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243327A
公开(公告)日:2019-09-17
申请号:CN201910516310.1
申请日:2019-06-14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江苏东华测试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测量土与地下结构动态相对滑移的单向位移传感器及方法,包括:外置滑杆(1),以及设置在防水盒(5)内的法兰直线轴承(2)、位移测量传感器(4);外置滑杆(1)位于防水盒(5)外的一端与被测土体接触连接,外置滑杆(1)的另一端穿过法兰直线轴承(2),且外置滑杆(1)的另一端设置有测量平面,测量平面与位移测量传感器(4)相对设置;法兰直线轴承(2)上还套设有弹簧(3),弹簧(3)用于辅助外置滑杆(1)复位;当被测土体与地下结构接触面发生相对滑移时,位移测量传感器(4)获取测量平面的位移变化量。本发明结构简单,检测操作方便,量程大,防水和隔土性能好,精确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10243270A
公开(公告)日:2019-09-17
申请号:CN201910516322.4
申请日:2019-06-14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江苏东华测试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B7/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测量土与地下结构切向动态相对滑动位移量的系统及方法,该系统由滑块、X方向滑轨、Y方向滑轨、外壳、电涡流传感器、连接板组成;其中:滑块的第一端面与土体接触,滑块的第二端面设置向下延伸的方柱,方柱在预设高度沿X方向设置通孔;Y方向滑轨与外壳固定连接;X方向滑轨穿过方柱的通孔,且X方向滑轨的两端与Y方向滑轨滑动接触;电涡流传感器的一端与方柱接触连接,用于分别测量所述滑块沿X方向、Y方向的位移。本发明提供的系统结构简单,检测操作方便,并且可以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地下结构体接触面(例如平面、曲面及各种异形面),精确地测量出沿地下结构的横截面横轴向和纵轴向位移分量。
-
公开(公告)号:CN209945300U
公开(公告)日:2020-01-14
申请号:CN201920896607.0
申请日:2019-06-14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江苏东华测试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测量土与地下结构动态相对滑移的单向位移传感器,包括:外置滑杆(1),以及设置在防水盒(5)内的法兰直线轴承(2)、位移测量传感器(4);外置滑杆(1)位于防水盒(5)外的一端与被测土体接触连接,外置滑杆(1)的另一端穿过法兰直线轴承(2),且外置滑杆(1)的另一端设置有测量平面,测量平面与位移测量传感器(4)相对设置;法兰直线轴承(2)上还套设有弹簧(3),弹簧(3)用于辅助外置滑杆(1)复位;当被测土体与地下结构接触面发生相对滑移时,位移测量传感器(4)获取测量平面的位移变化量。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检测操作方便,量程大,防水和隔土性能好,精确度高。(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9945246U
公开(公告)日:2020-01-14
申请号:CN201920897567.1
申请日:2019-06-14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江苏东华测试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B7/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测量土与地下结构切向动态相对滑动位移量的系统,该系统由滑块、X方向滑轨、Y方向滑轨、外壳、电涡流传感器、连接板组成;其中:滑块的第一端面与土体接触,滑块的第二端面设置向下延伸的方柱,方柱在预设高度沿X方向设置通孔;Y方向滑轨与外壳固定连接;X方向滑轨穿过方柱的通孔,且X方向滑轨的两端与Y方向滑轨滑动接触;电涡流传感器的一端与方柱接触连接,用于分别测量所述滑块沿X方向、Y方向的位移。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系统结构简单,检测操作方便,并且可以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地下结构体接触面(例如平面、曲面及各种异形面),精确地测量出沿地下结构的横截面横轴向和纵轴向位移分量。(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113515884B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110419560.0
申请日:2021-04-19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散式电动汽车实时优化调度方法及系统,建立联合电动汽车充电和电网机组出力的实时优化调度模型;并通过电动汽车集群能量边界等效模型和优化功率再分配策略提高模型求解效率;将所提出的优化调度模型构造成一个马尔可夫决策过程;并利用强化学习算法进行求解;将训练好的智能体应用于分散式电动汽车实时优化调度,实时优化各时段机组出力和电动汽车充电功率,实现电网经济运行。同时提供了一种相应的终端及介质。本发明一方面无需依赖准确的模型预测,连续的动作空间可保证调控的灵活性,且求解速度快;另一方面优选SAC算法作为强化学习算法,具有最大化熵的特点,可广泛探索环境,在环境变化的情况下仍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998952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302103.3
