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029848B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110235036.8
申请日:2021-03-03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试核电站安全壳内壁面冷凝液回收效率的试验装置,该装置包括用于模拟核电站安全壳的罐体(1)、模拟冷凝回流并收集冷凝水的冷凝回流组件、用于对收集的冷凝水进行称重的称重组件(6),所述的冷凝回流组件和称重组件(6)均设置在罐体(1)内部,所述的称重组件(6)设置在冷凝回流组件的冷凝水收集端。称重组件(6)对冷凝回流组件回收的冷凝液进行称重,进而得到冷凝液回收效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模拟核电站安全壳内壁面冷凝液回收系统的冷凝回流行为,并通过回收的冷凝水称重来估算冷凝回流损失,指导核电站安全壳内壁面冷凝液回收系统的优化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13029848A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2110235036.8
申请日:2021-03-03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试核电站安全壳内壁面冷凝液回收效率的试验装置,该装置包括用于模拟核电站安全壳的罐体(1)、模拟冷凝回流并收集冷凝水的冷凝回流组件、用于对收集的冷凝水进行称重的称重组件(6),所述的冷凝回流组件和称重组件(6)均设置在罐体(1)内部,所述的称重组件(6)设置在冷凝回流组件的冷凝水收集端。称重组件(6)对冷凝回流组件回收的冷凝液进行称重,进而得到冷凝液回收效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模拟核电站安全壳内壁面冷凝液回收系统的冷凝回流行为,并通过回收的冷凝水称重来估算冷凝回流损失,指导核电站安全壳内壁面冷凝液回收系统的优化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14972524B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210256977.4
申请日:2022-03-16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一种大尺度无共视相机外参标定方法,依靠定尺寸标定模块构建目标相机与辅助相机的联系;标定辅助相机与两个目标相机的外部参数;全局优化目标相机的外部参数;仿真实验验证本发明的可行性与精度;实际问题中应用本方法体现本发明的实际应用性。本发明利用辅助相机及定尺寸标定模块,建立大尺度下无公共视野的相机标定模式,实现了低成本、高精度、高柔性的大尺度无共视相机的标定方法,为车身定位等应用提供相机外部参数。
-
公开(公告)号:CN113189670B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110546269.X
申请日:2021-05-19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海洋机器人技术领域内的一种底栖浮游混合式水下移动探测平台及其探测方法,包括耐压舱、控制器、电源以及驱动机构;耐压舱包括锥体段和柱体段,锥体段与柱体段密封连接,承力架固定于柱体段内,控制器与电源安装于柱体段内;驱动机构包括螺旋桨、抽排水泵以及重力袋,螺旋桨对称安装于柱体段的侧面,重力袋固定于柱体段内,抽排水泵的一端进入柱体段内并与重力袋连通,抽排水泵的另一端位于柱体段外;控制器与电源电连接螺旋桨分别与控制器和电源电连接,抽排水泵分别与控制器和电源电连接。本发明结构紧凑,集成度高,具有易于携带、装配、布放以及回收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4996908B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210475003.5
申请日:2022-04-29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8/2321 , G06Q10/0631 , G06Q50/06 , G06F111/04 , G06F113/04 , G06F113/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考虑智能软开关接入的主动配电网扩展规划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待规划区域的全年时序数据集,对所述全年时序数据集进行聚类,获得若干个典型日场景;基于典型日场景构建考虑智能软开关接入的主动配电网扩展规划模型;通过线性化和二阶锥松弛技术,将所述主动配电网扩展规划模型转化为混合整数二阶锥规划模型;求解所述混合整数二阶锥规划模型获得协同规划结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全面考虑智能软开关接入对主动配电网中“源‑网‑荷‑储”互动性的影响,充分挖掘主动配电网综合资源协调规划运行的潜力,有效提升规划运行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189670A
公开(公告)日:2021-07-30
申请号:CN202110546269.X
申请日:2021-05-19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海洋机器人技术领域内的一种底栖浮游混合式水下移动探测平台及其探测方法,包括耐压舱、控制器、电源以及驱动机构;耐压舱包括锥体段和柱体段,锥体段与柱体段密封连接,承力架固定于柱体段内,控制器与电源安装于柱体段内;驱动机构包括螺旋桨、抽排水泵以及重力袋,螺旋桨对称安装于柱体段的侧面,重力袋固定于柱体段内,抽排水泵的一端进入柱体段内并与重力袋连通,抽排水泵的另一端位于柱体段外;控制器与电源电连接螺旋桨分别与控制器和电源电连接,抽排水泵分别与控制器和电源电连接。本发明结构紧凑,集成度高,具有易于携带、装配、布放以及回收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2465898A
公开(公告)日:2021-03-09
申请号:CN202011309922.2
申请日:2020-11-20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棋盘格标定板的物体3D位姿标签获取方法,涉及物体位姿获取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依靠物体的CAD模型建立物体与棋盘格标定板的位姿模板;标定相机内参、相机外参和径向畸变参数;获取物体在相机坐标系下的位姿;验证位姿获取的正确性。本发明利用棋盘格标定方法,在约束物体与棋盘格之间的位姿关系基础上,为物体真实位姿的获取提供了一种低成本、高精度的方法,为物体位姿估计方法提供了真实的验证标签。
-
公开(公告)号:CN114581609B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210207763.8
申请日:2022-03-03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物理运算引擎的三维点云数据集生成方法,通过载入物体和场景的三维模型后,随机初始化物体位姿并初始化PhysX物理世界并进行仿真;然后在OpenGL内设立拍摄系统,将PhysX物理世界中的物体位姿与三维模型中的材质、表面纹理参数输入OpenGL,在OpenGL中绘制生成场景初始点云;再通过色彩映射得到场景的语义和实例标签图像,并通过色彩逆映射实现对场景点云各点增加标签,与位姿标签数据一并作为三维点云数据集。本发明直接使用OpenGL接口对所需场景进行三维绘制,不仅能实现点云数据的仿真获取,还能够大幅提升点云数据集生成的效率和质量,适应于工业分拣、无人驾驶、智能家居等多领域应用中的高效低成本的数据集生成。
-
公开(公告)号:CN114972524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256977.4
申请日:2022-03-16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一种大尺度无共视相机外参标定方法,依靠定尺寸标定模块构建目标相机与辅助相机的联系;标定辅助相机与两个目标相机的外部参数;全局优化目标相机的外部参数;仿真实验验证本发明的可行性与精度;实际问题中应用本方法体现本发明的实际应用性。本发明利用辅助相机及定尺寸标定模块,建立大尺度下无公共视野的相机标定模式,实现了低成本、高精度、高柔性的大尺度无共视相机的标定方法,为车身定位等应用提供相机外部参数。
-
公开(公告)号:CN114581609A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210207763.8
申请日:2022-03-03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物理运算引擎的三维点云数据集生成方法,通过载入物体和场景的三维模型后,随机初始化物体位姿并初始化PhysX物理世界并进行仿真;然后在OpenGL内设立拍摄系统,将PhysX物理世界中的物体位姿与三维模型中的材质、表面纹理参数输入OpenGL,在OpenGL中绘制生成场景初始点云;再通过色彩映射得到场景的语义和实例标签图像,并通过色彩逆映射实现对场景点云各点增加标签,与位姿标签数据一并作为三维点云数据集。本发明直接使用OpenGL接口对所需场景进行三维绘制,不仅能实现点云数据的仿真获取,还能够大幅提升点云数据集生成的效率和质量,适应于工业分拣、无人驾驶、智能家居等多领域应用中的高效低成本的数据集生成。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