟化碳层。本发明还提供了该电池材料的制备方法,将碳源溶解于极性有机溶剂中,形成反应溶液;在搅拌过程中加入高电压本体材料,控制反应液温度和时间,离心洗涤得到具有均匀有机框架材料包覆层的中间相Ⅰ;再将中间相Ⅰ在氮气中高温碳化,冷至室温,得到多孔碳层包覆的高电压本体材料;随后置于反应釜中干燥,通入氟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体,进行氟化反应,真空干燥后即可。本发明利用氟化碳在充放电过程中发生嵌锂反应,从而生成导电性碳和氟化锂,导电性碳的生成有利于提高材料的导电性,从而提高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8039454A
公开(公告)日:2018-05-15
申请号:CN201711341704.5
申请日:2017-12-14
Applicant: 上海动力储能电池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IPC: H01M4/1395 , H01M4/134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锂负极的制备方法、金属锂负极及锂电池。该制备方法包含:步骤1,以氟化碳为正极活性物质制备正极片浆料,将正极片浆料涂布在集流体上,冲切制备氟化碳极片;步骤2,以金属锂片、氟化碳极片及锂离子电导性溶液组装纽扣电池,其中,金属锂片、氟化碳极片直接接触;步骤3,静置一段时间,拆开纽扣电池,取出金属锂片,其表面具有金属锂保护层。本发明在金属锂表面通过原位反应的方式引入氟化锂,从而制得稳定金属锂,不需添加任何额外工艺,方法简单易行,工业可行性强,极具工业化应用价值和潜力。本发明制备的金属锂负极在各类锂电池中均具有极佳的循环性能,在锂二次电池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普适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471401A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2110592327.2
申请日:2021-05-28
Applicant: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 上海动力储能电池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PC: H01M4/13 , H01M4/139 , H01M10/0565 , H01M10/0525 , H01M10/05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安全高载量锂离子电极极片及其制作方法,该电极极片包括电活性材料、导电剂、电解液I、电解液II和多孔集流体;所述电解液I包括有机溶剂、聚合物单体和锂盐;所述电解液II包括有机溶剂和聚合引发剂。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该电极极片及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通过本发明提供电极极片及电池制备方法,有利于降低辅助材料的重量比例,从而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能耗,减少了电池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利用聚合物电解质安全可靠的特点,改善了传统有机电解液体系锂离子电池的安全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487801A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310623955.1
申请日:2023-05-30
Applicant: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IPC: H01M50/242 , H01M50/293 , H01M10/0525 , H01M50/244 , H01M10/613 , H01M10/65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应力释放层及具有应力释放层的硅负极锂离子电池,电池包括电芯、电池壳、电池盖以及应力释放层;电芯有两块,两块电芯并联,应力释放层置于两块电芯之间;应力释放层和两块电芯的组合体放置于电池壳内,电池壳容腔厚度大于应力释放层和两块电芯的组合体的厚度;电池盖与电池壳固连。应力释放层包括芯层和包膜,包膜包裹芯层,芯层具有良好弹性变形能力,包膜保护所述芯层不受电解液腐蚀。在电池活化过程和电池循环过程中,应力释放层吸收硅负极锂离子电池多余变形,可在不显著提升电池重量的前提下,提升硅负极锂离子电池内部应力水平,保证电池内部应力水平处于舒适状态,提升电池循环性能和改善硅负极锂离子电池劣化趋势。
-
公开(公告)号:CN116130601A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211717432.5
申请日:2022-12-29
Applicant: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IPC: H01M4/133 , H01M4/1393 , H01M4/36 , H01M4/58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滞后高比能锂氟化碳电极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取第一碳材料、第二碳材料,第一碳材料的比表面积大于第二碳材料;采用气相氟化法将第一碳材料和第二碳材料同时进行氟化,得到包含高氟碳比氟化碳和低氟碳比氟化碳的复合氟化碳材料;步骤2,将导电剂、粘接剂、及步骤1得到的复合氟化碳材料分散在溶剂中形成浆料,涂覆在集流体上,烘干后得到复合氟化碳电极。本发明通过将第一碳材料(大比表面积碳材料)和第二碳材料(小比表面积碳材料)同时进行氟化,制得同时含有两种氟碳比(高氟碳比和低氟碳比)的复合氟化碳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4944528A
公开(公告)日:2022-08-26
申请号:CN202210479086.5
申请日:2022-05-05
Applicant: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IPC: H01M50/105 , H01M50/308 , H01M50/317 , G01L1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包含留置管的软包装电池及其检测方法,所述软包装电池包括:电池电芯、电池外包装和留置管;所述电池外包装用于封装所述电池电芯;所述留置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池电芯连通,所述留置管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电池外包装的外部,并通过封堵件封堵,封堵件与留置管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所述留置管的内部设有阻隔件,该阻隔件的外部尺寸与留置管的内径相匹配,所述阻隔件在压力作用下能够沿所述留置管滑动,用于通过监测所述阻隔件的位置计算所述电池电芯内的压力。本发明通过在留置管内安装与之相匹配的阻隔件,可以在不损坏电池的情况下直接对电池电芯内部压力进行监测,无须将电池电芯与压力测试装置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12397951B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2011189380.X
申请日:2020-10-30
Applicant: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多功能输出的单输出端子电源系统,包含:电源模块、电源转换模块、继电器、单片机、单输出端子、接插件;单输出端子包含信号接收器及针型探头;接插件包含:锂原电池、信号发生器、微型电阻、插孔及引出端;电源转换模块分别与电源模块、继电器连接,单片机分别与继电器、单输出端子连接,单输出端子还与继电器连接;当引出端连通不同的电路时,信号发生器发出信号,信号接收器接收信号并传输给单片机,其根据信号控制继电器与电源转换模块接通,为所述的电路提供相应的电压输出。本发明通过单片机控制辅助插头及继电器,实现单端子输出不同电压/功率的功能,既能满足交直流放电,还能满足不同电压等级的用电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3793982A
公开(公告)日:2021-12-14
申请号:CN202111086395.8
申请日:2021-09-16
Applicant: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IPC: H01M10/0562 , H01M10/0565 , H01M10/0525 , C08G18/66 , C08G18/50 , C08G18/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修复共混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包含:步骤1,NH2‑PEG‑NH2和硫脲以及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溶解,在20~80℃的温度和氮气气氛下发生聚合反应合成具有自修复硫脲基团和脲基基团的聚合物溶液Ⅰ;步骤2,将聚合物溶液Ⅰ倒入培养皿中,在真空干燥箱中加热24h~72h挥发溶剂得到固态聚合物Ⅱ;步骤3,固态聚合物Ⅱ溶解到碳酸亚乙烯酯溶剂中,依次加入引发剂和锂盐,室温在氮气气氛下搅拌8~24h形成均匀的聚合物电解质溶液Ⅲ;步骤4,45~80℃在引发剂作用下原位聚合形成固态自修复共混聚合物电解质。本发明合成的共混自修复聚合物电解质膜可塑性高、柔性强、与电极之间的界面阻抗低、离子电导率高和操作简单等特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