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06387006U
公开(公告)日:2017-08-08
申请号:CN201621440062.5
申请日:2016-12-26
Applicant: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 , 上海电力学院
IPC: F24F1/00 , F24F13/07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大型换热盘管的外置式均流翼型导流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上盘管外侧的框架结构,在框架结构上设有翼型导流叶片组,翼型导流叶片组由沿上盘管高度方向竖直排列的多片迎风角度可调的翼型导流叶片组成,翼型导流叶片组的前缘对着上盘管的来流方向。本实用新型在上盘管处安装外置式均流翼型导流板,而下盘管处不安装外置式均流翼型导流板,通过导流板调节流动阻力,人为缩小了上、下盘管的迎风流量差距,从而实现了换热盘管的均流目的。经实测验证表明,采用外置式均流翼型导流板后,上、下盘管的流量比可提升至90%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9899123A
公开(公告)日:2019-06-18
申请号:CN201910203269.2
申请日:2019-03-18
Applicant: 上海电力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一种相变控温的燃气轮机余热增效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燃气轮机接口、控温管道和余热锅炉接口,所述控温管道连接余热锅炉接口的一端向外扩张,所述的控温管道具有内外两层管壁形成夹层,夹层内设有隔板,将夹层分割为第一夹层和第二夹层;所述第一夹层位于控温管道连接燃气轮机接口的一端,第一夹层内设有第一类相变材料;所述第二夹层位于控温管道连接余热锅炉接口的一端,第二夹层内设有第二类相变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有效地解决燃气轮机排气温度波动大导致余热锅炉热效率较低和运行不稳定的问题,从而可显著提高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的整体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4266501B
公开(公告)日:2017-04-12
申请号:CN201410550669.8
申请日:2014-10-17
Applicant: 上海电力学院 , 深圳协同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双梯形空冷区的窄带顺流式凝汽器管束,该管束包括两个主凝区和设在两个窄带顺流主凝区之间的空冷区,主凝区和空冷区均由冷却水管叉排而成,主凝区外缘设有多个倾斜向上的渐缩形蒸汽引导通道,内缘设有多个倾斜向下的未凝气体汇集通道,蒸汽引导通道和未凝气体汇集通道交错布置将主凝区分隔成折转的窄形飘带,空冷区整体呈狭长型,由上梯形和下梯形组成,蒸汽沿途经引导通道均匀顺流到主凝区冷凝,剩余未凝气体经未凝气体汇集通道流入狭长型空冷区进一步冷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汽阻小、冷凝充分、出口空气浓度高,可以使抽气设备在低抽气压力下将未凝气体抽走,不致抬高凝汽器压力。
-
公开(公告)号:CN104266501A
公开(公告)日:2015-01-07
申请号:CN201410550669.8
申请日:2014-10-17
Applicant: 上海电力学院 , 深圳协同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双梯形空冷区的窄带顺流式凝汽器管束,该管束包括两个主凝区和设在两个窄带顺流主凝区之间的空冷区,主凝区和空冷区均由冷却水管叉排而成,主凝区外缘设有多个倾斜向上的渐缩形蒸汽引导通道,内缘设有多个倾斜向下的未凝气体汇集通道,蒸汽引导通道和未凝气体汇集通道交错布置将主凝区分隔成折转的窄形飘带,空冷区整体呈狭长型,由上梯形和下梯形组成,蒸汽沿途经引导通道均匀顺流到主凝区冷凝,剩余未凝气体经未凝气体汇集通道流入狭长型空冷区进一步冷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汽阻小、冷凝充分、出口空气浓度高,可以使抽气设备在低抽气压力下将未凝气体抽走,不致抬高凝汽器压力。
-
公开(公告)号:CN103759558A
公开(公告)日:2014-04-30
申请号:CN201410010987.5
申请日:2014-01-10
Applicant: 上海电力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锅炉低温余热利用装置,包括管道主体、箱体,管道主体的内部管道中设有内螺纹形成内螺纹烟道,内螺纹烟道内流通纳米流体;管道主体外部设有外部肋片。箱体外层设有保温层形成外层保温箱体。本发明利用外部肋板内部含螺纹的管道能增加热量传递效率的特性、利用纳米流体能够增加热传递效率的特性、以及热量能自发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的原理,流经锅炉尾烟道的热量在经过设计好的自热水箱内部管道后,通过外部肋板内部含螺纹的管道增强烟气剩余热量的吸收效率;由从底部自下而上流通的纳米流体带走大部分热量,从而达到将锅炉未经利用的低温余热在此吸收利用的目的。构造简单,成本低廉。
-
公开(公告)号:CN209855867U
公开(公告)日:2019-12-27
申请号:CN201920340425.5
申请日:2019-03-18
Applicant: 上海电力学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一种相变控温的燃气轮机余热增效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燃气轮机接口、控温管道和余热锅炉接口,所述控温管道连接余热锅炉接口的一端向外扩张,所述的控温管道具有内外两层管壁形成夹层,夹层内设有隔板,将夹层分割为第一夹层和第二夹层;所述第一夹层位于控温管道连接燃气轮机接口的一端,第一夹层内设有第一类相变材料;所述第二夹层位于控温管道连接余热锅炉接口的一端,第二夹层内设有第二类相变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有效地解决燃气轮机排气温度波动大导致余热锅炉热效率较低和运行不稳定的问题,从而可显著提高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的整体效率。(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4128392U
公开(公告)日:2015-01-28
申请号:CN201420600633.1
申请日:2014-10-17
Applicant: 上海电力学院 , 深圳协同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双梯形空冷区的窄带顺流式凝汽器管束,该管束包括两个主凝区和设在两个窄带顺流主凝区之间的空冷区,主凝区和空冷区均由冷却水管叉排而成,主凝区外缘设有多个倾斜向上的渐缩形蒸汽引导通道,内缘设有多个倾斜向下的未凝气体汇集通道,蒸汽引导通道和未凝气体汇集通道交错布置将主凝区分隔成折转的窄形飘带,空冷区整体呈狭长型,由上梯形和下梯形组成,蒸汽沿途经引导通道均匀顺流到主凝区冷凝,剩余未凝气体经未凝气体汇集通道流入狭长型空冷区进一步冷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汽阻小、冷凝充分、出口空气浓度高,可以使抽气设备在低抽气压力下将未凝气体抽走,不致抬高凝汽器压力。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