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窟洞窟凝结水综合智能治理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38454A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410739869.1

    申请日:2024-06-07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窟洞窟凝结水综合智能治理系统,涉及文物保护与自动化控制交叉领域,基于凝结水治理决策模型,采用模块化分布式设计方法,构建洞窟凝结水综合智能治理控制系统的总体架构;采用分层分级设计方法,研发凝结水综合治理控制系统层级控制器,实现洞窟环境智能调控所需窟檐门窗、鼓风机、除湿机+备用空调的在线组网及实时调控;依据凝结水治理多目标协同优化决策模型,以有线/无线方式实现环境温度、湿度、风速在线反馈与分层递阶控制,实现窟内环境的多机、多级的分布式实时智能调节,形成具有实时反馈响应功能的3+1级自适应控制系统。

    一种测试植物根系吸水特性的实验装置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624817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310228328.8

    申请日:2023-03-10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一种测试植物根系吸水特性的实验装置和方法,包括用于模拟大气降雨的降雨模块,降雨模块为上下开口的盒体,内部设有上层出水面板和下层出水面板,上层出水面板和下层出水面板设有多个出水孔;种植模块,种植模块为上下开口的盒体,种植模块的下方开口处设有底板,底板设有多个出水孔且填充有土壤,降雨模块的下方开口连接于种植模块的上方开口;水回收模块,包括底架和回收盒,底架为上方开口的盒体,回收盒设于底架内,种植模块的下方开口连接于底架的上方开口;湿度监测装置,包括主体和与主体连接的湿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设于土壤内。本发明能够通过模拟不同降雨量条件下植物的生长,从而测试植物根系在不同环境下的吸水特性。

    一种利用产碱菌预防砂岩石质上苔藓生物风化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315415B

    公开(公告)日:2022-09-16

    申请号:CN202111548834.2

    申请日:2021-12-17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文物保护以及环境科学与工程应用领域,公开了一种利用产碱菌预防砂岩石质上苔藓生物风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筛选红砂岩石质文物自源性产碱细菌,提取胞外酶制剂,均匀喷洒于未生长苔藓的石质文物岩面,用以调控苔藓中生长的产酸风化细菌,从微环境实现预防苔藓生物风化的效果。其中产碱菌株木糖氧化无色杆菌中含有天冬氨酸脱羧酶和精氨酸脱羧酶等多种脱羧酶基因,可以合成生物酶利用氨基酸产生生物胺,生物胺能和苔藓根部的有机酸发生脱水缩合反应,生成近中性的酰胺和水,进而中和砂岩表面的酸性风化环境。本发明采用绿色生物的方法,对文物和环境友好,可实现砂石文物上苔藓生物风化的预防。

    一种利用产碱菌预防砂岩石质上苔藓生物风化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315415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111548834.2

    申请日:2021-12-17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文物保护以及环境科学与工程应用领域,公开了一种利用产碱菌预防砂岩石质上苔藓生物风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筛选红砂岩石质文物自源性产碱细菌,提取胞外酶制剂,均匀喷洒于未生长苔藓的石质文物岩面,用以调控苔藓中生长的产酸风化细菌,从微环境实现预防苔藓生物风化的效果。其中产碱菌株木糖氧化无色杆菌中含有天冬氨酸脱羧酶和精氨酸脱羧酶等多种脱羧酶基因,可以合成生物酶利用氨基酸产生生物胺,生物胺能和苔藓根部的有机酸发生脱水缩合反应,生成近中性的酰胺和水,进而中和砂岩表面的酸性风化环境。本发明采用绿色生物的方法,对文物和环境友好,可实现砂石文物上苔藓生物风化的预防。

    一种适用于木质薄板文物的高效负压脱盐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976740A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2411049855.3

    申请日:2024-08-01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木质薄板文物的高效负压脱盐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超声雾化组件、饱水纸浆和负压除污组件,饱水纸浆设置于木质薄板文物的两侧,饱水纸浆于木质薄板文物的前侧连通超声雾化组件,超声雾化组件用于提供雾化水,饱水纸浆于木质薄板文物的后侧连通负压除污组件,负压除污组件通过抽真空使装置的末端处于负压状态,从而为装置的前端提供动力,靠近超声雾化组件一侧的饱水纸浆用于持续供水,以促使饱水纸浆内水分在负压的作用下,流过木质薄板文物时带动木质薄板文物内部残留的盐,含盐废水从木质薄板文物流入靠近负压除污组件一侧的饱水纸浆,并进一步流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针对受盐害影响的木质薄板文物具有高效脱盐作用。

