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693176B
公开(公告)日:2011-11-16
申请号:CN200910309309.8
申请日:2009-11-05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124
Abstract: 一种燃料电池技术领域的紧凑板翅式换热重整器,包括:一对高温燃气通道、一对燃料气加热通道和一对燃料气重整通道,其中:两个燃料气重整通道位于所述换热重整器的中部,两个高温燃气通道和两个燃料气加热通道由内向外依次对称设置于燃料气重整通道的两侧;所述燃料气加热通道内的气流流向与高温燃气通道内的气流流向相反,所述高温燃气通道内的气流流向与燃料气重整通道内的气流流向相同。本发明通过简化燃料电池系统的设备成本,并能更加高效的对电池系统的余热加以利用,从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可以在一个部件内完成常规系统需要换热器和重整器才能完成的功能,从而简化系统结构,缩小体积30%以上,同时使得换热效率提高10%左右。
-
公开(公告)号:CN101520642B
公开(公告)日:2011-09-28
申请号:CN200910048721.9
申请日:2009-04-02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5B13/00
Abstract: 火电厂单元机组协调控制系统被控对象动态参数整定方法,属于工业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步骤为:一、根据现场扰动试验可复现性最好的原则,确定通过试验得到的参数为T,T1,K1,K2;二、通过七个物理约束条件对其余十三个被控对象动态参数进行计算,得出十三个被控对象动态参数。本发明以最少和最容易测定的试验数据为前提,应用被控对象本身内在的物理规律和约束条件对其动态参数进行最优化求解,通过计算整定出被控对象全部动态参数。减少了确定协调控制系统被控对象动态参数过程中要求进行大量现场扰动试验的制约,为协调控制系统的仿真研究和现场整定提供了一种便捷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1813920B
公开(公告)日:2011-05-04
申请号:CN201010172102.3
申请日:2010-05-14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5B13/04
Abstract: 电站汽轮机组温度传感器虚拟冗余方法,属于电站自动化技术领域。本发明在由现场数据传感器组采集的数据和电厂计算分析软件之间嵌入一个电站汽轮机组温度传感器虚拟冗余系统。该系统由数据库模块、传感器故障识别模块、人工控制下的在线学习建模模块和温度传感器在线虚拟冗余实现模块组成。由于该方法采用了大量现场实际信息,故所得的传感器冗余温度的精度一般在1%以内,弥补了传统的拟合方法对非稳态过程无法在线生成一个具有一定精度的温度虚拟传感器的不足。电站汽轮机组监测参数较多,若将各个参数都用双倍的传感器作冗余,则硬件费用大幅度上升,且系统复杂,从而使系统可靠性下降,采用虚拟冗余,则灵活多用,使系统简化,可靠性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1813920A
公开(公告)日:2010-08-25
申请号:CN201010172102.3
申请日:2010-05-14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5B13/04
Abstract: 电站汽轮机组温度传感器虚拟冗余方法,属于电站自动化技术领域。本发明在由现场数据传感器组采集的数据和电厂计算分析软件之间嵌入一个电站汽轮机组温度传感器虚拟冗余系统。该系统由数据库模块、传感器故障识别模块、人工控制下的在线学习建模模块和温度传感器在线虚拟冗余实现模块组成。由于该方法采用了大量现场实际信息,故所得的传感器冗余温度的精度一般在1%以内,弥补了传统的拟合方法对非稳态过程无法在线生成一个具有一定精度的温度虚拟传感器的不足。电站汽轮机组监测参数较多,若将各个参数都用双倍的传感器作冗余,则硬件费用大幅度上升,且系统复杂,从而使系统可靠性下降,采用虚拟冗余,则灵活多用,使系统简化,可靠性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1520644A
公开(公告)日:2009-09-02
申请号:CN200910048722.3
申请日:2009-04-02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5B13/04
Abstract: 基于数据挖掘的分散控制系统特性函数在线拟合方法,属于工业控制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下述步骤:步骤一,获取要进行拟合的相关数据,对数据进行预处理;步骤二,建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模型进行训练后,计算得到特性函数曲线;步骤三,对步骤二所得曲线进行折线拟合,得到特性函数的折线拟合结果;步骤四,根据新的特性函数曲线,对已有的特性函数的拟合折线进行在线修正,修正方法能够达到对分散控制系统工作无扰动的要求。本发明将人工智能方法和数值计算方法相结合,运算速度快、拟合效果好,有效地解决了以往分散控制系统的特性函数手工计算、难于精确拟合和在线修正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283018C
公开(公告)日:2006-11-01
申请号:CN200410067809.2
申请日:2004-11-04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526
