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开(公告)号:CN113155465B
公开(公告)日:2022-06-21
申请号:CN202110435736.1
申请日:2021-04-22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IPC: G01M13/045 , G01D21/02 , H02J50/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地铁牵引电机轴承状态检测装置,包括:车上部分:包括设置在转向架上方车厢内的上位机、无线路由器和无线充电发送端;车下部分:设置在转向架上,包括信号采集组件、无线通信组件、电装卸组件和供电组件,所述的信号采集组件包括通过电装卸组件可拆卸的安装在牵引电机外壳表面用以采集牵引电机振动加速度信号的振动加速度传感器以及用以采集供电组件电压信号的电压传感器,所述的信号采集组件通过无线通信组件和无线路由器与上位机通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安装使用方便、便于携带、易于监控和维修、可靠性高、数据准确性和实时性强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757065A
公开(公告)日:2021-12-07
申请号:CN202110900278.4
申请日:2021-08-06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发电自感知轨道车辆用传感俘能器,该传感俘能器包括:壳体:由壳体底板、侧面板和壳体顶盖构成,并且在左右侧面板上开设固定形成磁场的永磁体的凹槽;振动发电结构:包括相互整体连接的压电梁以及斜坡型金属栅,所述的斜坡型金属栅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弹簧与壳体底板和壳体顶盖弹性连接,使其能够随列车振动而上下运动,进而切割磁感线发电,并且结合压电梁内的压电陶瓷层共同提供电能;储能控制单元:包括设置在壳体内部的蓄电池、ECU模块和天线模块,所述的蓄电池分别通过导线与压电梁连接存储电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振动频率可调节、更换方便、支持无线充电、检测轨道平顺度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644802A
公开(公告)日:2021-11-12
申请号:CN202110900331.0
申请日:2021-08-06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列车动能转化的零碳发电装置,安装在列车车厢底部,用以实现对列车二次加装传感器功能,该装置包括用以隔绝灰尘和水汽影响的保护壳以及设置在长方体保护壳内的动能发电结构,所述的保护壳通过阻尼弹簧固定在列车车厢底部并保持水平状态,所述的动能发电结构包括圆柱形的中空柱体、绕设在中空柱体外部的线圈以及在中空柱体内随列车运行状态进行摆动的磁制振动单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避免从列车内接线、安全可靠、有效采集实时列车的加减速度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757065B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110900278.4
申请日:2021-08-06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发电自感知轨道车辆用传感俘能器,该传感俘能器包括:壳体:由壳体底板、侧面板和壳体顶盖构成,并且在左右侧面板上开设固定形成磁场的永磁体的凹槽;振动发电结构:包括相互整体连接的压电梁以及斜坡型金属栅,所述的斜坡型金属栅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弹簧与壳体底板和壳体顶盖弹性连接,使其能够随列车振动而上下运动,进而切割磁感线发电,并且结合压电梁内的压电陶瓷层共同提供电能;储能控制单元:包括设置在壳体内部的蓄电池、ECU模块和天线模块,所述的蓄电池分别通过导线与压电梁连接存储电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振动频率可调节、更换方便、支持无线充电、检测轨道平顺度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644802B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110900331.0
申请日:2021-08-06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列车动能转化的零碳发电装置,安装在列车车厢底部,用以实现对列车二次加装传感器功能,该装置包括用以隔绝灰尘和水汽影响的保护壳以及设置在长方体保护壳内的动能发电结构,所述的保护壳通过阻尼弹簧固定在列车车厢底部并保持水平状态,所述的动能发电结构包括圆柱形的中空柱体、绕设在中空柱体外部的线圈以及在中空柱体内随列车运行状态进行摆动的磁制振动单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避免从列车内接线、安全可靠、有效采集实时列车的加减速度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247191B
公开(公告)日:2022-05-20
申请号:CN202110517349.2
申请日:2021-05-12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运列车系统,该系统包括:隧道部分:由在竖直方向连通的上层隧道和下层隧道,在下层隧道内搭建有装卸货物站台和水运通道;运载部分:设置在下层隧道内,包括列车和连接机构,所述的列车由漂浮在水运通道行驶的气垫、设置在气垫上的简易车体以及与驱动部分连接的连接机构构成;驱动部分:设置在上层隧道内,由主驱动子系统、第一辅助驱动子系统和第二辅助驱动子系统组成,用以为列车提供动力。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充分利用地形和周边资源、方便灵活、安全可靠污染少、运输效率可调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665621A
公开(公告)日:2021-11-19
申请号:CN202110900286.9
申请日:2021-08-06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轨道列车轴温零碳感知装置,该装置通过安装支架悬空固定在列车轴端,包括温度采集及发送模块以及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层发电结构:用以通过感应线圈切割磁感线产生电能以及根据压电陶瓷的压电效应产生电能为装置供电;第二层发电结构:通过卡扣与第一层发电结构固定连接,用以通过感应线圈切割磁感线产生电能以及根据压电陶瓷的压电效应产生电能为装置供电,第三层发电结构:通过螺栓与第二层发电结构固定连接,用以通过安装在安装支架上的压电陶瓷薄膜的压电效应产生电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无需外部电源供电、拆装方便、结构紧凑、测试方便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1055875A
公开(公告)日:2020-04-24
申请号:CN201911259577.3
申请日:2019-12-10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体缓冲式列车撞击消能装置,设置在列车车厢前端,该装置包括:车头罩:安装在列车前端,且内部设有防撞支撑结构,用于在撞击时吸收撞击能量;安全气柱结构:用以将撞击能量吸收和转换,包括多根中空且前端开口的气柱、后端从气柱前端开口插设在气柱内的支撑柱以及设置在气柱的后端用以在后端空间内产生缓冲气体的气体发生单元,所述的气柱后端与列车车厢前端固定,所述的支撑柱前端与车头罩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占用空间小、吸能效果好、成本低且可靠性高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6543609A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210284757.2
申请日:2022-03-22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记忆领域,公开了一种学习方法,对问题答题时的神态及客观正确与否发出不同的学习信号,配合驱动相关的硬件实现有针对性的知识学习,从而使得学习的效率大大提升,学习方法,基于学习者和问题,首先,基于在预定时间内学习者针对问题反馈的微表情特征数据得到学习者状态参数;然后获取在学习者面对问题的预定时间后反馈的答案数据;接着,基于学习者状态参数和答案数据得到掌握程度参数,掌握程度参数具有多个值;最后,根据掌握程度参数的不同值触发多种学习信号。本发明还公开了与上述方法配合应用的学习存储介质和学习系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