申请日:2024-09-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负荷的能量调度优化方法及系统,包括:根据空调开关状态对空调设备进行分组;对各组中的空调设备进行排序,获得由空调负荷的优先调控序列;在空调负荷参与调度优化前,获取空调设备的各项信息数据进行留存;在空调负荷的优先调控序列的基础上,采用提高死区温度和/或提高设定温度的方式,对空调负荷的能量进行调度优化;在完成调度之后提取留存的数据对空调设备的数据进行逐一恢复。本发明通过对空调设备按照相关参数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获得空调负荷的优先调控序列,优先调整对用户影响最小的空调设备,实现居住区能源的高效管理和优化配置,有效削减电网负荷峰值,提高电网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418300B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111542188.9
申请日:2021-12-16
IPC: G06Q10/0631 , G06F30/20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城市功能分区和居民出行大数据的多类型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规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调查获取城市规划区域历史居民电动汽车出行行为数据;S2:将城市规划区域按照区域功能不同分为四种功能区;S3、获得每种居民电动汽车出行链类型每段行程的行程参数概率分布函数;S4、建立完整的规划用居民电动汽车出行行为数据集;S5、建立跨功能区的单辆电动汽车充放电模型;S6、建立多时空尺度功能区内充电设施集群与变电站集群的功率交互模型;S7、建立停车位物理约束;S8、以充电设施建设运营成本和年用户充电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优化模型。有益效果是用于城市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总体布局规划。
-
公开(公告)号:CN106846259A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611163878.2
申请日:2016-12-15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6T5/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T5/003 , G06T2207/10016 , G06T2207/10068 , G06T2207/20032 , G06T2207/30028
Abstract: 一种腹腔镜手术视频帧率自适应的实时去烟雾方法,包括步骤:获取腹腔镜手术视频的帧率;对视频进行帧率自适应采样;利用暗通道先验去雾原理,获得暗通道图、估计大气光照系数和估计透射率图;利用暗通道图、大气光照系数、透射率图,求解雾图成像模型的方程,获得去雾图像;将去雾图像实时输出形成去雾视频。对高帧率视频进行隔帧采样,大幅减少了需要处理的数据量;通过指针操作符访问储存在内存空间的图像,能够对数据进行高速读写;对暗通道图进行中值滤波处理,能够更好的保存图像边缘;求得透射率图后,将透射率图归一化,保证后续雾图成像方程的求解为整型数运算,解决了暗通道先验去雾方法中透射率图大量浮点运算导致算法时间大幅增加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6780384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163880.X
申请日:2016-12-15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6T5/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T5/003
Abstract: 一种适用冷光源腹腔影像参数自适应的实时去烟雾方法,包括步骤:获取腹腔影像视频信号的帧率,根据帧率选择视频图像的采样帧;获取采样帧的原含雾图像;将原含雾图像通过暗通道先验去雾原理计算后获得暗通道图,计算暗通道图的透射率图,采用自回归滑动平均的方法计算暗通道图的大气光照系数;利用原含雾图像、暗通道图、大气光照系数和透射率图,求解雾图成像方程,获得去雾图像;将去雾图像实时输出形成去雾视频。由于针对高清图像采用降采样求其透射率,大幅度减少了需要处理的数据量,提升了去烟雾的实时性;并用自回归滑动平均法计算大气光照系数及对去雾图转换到HSV空间进行图像增强,消除去雾后图像昏暗副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9171458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302105.2
申请日:2024-09-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负荷与电动汽车的能量互济调控优化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根据电网需求调整台区内电动汽车的充电行为,对电动汽车进行互济调控;调整台区内居民各自的空调设备消耗电能行为,对空调负荷进行互济调度;基于电动汽车互济调控和空调负荷互济调度,对电动汽车和空调设备间进行协同互济优化。本发明通过空调负荷与电动汽车充放电的协调优化,有效降低电网的峰谷差率,实现电网负荷的均衡分布和峰谷差率的最小化,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对于推动智能电网的发展、提升居住区能源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