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964201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510047199.1
申请日:2025-01-13
Applicant: 上海海洋大学 ,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IPC: G06V40/10 , G06V10/80 , G06V10/44 , G06V40/20 , G06V10/82 , G06N3/0464 , G06N3/08 , G06V10/764 , G06V20/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下花鲈个体识别与行为分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水下花鲈图像数据集,以训练模型;S2:通过YOLOv8‑seg模型对花鲈图像进行分割提取获取花鲈主体部分的掩膜数据;S3:通过YOLOv8‑pose模型进行关键点检测,后通过仿射变换变换进行关键点对齐;S4:使用InceptionResNetV2提取高维特征,以识别花鲈个体;S5:通过计算已获取掩膜数据的质心坐标,即几何上的平衡位置;S6:将图像中的花鲈作为主体,利用步骤S5得到的质心坐标,计算主体的速度、加速度和路径重合程度,并结合步骤S3得到的关键点,分析主体方向变化的相关信息。本方法可以为水产养殖者提供了科学的行为分析数据,帮助优化养殖环境和提高养殖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549030A
公开(公告)日:2020-08-18
申请号:CN202010451274.8
申请日:2020-05-26
Applicant: 上海海洋大学
IPC: C12N15/113 , C12N15/90 , C12N15/89 , C12N9/22 , A01K67/027 , A01K6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鲫鱼肌间刺变粗的分子育种方法,属于水产生物育种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分子育种方法是基于基因编辑的技术手段,获得靶向突变鲫鱼mstn基因的F0代,通过传代获得mstn缺失且肌间刺骨化面积增加的突变体鲫鱼。在本发明中,首次提出了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来获得肌间刺骨化面积增加的鲫鱼的亲本方法。该方法有助于生产上大规模培育出肌间刺粗大而且可遗传的野生鲫鱼,非转基因方法,可应用于人工养殖,克服生产上因肌间刺细小难以加工的难点,不用担心转基因食品对人们的影响,且方便人们食用鲫鱼时更容易发现肌间刺,易于生产上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09880921A
公开(公告)日:2019-06-14
申请号:CN201910343524.3
申请日:2019-04-26
Applicant: 上海海洋大学
IPC: C12Q1/6888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鱼类辅助育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与牙鲆黑化和白化关联的SNP分子标记及其应用,SNP分子标记如下:(a)itpr2-7032-C/T,位于基因如SEQ ID NO:1所示碱基序列的7032bp位置,碱基T突变成C,异亮氨酸变成缬氨酸,和(b)itpr2-554-T/C,位于基因如SEQ ID NO:2所示碱基序列的554bp位置,位于非编码区。本发明从基因角度出发,筛选到与体色异常相关的SNP位点,并将此位点运用在牙鲆育种工作中,从遗传角度根本性解决牙鲆体色异常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3380753B
公开(公告)日:2015-01-28
申请号:CN201310329623.9
申请日:2013-07-31
Applicant: 上海海洋大学
IPC: A01K6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8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抑制鱼鳞片形成的方法,包括L-苯丙氨酸浸泡鱼的方法、鳞片形成的活体检测方法、鳞片形成的硬骨染色检测方法。在本发明中,通过采用L-苯丙氨酸抑制碱性磷酸酶AKP的活力,从而进一步影响鱼鳞片的钙化形成。本发明采用的L-苯丙氨酸对鱼体无毒害,因而能够为生命科学研究服务,制备无鳞片的鱼。
-
公开(公告)号:CN103380753A
公开(公告)日:2013-11-06
申请号:CN201310329623.9
申请日:2013-07-31
Applicant: 上海海洋大学
IPC: A01K6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8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抑制鱼鳞片形成的方法,包括L-苯丙氨酸浸泡鱼的方法、鳞片形成的活体检测方法、鳞片形成的硬骨染色检测方法。在本发明中,通过采用L-苯丙氨酸抑制碱性磷酸酶AKP的活力,从而进一步影响鱼鳞片的钙化形成。本发明采用的L-苯丙氨酸对鱼体无毒害,因而能够为生命科学研究服务,制备无鳞片的鱼。
-
公开(公告)号:CN103233043A
公开(公告)日:2013-08-07
申请号:CN201310135898.9
申请日:2013-04-18
