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881325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11851133.X
申请日:2024-12-16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IPC: G01N33/68 , G01N33/574 , G01N1/30 , G16B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病理组织染色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微环境分型预测的标志物组合及其在免疫微环境分型预测模型中的应用,本发明的标志物组合由以下标志物组成:CD3、CD4、CD34、collagen、FAP、CD8、CD68和PD‑L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利用病理组织染色相较于传统RNA测序的优势,更快速更高质量的获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微环境分型。
-
公开(公告)号:CN112116968A
公开(公告)日:2020-12-22
申请号:CN201910543484.7
申请日:2019-06-21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医学检验报告的识别方法,先接收上传的医学检验报告图片,再调用光学图像识别软件提取医学检验报告图片中的检测数据,最后按预设规则将检测数据转换为电子报告,整个过程无需人工介入,即可将对患者随访过程中产生的医学检验报告进行数据化存储。用光学图像识别的方式提取医学检验报告图片中的检测数据,对于不同格式的医学检验报告图片均通用,根据需求设置预设规则,即可将收集到的检测数据以标准化的电子报告的形式进行存储。因此本发明提供的方案既具有通用性,又极大减少了人工介入,提高了医学检验数据收集的效率和准确性,节省了人力。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医学检验报告的识别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具有上述有益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9025388A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810924745.5
申请日:2018-08-14
Applicant: 中铁十六局集团北京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 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
Inventor: 马栋 , 牛本亮 , 黄帮兴 , 罗杰 , 赵洪星 , 沈水龙 , 谢志飞 , 任栋杰 , 刘元鹏 , 程凯华 , 于海波 , 雷鹏 , 么甲民 , 程鹏 , 张昂 , 李涛喆 , 王辉 , 王腾 , 宋文俊 , 胡倩 , 王硕 , 杨春鹏 , 王开晟 , 甘平 , 苑青青 , 张迎宝 , 时小康 , 许烨霜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移动拓展式可开启雨棚的施工装置和施工方法,所述装置包括:中间屋架系统、拓展屋架系统、中间轨道系统和自由移动系统,其中:中间屋架系统由中间轨道系统支撑,并随中间轨道系统沿中间轨道系统中的中间轨道移动;拓展屋架系统固定于自由移动系统上,并搭接在中间屋架系统上,沿中间屋架系统做伸缩移动;所述方法基于所述装置,通过所述装置能够在施工现场搭建一个可移动并可以开启的雨棚设备,可以降低夏季高温对施工进度的影响,并减少雨水对于基坑以及基坑两侧的施工人员和设备的影响,此外还可通过控制雨棚的开启为龙门吊吊运设备提供便利,解决安装雨棚后影响龙门吊作业的问题,提高效率,缩短工期。
-
公开(公告)号:CN108797805A
公开(公告)日:2018-11-13
申请号:CN201810628999.2
申请日:2018-06-19
Applicant: 中铁十六局集团北京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 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
Inventor: 马栋 , 赵洪星 , 罗杰 , 刘元鹏 , 牛本亮 , 沈水龙 , 伍慧龙 , 任栋杰 , 程凯华 , 于海波 , 雷鹏 , 么甲民 , 黄帮兴 , 程鹏 , 张昂 , 李涛喆 , 王辉 , 王腾 , 宋文俊 , 胡倩 , 王硕 , 杨春鹏 , 王开晟 , 甘平 , 苑青青 , 张迎宝 , 时小康 , 许烨霜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4B1/34336 , E04H1/1205 , G01L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实时监测倾覆风险的可移动钢筋棚及其使用方法,包括钢筋棚、柱底横梁、承力槽钢、轨道轮、路轨、路轨固定件、监测系统和滑轮牵引系统,柱底横梁连接于钢筋棚的主体立柱底部并分布于钢筋棚两侧,承力槽钢对称连接于柱底横梁下面并分布于钢筋棚两侧,轨道轮固定于承力槽钢之间并沿路轨滑动,路轨位于轨道轮下方,分布在钢筋棚两侧并埋置于路轨固定件内,滑轮牵引系统与柱底横梁连接固定,监测系统与滑轮牵引系统连接;所述方法基于所述钢筋棚。本发明实时监测并根据监测到的应力值对钢筋棚的移动进行控制,从而降低钢筋棚在移动过程中发生倾覆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363706A
公开(公告)日:2002-08-14
申请号:CN01142618.7
申请日:2001-12-11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喷射共沉积准晶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作工艺在铝基复合材料的材质符合以下条件的前提下实施:基体材料为:AlaMbNc,其中,a+b+c=100为重量百分比:86≤a≤100,0≤b≤13,0≤c≤1,M表示Si,Mg,Cu,Zn中至少一种;N表示Ni,Fe,Cr中的一种或几种;AlCuFe准晶颗粒的制备:制取粉末,过筛后得到20-100μm的准晶颗粒,成分为:AlxCuyFez,其中:x+y+z=100为原子百分比,62≤x≤67,21≤y≤26,12≤z≤15;基体熔化后,进行喷射沉积,基体合金的温度为870-1100℃,金属液流量为3-6kg/min,雾化气压为7-12atm,沉积高度为120-300mm。本发明具有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增强颗粒与合金液接触时间短,凝固速率高,有利于环保。
