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942681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210400401.0
申请日:2022-04-16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IPC: A61K31/573 , A61K31/16 , A61K9/70 , A61K47/34 , A61P19/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药物组合物、电纺膜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一种药物组合物,所述药物组合物至少包括地塞米松和去铁胺。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在体外能促进HUVECs血管生成和促BMSCs成骨分化,在体内具有促进血管化骨再生能力,进一步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验证,地塞米松和去铁胺形成的药物组合物能发挥明显的协同促进血管化骨再生效果。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纺膜,采用同轴静电纺丝技术,将促进血管生成的小分子药物去铁胺(DFO)装载于纤维壳层,促进成骨分化的地塞米松(DEX)装载于纤维核层,实现壳层DFO早期快速释放,核层DEX持续长效释放的程序性药物释放行为,血管化骨再生效果明显。
-
公开(公告)号:CN119868301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244595.3
申请日:2025-03-03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Abstract: 一种微针,其内至少载有姜黄素、外泌体和脱细胞基质,姜黄素载于外泌体内形成功能化外泌体(Cur@EV),并以此Cur@EV为主要活性成分用于增生性瘢痕的修复。经验证,Cur@EV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表现出了较高的亲和力,而将姜黄素更高效地递送至HSFs中,呈现了更佳的抗HSFs细胞增殖活性,抗纤维化效果显著,能作为活性成为满足临床用于增生性瘢痕的修复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3372412B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110387572.X
申请日:2021-04-09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药物研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骨肿瘤的细胞靶向多肽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多肽具有如式Ⅰ所示的结构;式Ⅰ为Dm‑X‑Rn‑C,其中,m为天冬氨酸的数量,6≤m≤10;n为精氨酸的数量,6≤n≤10;所述X为能够被MMP识别并剪切的多肽片段。该多肽修饰的以金属有机框架为核的聚多巴胺纳米粒子装载抗肿瘤药物阿霉素,可以明显的增强靶向作用并且减少药物毒副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3372412A
公开(公告)日:2021-09-10
申请号:CN202110387572.X
申请日:2021-04-09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药物研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骨肿瘤的细胞靶向多肽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多肽具有如式Ⅰ所示的结构;式Ⅰ为Dm‑X‑Rn‑C,其中,m为天冬氨酸的数量,6≤m≤10;n为精氨酸的数量,6≤n≤10;所述X为能够被MMP识别并剪切的多肽片段。该多肽修饰的以金属有机框架为核的聚多巴胺纳米粒子装载抗肿瘤药物阿霉素,可以明显的增强靶向作用并且减少药物毒副作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