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群感效应的供水管网生物膜控制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299267B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010089023.X

    申请日:2020-02-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群感效应的供水管网生物膜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对冲刷前后的供水管网管壁上生物膜的菌株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B、分别测定分离得到的冲刷前后的供水管网管壁上生物膜的菌株的胞外聚合物(EPS)各组分含量;C、检测分离菌株产生的群感效应信号分子,确定可调控EPS合成的关键信号分子;D、外源添加群感效应抑制剂,优化确定群感效应抑制剂添加剂量即可。本发明是针对传统管网消毒、冲洗和升级水质净化工艺清除供水管网生物膜方法效率有限提出的新方法。本发明方法主要针对供水管壁附着能力强、耐冲刷微生物,具有环境友好,工艺简单,成本低,节省水资源,对传统清除管网生物膜方法有明显强化效果。

    利用发光细菌检测水中急性生物毒性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131384A

    公开(公告)日:2008-02-27

    申请号:CN200710046475.4

    申请日:2007-09-27

    Inventor: 白晓慧 马良

    Abstract: 一种环境监测技术领域的利用发光细菌检测水中急性生物毒性的方法,首先制备发光细菌新鲜菌悬,然后将测试水样pH调整为:水样中的含Cu量高于其他金属以及有机物含量时为4.5,水样中不含Cu同时其它金属含量高于有机物含量时为5.4,水样中有机物含量高于金属含量时为7.0;采用ZnSO4作为参比毒物,配制参比毒物系列标准溶液后分别置于管中,每管中加入发光细菌新鲜菌悬液,充分混匀后进行相对发光度测定,各测试水样的发光强度变化以相对发光度表示,计算公式为:样品管相对发光度=样品管的发光度/对照管的发光度。本发明回避了剧毒物质的使用,并应用发光细菌达到同样的对水质急性生物毒性进行测定的目的。

    饮用水中异养菌的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908185A

    公开(公告)日:2007-02-07

    申请号:CN200610030140.9

    申请日:2006-08-17

    Abstract: 一种饮用水中异养菌的检测方法,属于检测技术领域。步骤如下:(1)用无菌水将水样依次倍比稀释至10-1和10-2倍;(2)用无菌的枪头分别吸取1mL上述倍比稀释过的水样,注入无菌的培养皿中,每个稀释度平行10皿,并做空白和无菌水对照;(3)每皿各加15mL已融化并冷却到45~50℃的贫营养培养基,轻轻旋转,使培养基与水样充分混匀;(4)待凝固后,将平板倒置,并分别放于37℃恒温培养箱内,培养48h,每天进行观察和菌落计数。本发明可更准确地反应出水中实际存在的异养菌数量,可比营养琼脂培养基计数结果提高8~10倍。

    雾化-回流式生物气溶胶采样器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210315A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311134199.2

    申请日:2023-09-04

    Inventor: 白晓慧 宿耀程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雾化‑回流式生物气溶胶采样器,包括:气雾混合系统、气雾分离系统、雾化液补液系统、回流液收液系统、雾化液液位控制系统、雾量调节系统以及进气流量调节系统;气雾混合系统和气雾分离系统的共同作用实现对空气中不同粒径气溶胶的捕集,气雾分离系统同时实现对悬浮液滴的回收;雾化液补液系统、回流液收液系统可有效保障采样过程的稳定进行;雾化液液位控制系统可使采样器满足长时间自动采样需求;进气流量调节系统和雾量调节系统使得采样器关键操作参数可进行人为调控,满足特殊情况下采样条件的调节需求。本发明能够降低采样过程中由撞击产生的剪应力对微生物细胞的损伤,保持样本的生物活性,提高采样效率。