-
公开(公告)号:CN118723958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949087.0
申请日:2024-07-16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中色创新研究院(天津)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钴铁合金酸浸液高压水解产物为原料制备电池级磷酸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钴铁合金酸浸液高压水解产物粉末加入去离子水中,混合搅拌再加入磷酸溶液,搅拌均匀后得到黄色混合溶液,加热反应,过滤,得到澄清溶液,控制溶液pH值为1.10‑1.20;(2)将所得澄清溶液在搅拌情况下,加入还原铁粉,再加入H2O2,继续搅拌,再过滤;(3)将步骤(2)过滤后所得溶液调节pH值至2.85‑3.50之间,得到白色沉淀物并过滤、洗涤、烘干,即得到电池级磷酸铁FePO4产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方法具有工艺路线简单,制备成本低和容易放大等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09025388B
公开(公告)日:2020-03-10
申请号:CN201810924745.5
申请日:2018-08-14
Applicant: 中铁十六局集团北京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 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
Inventor: 马栋 , 牛本亮 , 黄帮兴 , 罗杰 , 赵洪星 , 沈水龙 , 谢志飞 , 任栋杰 , 刘元鹏 , 程凯华 , 于海波 , 雷鹏 , 么甲民 , 程鹏 , 张昂 , 李涛喆 , 王辉 , 王腾 , 宋文俊 , 胡倩 , 王硕 , 杨春鹏 , 王开晟 , 甘平 , 苑青青 , 张迎宝 , 时小康 , 许烨霜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移动拓展式可开启雨棚的施工装置和施工方法,所述装置包括:中间屋架系统、拓展屋架系统、中间轨道系统和自由移动系统,其中:中间屋架系统由中间轨道系统支撑,并随中间轨道系统沿中间轨道系统中的中间轨道移动;拓展屋架系统固定于自由移动系统上,并搭接在中间屋架系统上,沿中间屋架系统做伸缩移动;所述方法基于所述装置,通过所述装置能够在施工现场搭建一个可移动并可以开启的雨棚设备,可以降低夏季高温对施工进度的影响,并减少雨水对于基坑以及基坑两侧的施工人员和设备的影响,此外还可通过控制雨棚的开启为龙门吊吊运设备提供便利,解决安装雨棚后影响龙门吊作业的问题,提高效率,缩短工期。
-
公开(公告)号:CN101382514A
公开(公告)日:2009-03-11
申请号:CN200810200930.6
申请日:2008-10-09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定水中氧化性金属离子的方法,属于环境监测的技术领域。本发明将萃取有碘的有机溶剂注入玻璃微管中。然后,将铂丝插入玻璃微管中,在前端封口形成铂电极即工作电极,使之恰好位于下方不含碘离子的电解质溶液界面上,形成液/液界面。将参比电极、辅助电极和工作电极都固定好后,连接电化学分析仪,然后通过方波伏安法或循环伏安法进行电化学分析,测定水体中具有强氧化性的金属离子。由于有机溶剂MIBK低毒、不溶于水的特性,克服了传统滴汞电极的环境危害等特点,并且操作简便,灵敏度高,价格低,可对工业废水中具有氧化性的金属离子进行测定。
-
公开(公告)号:CN118198375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293946.5
申请日:2024-03-14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H01M4/66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DNA界面层的负极集流体及无负极锂金属电池,该负极集流体,其主要是由导电金属片以及其表面的DNA界面层所构成,所述DNA界面层是由DNA构成且厚度不大于1μm。本发明通过在负极集流体上设置有一层由DNA构成的超薄超轻界面层,实现了无负极锂金属电池库伦效率和循环性能的同步提升;由于DNA与锂离子之间具有强相互作用,显著促进了锂离子的吸附,进而实现了锂金属的均匀成核和沉积过程。利用该具有DNA界面层的负极集流体制备所得无负极锂金属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库伦效率和低成本等特点,为发展高性能无负极电池提供全新的思路和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7650281A
公开(公告)日:2024-03-05
申请号:CN202311752318.0
申请日:2023-12-19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H01M10/0567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除水工序的锂电池电解液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是在惰性气氛条件下,在未经除水处理的碳酸酯类溶剂中,同时加入多功能添加剂和未经除水处理的锂电池电解液用常规锂盐搅拌至体系呈均一状,即得锂电池电解液。该制备方法中通过在电解液中添加适量的多功能添加剂例如硝酸锂,从而无需对电解液原料进行除水工序,且其制备所得电解液性能未出现劣化。该制备方法在现有电解液生产过程中对原本必要的除水工序进行了省略,从而具备更低的生产成本和周期,为低成本和可持续的锂电池工业生产提供了新技术途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