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ERT传感器电极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9506991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642583.8

    申请日:2024-1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ERT传感器电极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ERT传感器电极包括不锈钢基底和铜增强体,所述不锈钢基底的一侧均匀分布有覆盖该侧表面的盲孔,所述铜增强体上均匀分布有与不锈钢基底表面盲孔匹配的盲孔增强件,所述盲孔与盲孔增强件紧密嵌合构成不锈钢‑铜复合层;本发明的ERT传感器电极以不锈钢作为基底并引入铜增强体,在保证电极自身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的同时,显著提高了ERT传感器电极的导电性,不锈钢基底上的盲孔与铜增强体上的与盲孔匹配的盲孔增强件紧密嵌合,确保了不锈钢基底和铜增强体的牢固结合,进一步增强了电极的导电性。

    一种串联血管灌流系统血管槽

    公开(公告)号:CN103018430A

    公开(公告)日:2013-04-03

    申请号:CN201210475805.2

    申请日:2012-11-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串联血管灌流系统血管槽,所述的串联血管灌流系统血管槽设有上游灌流槽和下游灌流槽两个串联的独立的血管灌流槽,上游灌流槽和下游灌流槽之间通过橡胶管连接,所述的上游灌流槽和下游灌流槽分别各设有一个灌流液进入通道和一个灌流液流出通道,所述的上游/下游灌流槽的槽内分别设有两根上游/下游玻璃微管,一侧的上游/下游玻璃微管伸出灌流槽外,用螺丝固定拴固定,并与上游/下游玻璃微管连接管连接,另一侧的上游/下游玻璃微管与两个灌流槽之间的橡胶管连接。本发明优点在于:可用于研究一个血管释放的血管活性物质对另一血管的影响;可用于研究一个血管在外部干预情况下释放的血管活性物质对另一血管的影响。

    一种轨道式多角度单孔腹腔镜操作平台

    公开(公告)号:CN116211363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211540537.8

    申请日:2022-12-0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轨道式多角度单孔腹腔镜操作平台,属于腹腔镜技术领域。包括:多孔平台部件,多孔平台部件包括平台本体和翻圈连接件以及柔性连接环,柔性连接环一端和平台本体连接,另一端和翻圈连接件连接;第二器械通道和第三器械通道均与平台本体转动连接;薄膜通道部件,薄膜通道部件包括有气囊袋和气囊圈以及翻圈,气囊袋的一端和气囊圈连接且相互连通,气囊袋的另一端和翻圈固定,翻圈和翻圈连接件可拆卸的连接;充气连接部件,充气连接部件包括有可向气囊袋和气囊圈充气的软管,实现了器械间位置的调整,使用更加的顺手,避免了反手操作时器械碰撞以及造成“筷子效应”的问题。

    一种腹腔镜手术视频帧率自适应的实时去烟雾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846259A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611163878.2

    申请日:2016-12-15

    Abstract: 一种腹腔镜手术视频帧率自适应的实时去烟雾方法,包括步骤:获取腹腔镜手术视频的帧率;对视频进行帧率自适应采样;利用暗通道先验去雾原理,获得暗通道图、估计大气光照系数和估计透射率图;利用暗通道图、大气光照系数、透射率图,求解雾图成像模型的方程,获得去雾图像;将去雾图像实时输出形成去雾视频。对高帧率视频进行隔帧采样,大幅减少了需要处理的数据量;通过指针操作符访问储存在内存空间的图像,能够对数据进行高速读写;对暗通道图进行中值滤波处理,能够更好的保存图像边缘;求得透射率图后,将透射率图归一化,保证后续雾图成像方程的求解为整型数运算,解决了暗通道先验去雾方法中透射率图大量浮点运算导致算法时间大幅增加的问题。

    一种适用冷光源腹腔影像参数自适应的实时去烟雾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780384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163880.X

    申请日:2016-12-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T5/003

    Abstract: 一种适用冷光源腹腔影像参数自适应的实时去烟雾方法,包括步骤:获取腹腔影像视频信号的帧率,根据帧率选择视频图像的采样帧;获取采样帧的原含雾图像;将原含雾图像通过暗通道先验去雾原理计算后获得暗通道图,计算暗通道图的透射率图,采用自回归滑动平均的方法计算暗通道图的大气光照系数;利用原含雾图像、暗通道图、大气光照系数和透射率图,求解雾图成像方程,获得去雾图像;将去雾图像实时输出形成去雾视频。由于针对高清图像采用降采样求其透射率,大幅度减少了需要处理的数据量,提升了去烟雾的实时性;并用自回归滑动平均法计算大气光照系数及对去雾图转换到HSV空间进行图像增强,消除去雾后图像昏暗副作用。

    血管内压力的无创测量方法及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976720A

    公开(公告)日:2014-08-13

    申请号:CN201310693778.0

    申请日:2013-12-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流体力学仿真技术,对生物医学中术前及术后的病体血管内部压力进行无创测量的方法。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利用生物血管流体力学技术,通过对血管内部流动的仿真,在无创条件下,获得血管内部的压力,达到术前评估静脉和/或动脉内压力的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仿真方法测得的血管内部的压力,相较于以前的测压方法具有下列优点:本发明可以在无创的情况下,获得血管内的压力,如门静脉等,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无创测量方法和思路。由于本发明为无创测压方法,因此它可以避免术前穿刺测压的出血风险。本发明用计算机成像技术,将单纯数据模型转化为三维成像的数据模型,便于患者的随访以及数据的输入,具有简单,便捷,快速的特点。

    利用仿真技术建立血管模型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76720B

    公开(公告)日:2018-09-07

    申请号:CN201310693778.0

    申请日:2013-12-17

    Abstract: 本发明属涉及一种利用流体力学仿真技术,对生物医学中术前及术后的病体血管内部压力,进行无创测量的方法。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利用生物血管流体力学技术,通过对血管内部流动的仿真,在无创条件下,获得血管内部的压力,达到术前评估静脉和\或动脉内压力的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仿真方法测得的血管内部的压力,相较于以前的测压方法具有下列优点:本发明可以在无创的情况下,获得血管内的压力,如门静脉等,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无创测量方法和思路。由于本发明为无创测压方法,因此它可以避免术前穿刺测压的出血风险。本发明用计算机成像技术,将单纯数据模型转化为三维成像的数据模型,便于患者的随访以及数据的输入,具有简单,便捷,快速的特点。

    一种串联血管灌流系统血管槽

    公开(公告)号:CN103018430B

    公开(公告)日:2014-07-02

    申请号:CN201210475805.2

    申请日:2012-11-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串联血管灌流系统血管槽,所述的串联血管灌流系统血管槽设有上游灌流槽和下游灌流槽两个串联的独立的血管灌流槽,上游灌流槽和下游灌流槽之间通过橡胶管连接,所述的上游灌流槽和下游灌流槽分别各设有一个灌流液进入通道和一个灌流液流出通道,所述的上游/下游灌流槽的槽内分别设有两根上游/下游玻璃微管,一侧的上游/下游玻璃微管伸出灌流槽外,用螺丝固定拴固定,并与上游/下游玻璃微管连接管连接,另一侧的上游/下游玻璃微管与两个灌流槽之间的橡胶管连接。本发明优点在于:可用于研究一个血管释放的血管活性物质对另一血管的影响;可用于研究一个血管在外部干预情况下释放的血管活性物质对另一血管的影响。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