Abstract: 一种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燃气轮机顶层循环热电冷联供系统,包括:微型燃气轮机、回热器、自循环阀门、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催化燃烧室、吸收式制冷机组、吸附式制冷机组。微型燃气轮机通过管路与回热器相连,催化燃烧室的出口与微型燃气轮机相连,回热器冷侧进口、热侧进口与微型燃气轮机相连;回热器冷侧出口和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相连,热侧出口与吸收式制冷机组的高温发生器相连;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设有自循环阀门,催化燃烧室在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的下游,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出口与催化燃烧室的进口相连,吸附式制冷机组的热源进口则与吸收式制冷机组的热源出口相连。本发明可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可提高15%以上的发电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987067B
公开(公告)日:2010-05-19
申请号:CN200610148215.3
申请日:2006-12-28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20/14
Abstract: 一种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燃气轮机底层循环热电冷联供系统,其中:微型燃气轮机通过管路与回热器相连,热交换器的冷侧出口和催化燃烧室的空气进口与微型燃气轮机相连;回热器冷侧燃料气出口和空气出口分别与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和热交换器的冷侧进口相连,热侧进口与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阴极通道出口相连,热侧出口与吸收式制冷机组的高温发生器相连;催化燃烧室燃料进口与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阳极出口相连,出口则与热交换器的热侧进口相连;在催化燃烧室出口和吸收式制冷机组之间,连接有旁通阀,热交换器的热侧出口与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的阴极进口相连,吸附式制冷机组的热源进口与吸收式制冷机组的热源出口相连。本发明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0491947C
公开(公告)日:2009-05-27
申请号:CN200510027434.1
申请日:2005-06-30
Applicant: 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1M7/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速旋转机械气流激振模拟与振动测试装置。一种高速旋转机械气流激振模拟与振动测试装置,其转子由支撑装置支撑并固定在试验台体上,驱动装置驱动转子旋转,气缸内装有可安装气封的套筒,转子上被加工有气封,套筒与转子上的气封共同组成迷宫式气封,在气缸中部开有进气口,经气路装置向气缸内注入高压气体,信号测量装置包括多组传感器,分别在气缸进气口、气缸出口处、气缸内的静子气封齿上、轴承支架上各装有一对传感器,在驱动电机端轴承支架上装有一个传感器,传感器信号经导线连接多通道数据采集仪。本发明可以实现气流激振现象的模拟与复现,并可以测试、分析不同气封结构引起的转子振动变化。
-
公开(公告)号:CN101693176A
公开(公告)日:2010-04-14
申请号:CN200910309309.8
申请日:2009-11-05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124
Abstract: 一种燃料电池技术领域的紧凑板翅式换热重整器,包括:一对高温燃气通道、一对燃料气加热通道和一对燃料气重整通道,其中:两个燃料气重整通道位于所述换热重整器的中部,两个高温燃气通道和两个燃料气加热通道由内向外依次对称设置于燃料气重整通道的两侧;所述燃料气加热通道内的气流流向与高温燃气通道内的气流流向相反,所述高温燃气通道内的气流流向与燃料气重整通道内的气流流向相同。本发明通过简化燃料电池系统的设备成本,并能更加高效的对电池系统的余热加以利用,从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可以在一个部件内完成常规系统需要换热器和重整器才能完成的功能,从而简化系统结构,缩小体积30%以上,同时使得换热效率提高10%左右。
-
公开(公告)号:CN101520642A
公开(公告)日:2009-09-02
申请号:CN200910048721.9
申请日:2009-04-02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5B13/00
Abstract: 火电厂单元机组协调控制系统被控对象动态参数整定方法,属于工业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步骤为:一,根据现场扰动试验可复现性最好的原则,确定通过试验得到的参数为T,T1,K1,K2;二,通过七个物理约束条件对其余十三个被控对象动态参数进行计算,得出十三个被控对象动态参数。本发明以最少和最容易测定的试验数据为前提,应用被控对象本身内在的物理规律和约束条件对其动态参数进行最优化求解,通过计算整定出被控对象全部动态参数。减少了确定协调控制系统被控对象动态参数过程中要求进行大量现场扰动试验的制约,为协调控制系统的仿真研究和现场整定提供了一种便捷的方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