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及其发动机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100713B

    公开(公告)日:2019-05-17

    申请号:CN201610099245.3

    申请日:2016-02-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及其发动机,发动机包括冷却系统,其包括:第一水泵、第一控制阀、机体水套、发动机机油冷却器、第二控制阀,在冷却液的流动方向上依次通过管路连接成闭环回路,第二控制阀包括第一、二、三入口,第一入口通过管路与发动机机油冷却器连接,第二入口通过管路与机体水套的出水口连接;散热器,通过两条管路分别与机体水套的出水口、第三入口连接。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发动机缩短了暖机时间。

    发动机及其智能EGR冷却器

    公开(公告)号:CN105464844B

    公开(公告)日:2018-05-11

    申请号:CN201410455439.3

    申请日:2014-09-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21

    Abstract: 一种发动机及其智能EGR冷却器,冷却器包括:具有封闭内腔的壳体,封闭内腔被分隔成第一、二内腔;位于第二内腔内的阀片,其将第二内腔隔成第一、二子腔;进气管束、第一、二排气管束,贯穿第一内腔,进气管束、第一排气管束通向第一子腔,第二排气管束通向第二子腔且传热系数大于第一排气管束;驱动件,进入进气管束的废气温度为第一温度范围时,驱动件能够驱使阀片沿第一方向转动,以使第一、二子腔连通;进入进气管束的废气温度为第二温度范围时,驱动件能够驱使阀片沿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以使第一、二子腔隔绝。解决了从现有EGR冷却器排出的废气温度会因发动机工况的不同而存在较大波动的问题,提高了发动机的性能和相关零件的可靠性。

    车辆及其发动机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100713A

    公开(公告)日:2017-08-29

    申请号:CN201610099245.3

    申请日:2016-02-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P3/20 F01P7/16 F01P2007/146 F01P2050/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及其发动机,发动机包括冷却系统,其包括:第一水泵、第一控制阀、机体水套、发动机机油冷却器、第二控制阀,在冷却液的流动方向上依次通过管路连接成闭环回路,第二控制阀包括第一、二、三入口,第一入口通过管路与发动机机油冷却器连接,第二入口通过管路与机体水套的出水口连接;散热器,通过两条管路分别与机体水套的出水口、第三入口连接。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发动机缩短了暖机时间。

    发动机及其智能EGR冷却器

    公开(公告)号:CN105464844A

    公开(公告)日:2016-04-06

    申请号:CN201410455439.3

    申请日:2014-09-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21

    Abstract: 一种发动机及其智能EGR冷却器,冷却器包括:具有封闭内腔的壳体,封闭内腔被分隔成第一、二内腔;位于第二内腔内的阀片,其将第二内腔隔成第一、二子腔;进气管束、第一、二排气管束,贯穿第一内腔,进气管束、第一排气管束通向第一子腔,第二排气管束通向第二子腔且传热系数大于第一排气管束;驱动件,进入进气管束的废气温度为第一温度范围时,驱动件能够驱使阀片沿第一方向转动,以使第一、二子腔连通;进入进气管束的废气温度为第二温度范围时,驱动件能够驱使阀片沿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以使第一、二子腔隔绝。解决了从现有EGR冷却器排出的废气温度会因发动机工况的不同而存在较大波动的问题,提高了发动机的性能和相关零件的可靠性。

    双废气再循环冷却装置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590928A

    公开(公告)日:2014-02-19

    申请号:CN201210289485.1

    申请日:2012-08-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双废气再循环冷却装置,其包括具有低压端废气入口和出口的低压端阀座、与低压端阀座可拆卸地固定的冷却器、与低压端阀座可拆卸地固定的低压端废气再循环阀、与冷却器可拆卸地固定并具有高压端废气入口和出口的高压端阀座、及与高压端阀座可拆卸地固定的高压端废气再循环阀,在第一废气再循环回路中,废气从低压端废气入口进入,通过低压端废气再循环阀及冷却器,从低压端废气出口流出,低压端废气再循环阀控制第一废气再循环回路中废气的流量;在第二废气再循环回路中,废气从高压端废气入口进入,通过高压端废气再循环阀,从高压端废气出口流出,高压端废气再循环阀控制第二废气再循环回路中的废气的流量。

    车辆及其发动机、气缸体

    公开(公告)号:CN106762188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510824104.9

    申请日:2015-11-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及其发动机、气缸体,该气缸体设有通风回油通道,所述通风回油通道包括:主通道;与所述主通道的顶端固定设置的至少两个支通道,所有所述支通道与主通道连通。由气缸体和油底壳构成的曲轴箱内的窜气流向主通道后可以经由至少两个支通道排出,相当于增加了气缸体内通风回油通道的数量,从而能够将曲轴箱内的窜气彻底排除、从油气分离器分离出来的机油能够实现回油彻底。另一方面,虽然增加了气缸体内通风回油通道的数量,但多个通风回油通道的下半部分共用,因而能够减轻气缸体的质量,从而使得本技术方案中具有通风回油通道的气缸体兼备了质量轻、窜气排除彻底、回油彻底的优点。

    双废气再循环冷却装置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590928B

    公开(公告)日:2016-01-13

    申请号:CN201210289485.1

    申请日:2012-08-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双废气再循环冷却装置,其包括具有低压端废气入口和出口的低压端阀座、与低压端阀座可拆卸地固定的冷却器、与低压端阀座可拆卸地固定的低压端废气再循环阀、与冷却器可拆卸地固定并具有高压端废气入口和出口的高压端阀座、及与高压端阀座可拆卸地固定的高压端废气再循环阀,在第一废气再循环回路中,废气从低压端废气入口进入,通过低压端废气再循环阀及冷却器,从低压端废气出口流出,低压端废气再循环阀控制第一废气再循环回路中废气的流量;在第二废气再循环回路中,废气从高压端废气入口进入,通过高压端废气再循环阀,从高压端废气出口流出,高压端废气再循环阀控制第二废气再循环回路中的废气的流量。

    节温器和设置有节温器的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3067075U

    公开(公告)日:2013-07-17

    申请号:CN201220525690.9

    申请日:2012-10-1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节温器和设置所述节温器的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所述节温器包括节温器本体,和设于所述节温器本体一端上的第一阀门,所述第一阀门控制与散热器连接的大循环通道的开闭,所述节温器本体上还设有第二阀门,所述节温器本体另一端上设有可相对于所述节温器本体移动的第三阀门,所述第三阀门与小循环通道连接;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一阀门、第三阀门分别关闭所述大、小循环通道,在初开温度时,所述第三阀门连同所述第二阀门一起关闭所述小循环通道。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在低速时水温升高加速,缩短暖机时间,同时减少发动机油耗。

    用于发电机的安装结构、发电机和汽车

    公开(公告)号:CN203607959U

    公开(公告)日:2014-05-21

    申请号:CN201320670571.7

    申请日:2013-10-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发电机的安装结构,所述发电机具有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分别设置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用于发电机的安装结构包括第一销套、第二销套、螺栓以及导向板,其中,空调压缩机支架套设在所述螺栓上并且设置在所述第一销套和所述第二销套之间,其一侧与所述第一销套的第二端部贴合,另一侧与所述第二销套的第二端部贴合。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设置有该安装结构的发电机以及配置有该发电机的汽车。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发电机的安装结构能提升发电机支架的可装配性,并且能够有效节约安装空间并且大大降低安装成本。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