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041762A
公开(公告)日:2011-05-04
申请号:CN201010573194.6
申请日:2010-12-03
Applicant: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6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保障路面结构压实效果的道路修复方法,包括:确定新建沥青下面层作为调平层;确定处于台阶部位的原有下面层可保留的最小厚度值和原有基层顶面的第一标高值以及新建下面层的厚度变化范围值;初始化设置新建面层顶面的设计标高及横坡值;根据新建下面层厚度变化范围值的下限值,计算处于台阶部位的新建下面层层底的第二标高值;当第二标高值与第一标高之间的差值小于原有下面层可保留的最小厚度值时,将处于台阶处的原有下面层全部挖除;当差值大于或等于原有下面层可保留的最小厚度值时,保留处于台阶处的原有下面层。本发明通过控制路面结构层的厚度,使路面修复结构具有较佳的压实效果,达到延长使用寿命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2061647B
公开(公告)日:2012-05-02
申请号:CN201010573222.4
申请日:2010-12-03
Applicant: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
IPC: E01C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6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路面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初始化设置原有路面标高合理提升范围值、路面挖除范围及深度、新建路面的合理厚度范围值、横坡标准值及合理变化范围值、原有路面纵横向几何线形参数;确定道路设计中心线;确定设计中心线上的控制点及对应的验算点;测量各控制点和验算点处的原路面标高值;确定各控制点处的修复标高值;确定各控制点处的实际横坡值;计算各验算点的修复标高值;计算验算点处拟新建路面结构层厚度能否满足合理厚度范围值的要求;输出所有控制点的桩号、修复标高值以及相应的横坡值。本发明中纵横断面协调设计并同步考虑结构层厚度,可在保障恢复原有道路线形的同时保证路面结构质量,达到节省日后养护费用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2061647A
公开(公告)日:2011-05-18
申请号:CN201010573222.4
申请日:2010-12-03
Applicant: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
IPC: E01C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6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路面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初始化设置原有路面标高合理提升范围值、路面挖除范围及深度、新建路面的合理厚度范围值、横坡标准值及合理变化范围值、原有路面纵横向几何线形参数;确定道路设计中心线;确定设计中心线上的控制点及对应的验算点;测量各控制点和验算点处的原路面标高值;确定各控制点处的修复标高值;确定各控制点处的实际横坡值;计算各验算点的修复标高值;计算验算点处拟新建路面结构层厚度能否满足合理厚度范围值的要求;输出所有控制点的桩号、修复标高值以及相应的横坡值。本发明中纵横断面协调设计并同步考虑结构层厚度,可在保障恢复原有道路线形的同时保证路面结构质量,达到节省日后养护费用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2061658A
公开(公告)日:2011-05-18
申请号:CN201010573294.9
申请日:2010-12-03
Applicant: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止由路面结构拼缝产生反射裂缝的路面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新建上基层与原有基层之间的第一纵向拼缝的数量;确定新建上基层与原有基层之间的第一纵向拼缝的位置;确定新建下基层与原有基层之间的第二纵向拼缝的位置;确定新建沥青面层与原有沥青面层的第三纵向拼缝的位置。进一步地,新建上基层与原有基层之间的第一纵向拼缝在原有路面结构连成一体的宽度范围内的数量至多为两条;新建上基层与原有基层之间的第一纵向拼缝设置在与新建路面相邻的车道内且避开轮迹的位置。本发明可最大程度的减少拼缝数量,确定合理的拼缝位置,避免了因新老结构拼缝过多且受力位置不利而大量出现的反射裂缝,保障了道路的长期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02041760A
公开(公告)日:2011-05-04
申请号:CN201010573401.8
申请日:2010-12-03
Applicant: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
IPC: E01C7/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6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沥青路面修复系统,包括:初始化模块;修复方案选择模块;横断面设计模块;比较模块;判断模块;输出模块。本发明还包括一种沥青路面修复方法。本发明确定了不同步骤的先后次序,并强调了不同结构层的合理压实厚度和新老结构拼缝的要求,从而使修复后的路面结构质量得到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02041760B
公开(公告)日:2012-07-25
申请号:CN201010573401.8
申请日:2010-12-03
Applicant: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
IPC: E01C7/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6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沥青路面修复系统,包括:初始化模块;修复方案选择模块;横断面设计模块;比较模块;判断模块;输出模块。本发明还包括一种沥青路面修复方法。本发明确定了不同步骤的先后次序,并强调了不同结构层的合理压实厚度和新老结构拼缝的要求,从而使修复后的路面结构质量得到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02041762B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010573194.6
申请日:2010-12-03
Applicant: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6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保障路面结构压实效果的道路修复方法,包括:确定新建沥青下面层作为调平层;确定处于台阶部位的原有下面层可保留的最小厚度值和原有基层顶面的第一标高值以及新建下面层的厚度变化范围值;初始化设置新建面层顶面的设计标高及横坡值;根据新建下面层厚度变化范围值的下限值,计算处于台阶部位的新建下面层层底的第二标高值;当第二标高值与第一标高之间的差值小于原有下面层可保留的最小厚度值时,将处于台阶处的原有下面层全部挖除;当差值大于或等于原有下面层可保留的最小厚度值时,保留处于台阶处的原有下面层。本发明通过控制路面结构层的厚度,使路面修复结构具有较佳的压实效果,达到延长使用寿命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2061658B
公开(公告)日:2012-05-30
申请号:CN201010573294.9
申请日:2010-12-03
Applicant: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止由路面结构拼缝产生反射裂缝的路面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新建上基层与原有基层之间的第一纵向拼缝的数量;确定新建上基层与原有基层之间的第一纵向拼缝的位置;确定新建下基层与原有基层之间的第二纵向拼缝的位置;确定新建沥青面层与原有沥青面层的第三纵向拼缝的位置。进一步地,新建上基层与原有基层之间的第一纵向拼缝在原有路面结构连成一体的宽度范围内的数量至多为两条;新建上基层与原有基层之间的第一纵向拼缝设置在与新建路面相邻的车道内且避开轮迹的位置。本发明可最大程度的减少拼缝数量,确定合理的拼缝位置,避免了因新老结构拼缝过多且受力位置不利而大量出现的反射裂缝,保障了道路的长期使用寿命。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