    洞窟潮湿环境湿度控制及凝结水收集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732212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469046.3

    申请日:2023-11-07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一种洞窟潮湿环境湿度控制及凝结水收集系统,包括干燥集湿装置、冷凝集湿装置、凝结水测量装置、空间温湿度感应装置和湿度控制装置;干燥集湿装置用于吸收空气中难以形成冷凝水的水汽并进行称重测量;冷凝集湿用于收集空气中可形成冷凝水的水汽;凝结水测量装置用于收集液态冷凝水并进行测量;空间温湿度感应装置用于检测空气中温湿度值;湿度控制装置用于当环境中温湿度值达到露点温度阈值时,控制启动制冷机和抽气机,直至达到环境湿度值达到预设范围内。本发明节约能耗,结构合理、智能控制,功能强大,能够方便快捷的收集、测量凝结水且实现空气的湿度精确调控。

    一种钙-醇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510180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469576.8

    申请日:2023-11-07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钙‑醇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钙源溶解至醇配体中,混合,过滤;向过滤后的溶液中加入不良溶剂,加热,离心得到钙‑醇配合物凝胶;将钙‑醇配合物凝胶静置,得到钙‑醇配合物溶液。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溶液‑凝胶‑溶液的转变路径,乙二醇等醇配体与钙源络合形成配合物,配合物在加热时析出凝胶,凝胶静置适当时间重新转变回溶液,最终实现钙‑醇配合物溶液的合成,成本低廉,操作简单,得到的钙‑醇配合物能够进入纳米颗粒难以进入的微小孔隙,保护效果相对彻底,并且具有固含量高和渗透性良好等优势,在碳酸钙质文物保护领域有着良好的应用潜质。

    一种石质文物水分来源的无损检测与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326839A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110503895.0

    申请日:2021-05-10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一种石质文物水分来源的无损检测与分析方法,包括利用微波水分测定仪测量壁面以下含水率的步骤、利用红外热成像相机拍摄热成像照片的步骤、以及分析水分来源的步骤;利用微波水分测定仪测量壁面以下含水率的步骤包括:从壁面上划出一个矩形区域作为测量区域,并选择多个测试点,利用微波水分测定仪测量测试点处壁面以下不同深度的含水率得到壁面以下含水率数据;利用红外热成像相机拍摄热成像照片的步骤包括:选择至少包含测量区域的红外热成像相机拍摄区域,对选择的拍摄区域进行拍摄得到红外热成像照片;分析水分来源的步骤包括:结合壁面以下含水率数据和红外热成像照片,分析水分在不同深度下的数据变化趋势,根据变化趋势判断水分来源。

    上覆土层水-气两相迁移模拟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及其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269942B

    公开(公告)日:2022-04-01

    申请号:CN201810720951.4

    申请日:2018-07-04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上覆土层水‑气两相迁移模拟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其箱体底部带有底部进气腔,箱体中部带有土层隔层,箱体上部带有上部腔体和生态模拟装置,生态模拟装置包括雨淋机构、日照机构和循环风机构,雨淋机构能够从外部引水全方位覆盖向下淋在土样上,循环风入口与鼓风装置连接且设置于箱体侧壁上,循环风出口与外界导通且设置于箱体对向侧壁上,底部进气腔带有与外界导通的引水通道。本发明还公开了采用上覆土层水‑气两相迁移模拟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的试验方法。测试装置和方法能够通过模拟各种自然状态,使土样在不同自然环境下出现不同状态后,可能出现的地下水透水、地下气体向上渗透和雨水向下渗透的状态得到测试。

    应用3D打印技术通过升温挥发有机材料骨架重复仿制土样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724855B

    公开(公告)日:2021-11-05

    申请号:CN201811522711.X

    申请日:2018-12-13

    Applicant: 上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3D打印技术通过升温挥发有机材料骨架重复仿制土样的方法。用CT设备扫描原状土试样,得到试样的孔隙结构;使用图像处理建立原状土的孔隙结构,将其整合为3D模型,再以一种强度高、易挥发的有机材料作为3D打印材料,打造原状土试样的孔隙结构骨架,待土体3D孔隙结构骨架稳定成形后,采用造粒技术所得的冰粒和土粒混合均匀,将其倒入孔隙结构骨架中,震动使颗粒全部进入孔隙结构骨架中。升温使冰粒融化,但温度低于有机材料的沸点。土水混合均匀稳定后,再升温至有机材料的沸点,使有机材料从孔隙结构挥发,从而形成与原土样具有相同孔隙分布的土样。重复以上步骤,可制备多个具有相同孔隙结构的平行试样。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