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器及冷却方法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4109531B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010880096.0

    申请日:2020-08-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冷却器及冷却方法,冷却器包括:第一冷却腔室,第一冷却腔室上开设有第一入汽口和排气口,第二冷却腔室,第二冷却腔室上开设有第二入汽口,第二冷却腔室与第一冷却腔室通过蒸汽连通管相连通,疏水口,疏水口与第一冷却腔室和第二冷却腔室相连通。冷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汽封漏汽通过第一入汽口进入第一冷却腔室,再经第一冷却腔室上的排气口排出;门杆漏汽通过第二入汽口进入第二冷却腔室,并经蒸汽连通管进入第一冷却腔室,再经第一冷却腔室上的排气口排出;冷却水先进入第一腔室,换热后进入第二冷却腔室本发明的冷却器及冷却方法的冷却效率更高,所需冷却水流量更低。

    一种汽封冷却器装置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687814A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011562333.5

    申请日:2020-12-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封冷却器装置,包括:冷却室,用于提供冷却介质;蒸汽室,与所述冷却室通过换热管及管板连接;进汽箱,位于所述蒸汽室上,所述进汽箱与所述蒸汽室连通;门杆漏汽接口,位于所述进汽箱上,所述门杆漏汽接口用于连接门杆漏汽管道;汽封漏汽接口,位于所述进汽箱上,所述汽封漏汽接口用于连接汽封管道;流通管路,一端连接所述冷却室,所述流通管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进汽箱;雾化装置,位于所述进汽箱内,所述雾化装置与所述流通管路连通;冷却风机,位于所述蒸汽室上,所述冷却风机与所述蒸汽室连通。本发明对门杆漏汽进行降温处理的效果显著,还能有效降低所述蒸汽室壳侧的设计温度。

    一种冷却器及冷却方法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109531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010880096.0

    申请日:2020-08-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冷却器及冷却方法,冷却器包括:第一冷却腔室,第一冷却腔室上开设有第一入汽口和排气口,第二冷却腔室,第二冷却腔室上开设有第二入汽口,第二冷却腔室与第一冷却腔室通过蒸汽连通管相连通,疏水口,疏水口与第一冷却腔室和第二冷却腔室相连通。冷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汽封漏汽通过第一入汽口进入第一冷却腔室,再经第一冷却腔室上的排气口排出;门杆漏汽通过第二入汽口进入第二冷却腔室,并经蒸汽连通管进入第一冷却腔室,再经第一冷却腔室上的排气口排出;冷却水先进入第一腔室,换热后进入第二冷却腔室本发明的冷却器及冷却方法的冷却效率更高,所需冷却水流量更低。

    汽轮机蒸汽阀门阀杆漏汽排放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875092A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110927778.7

    申请日:2021-08-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轮机蒸汽阀门阀杆漏汽排放系统,包括蒸汽阀门、漏汽腔室、连接管路、通断阀、无压单元和真空单元等,所述无压单元通过第一管路与蒸汽阀门的漏汽部位相连通,所述真空单元通过第二管路与蒸汽阀门的漏汽部位相连通,所述第一管路上设有第一通断阀,所述第二管路上设有第二通断阀。本发明将蒸汽阀门的阀杆漏汽去向分为两个分支,一个分支通过设有第一通断阀的第一管路接入无压单元,另一个分支通过设有第二通断阀的第二管路接入真空单元,在不同运行工况下,通过控制两个管路分支上的通断阀来进行阀杆漏汽去向的切换,更好、更安全稳定地解决了蒸汽阀门阀杆漏汽的排放问题,且具有更高的灵活性。

    一种汽轮机调门漏汽回收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6468380U

    公开(公告)日:2017-09-05

    申请号:CN201621247239.X

    申请日:2016-11-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轮机调门漏汽回收结构,所述汽轮机包括高压缸、中压缸和低压缸,所述高压缸上设有用于进汽的主调门,所述中压缸上设有用于进汽的再热调门,所述中压缸和低压缸之间连有中低压连通管,所述主调门通过第一管路与所述中低压连通管连通,所述第一管路上设有逆止阀,所述再热调门通过第二管路与所述中低压连通管连通,所述第二管路上设有逆止阀。本实用新型通过管路将高品质漏汽回收至中低压连通管继续在低压缸内做功,有效地提高了汽轮机机组的经济性,而且经过实际的使用试验,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能够满足各运行工况的安全性需要。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