    基于取水口人工造流改善湖泊水源水质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485306B

    公开(公告)日:2016-02-10

    申请号:CN201310393668.2

    申请日:2013-09-02

    Inventor: 白晓慧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3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取水口人工造流改善湖泊水源水质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在距离湖泊取水口一定距离处设置围隔;步骤2,在围隔和取水口之间设置生态滤坝;步骤3,采用物理遮光技术抑制围隔与生态滤坝间藻类的生成;步骤4,在围隔与生态滤坝间种植沉水植物;步骤5,泵抽吸取水口处水,形成由围隔四周向取水口的水力流态系统。本发明通过物理围隔拦截富营养化湖泊大量藻类物质进入取水口区域;通过取水口区域水生态修复实现浅水型富营养化湖泊水源水质改善升级。本发明周期短、效果快,局地恢复生态系统稳定,能有效预防水体藻类爆发对水厂净水工艺冲击,以生态工程技术实现了以富营养化湖泊为饮用水原水的局地水质改善升级目标。

    灵芝锰过氧化物酶毕赤酵母基因工程菌株构建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4630256A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1410837174.3

    申请日:2014-12-24

    Abstract: 一种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领域的毕赤酵母基因工程菌株构建及应用,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从白腐真菌灵芝中克隆锰过氧化物酶基因GlMnP、构建含锰过氧化物酶基因表达框架的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AO815‐GlMnP,将上述构建的毕赤酵母表达载体转化毕赤酵母(P.pastoris)SMD1168H,并通过氨苄青霉素抗性筛选获得表达载体高拷贝重组的含锰过氧化物酶基因表达框架的毕赤酵母工程菌。本发明通过构建基因工程菌并以工业方式量产生物酶,能够应用于脱除生产、污水等体系中的偶氮染料,如对纺织工业废水、印染工业废水及其与染料生产和使用相关的工业废水的脱色。

    基于传统净水工艺的节地改造升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118957A

    公开(公告)日:2014-10-29

    申请号:CN201410326105.6

    申请日:2014-07-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传统净水工艺的节地改造升级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湖泊或水库原水经次氯酸钠投加装置进入水泵房;(2)经预臭氧和混凝剂投加装置进入水厂混凝池;(3)经平流沉淀池进入浸没式PVDF超滤膜抽吸组件;(4)进入颗粒破碎活性炭-石英砂双层滤池,经紫外-氯胺顺序消毒后,进入清水池,然后加压输送至配水管网,即可。本发明是对传统净水工艺的改进,实现了出水水质的根本改善,本发明方法简单,工艺流程紧凑,成本低,效果显著。

    基于取水口人工造流改善湖泊水源水质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485306A

    公开(公告)日:2014-01-01

    申请号:CN201310393668.2

    申请日:2013-09-02

    Inventor: 白晓慧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3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取水口人工造流改善湖泊水源水质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在距离湖泊取水口一定距离处设置围隔;步骤2,在围隔和取水口之间设置生态滤坝;步骤3,采用物理遮光技术抑制围隔与生态滤坝间藻类的生成;步骤4,在围隔与生态滤坝间种植沉水植物;步骤5,泵抽吸取水口处水,形成由围隔四周向取水口的水力流态系统。本发明通过物理围隔拦截富营养化湖泊大量藻类物质进入取水口区域;通过取水口区域水生态修复实现浅水型富营养化湖泊水源水质改善升级。本发明周期短、效果快,局地恢复生态系统稳定,能有效预防水体藻类爆发对水厂净水工艺冲击,以生态工程技术实现了以富营养化湖泊为饮用水原水的局地水质改善升级目标。

    一种基于多水质评价指数的饮用水水质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445104B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010124149.6

    申请日:2020-02-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多水质指数的饮用水水质评价方法;包括:(1)确定评价对象,基于评价标准考核要求和评价对象历史数据、水质指标检测频率建立对应水质指数;(2)根据评价标准水质要求和评价对象历史数据检测值,确定各水质参数的评价指标;(3)根据评价指标的水质特征和检测频率选择适用的计算公式,在需要加权计算的公式中设置多个相对权重,输入历史数据获得评价对象的评价结果;(4)基于历史数据评价结果与实际水质情况的相符性,确定各水质指数的计算公式和最优相对权重,完成评价方法的构建。本发明的方法在避免评价过程中主观因素影响的同时,考虑了水质指标检测频率对评价结果的影响,提高了水质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