Applicant: 上海海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产河豚毒素的细菌发酵液中制备降解河豚毒素的物质的方法和提取液的制备检测方法,包括人工造成质粒丢失的方法、河豚毒素降解物质的提取方法、降解河豚毒素的检验方法。在本发明中,首次发现气单胞菌Aeromonas molluscorum中存在降解河豚毒素的物质,并建立了提取该物质的抽提方法,该方法有望用于降解河豚毒素物质的规模化生产。本发明涉及的细菌发酵液的抽提物具有降解河豚毒素的作用,可应用于制备用于治疗河豚毒素中毒的药物,可为科学研究、医药行业等相关领域提供原料。
-
公开(公告)号:CN111560401A
公开(公告)日:2020-08-21
申请号:CN202010451893.7
申请日:2020-05-26
Applicant: 上海海洋大学
IPC: C12N15/90 , C12N15/11 , A01K67/027 , A01K6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翘嘴红鲌和团头鲂肌间刺变粗的分子育种方法,属于水产生物育种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分子育种方法是基于基因编辑的技术手段,获得靶向突变翘嘴红鲌和团头鲂mstn基因的F0代,通过传代获得mstn缺失且肌间刺骨化面积增加的突变体个体。在本发明中,首次提出了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来获得肌间刺骨化面积增加的翘嘴红鲌和团头鲂的亲本方法。该方法有助于生产上大规模培育出肌间刺粗大而且可遗传的野生翘嘴红鲌和团头鲂,区别于转基因方法,可应用于人工养殖,克服生产上因肌间刺细小难以加工的难点,不用担心转基因食品对人们的影响,且方便人们食用翘嘴红鲌和团头鲂时更容易发现肌间刺,易于生产上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11549031A
公开(公告)日:2020-08-18
申请号:CN202010451894.1
申请日:2020-05-26
Applicant: 上海海洋大学
IPC: C12N15/113 , C12N15/90 , C12N15/89 , C12N9/22 , A01K67/027 , A01K6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草鱼和青鱼肌间刺变粗的分子育种方法,属于水产生物育种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分子育种方法是基于基因编辑的技术手段,获得靶向突变草鱼和青鱼mstn基因的F0代,通过传代获得mstn缺失且肌间刺骨化面积增加的突变体个体。在本发明中,首次提出了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来获得肌间刺骨化面积增加的草鱼和青鱼的亲本方法。该方法有助于生产上大规模培育出肌间刺粗大而且可遗传的野生草鱼和青鱼,区别于转基因方法,可应用于人工养殖,克服生产上因肌间刺细小难以加工的难点,不用担心转基因食品对人们的影响,且方便人们食用草鱼和青鱼时更容易发现肌间刺,易于生产上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10724747A
公开(公告)日:2020-01-24
申请号:CN201911128193.8
申请日:2019-11-18
Applicant: 上海海洋大学
IPC: C12Q1/6888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鱼类分子标记筛选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与大黄鱼抗副溶血弧菌关联的SNP位点、其筛选方法和应用,SNP位点位于大黄鱼如SEQ ID NO:1所示的CTRP9基因cDNA序列上,且其1147位碱基处存在一个A或G的等位基因突变;经提取副溶血弧菌感染大黄鱼幼鱼的RNA并反转录成cDNA,设计如SEQ ID NO:2所述的正向引物和如SEQ ID NO:3所示的反向引物,以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反应,对目的条带清晰无杂带的PCR产物进行测序筛选得到。本发明中与大黄鱼抗副溶血弧菌相关的SNP位点可用于抗副溶血弧菌大黄鱼遗传育种,为大黄鱼的抗菌选育工作提供新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10699466A
公开(公告)日:2020-01-17
申请号:CN201911127345.2
申请日:2019-11-18
Applicant: 上海海洋大学
IPC: C12Q1/6888 , C12Q1/6806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鱼类分子标记筛选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与大黄鱼抗鳗弧菌关联的SNP位点、其筛选方法和应用,SNP位点位于大黄鱼如SEQ ID NO:1所示的IL-6R基因cDNA序列上,且其1021位碱基处存在一个G或C的等位基因突变;经提取鳗弧菌感染大黄鱼幼鱼的RNA并反转录成cDNA,设计如SEQ ID NO:2所述的正向引物和如SEQ ID NO:3所示的反向引物,以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反应,对目的条带清晰无杂带的PCR产物进行测序筛选得到。本发明中与大黄鱼抗鳗弧菌相关的SNP位点可用于抗鳗弧菌大黄鱼遗传育种,为大黄鱼的抗菌选育工作提供新思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