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428902B
公开(公告)日:2011-01-12
申请号:CN200810204017.3
申请日:2008-12-04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C02F3/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污染河道原位处理装置,属于环境工程河道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上下两层PVC圆管框架、PVC竖向圆管、PVC扁条、尼龙绳、半软性生物载体及曝气管。上层PVC圆管框架、下层PVC圆管框架通过PVC竖向圆管连接成为装置立体框架,在上下两层PVC圆管框架上各设置一排PVC扁条,上下两排对应的PVC扁条之间连接有尼龙绳,尼龙绳上挂有半软性生物载体,在下层PVC圆管框架上布设曝气管,曝气管的管道上开设气孔,方向向下,曝气管连接到外部气源。本发明能在净化污染水体的同时,降低河道中污染底泥中有机质含量,缓解或消除河道黑臭现象,装置加工简易,安装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01428902A
公开(公告)日:2009-05-13
申请号:CN200810204017.3
申请日:2008-12-04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C02F3/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污染河道原位处理装置,属于环境工程河道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上下两层PVC圆管框架、PVC竖向圆管、PVC扁条、尼龙绳、半软性生物载体及曝气管。上层PVC圆管框架、下层PVC圆管框架通过PVC竖向圆管连接成为装置立体框架,在上下两层PVC圆管框架上各设置一排PVC扁条,上下两排对应的PVC扁条之间连接有尼龙绳,尼龙绳上挂有半软性生物载体,在下层PVC圆管框架上布设曝气管,曝气管的管道上开设气孔,方向向下,曝气管连接到外部气源。本发明能在净化污染水体的同时,降低河道中污染底泥中有机质含量,缓解或消除河道黑臭现象,装置加工简易,安装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03663668B
公开(公告)日:2015-01-21
申请号:CN201310612700.1
申请日:2013-11-26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上海老港废弃物处置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20/212 , Y02W10/3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太阳能加热的化学氧化废水处理系统,包括一号反应槽、二号反应槽、三号反应槽、换热器以及太阳能集热器,一号反应槽与换热器相连接,换热器与二号反应槽相连接,换热器与三号反应槽相连接,太阳能集热器与二号反应槽相连接,一号反应槽连接有具有高稳定特性的加药计量系统I,二号反应槽连接有具有高反应效率特性的加药计量系统II,三号反应槽连接有具有低残留特性的加药计量系统III。同时还提供了该系统的处理方法。本发明能够促进难降解难生化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提高废水的处理效率,实现效率高、残留少、时间短、低能耗、无二次污染的多重高级氧化处理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11718040A
公开(公告)日:2020-09-29
申请号:CN202010519502.0
申请日:2020-06-09
Applicant: 上海老港废弃物处置有限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
IPC: C02F9/06 , A61L9/01 , A61L101/06 , C02F101/30 , C02F10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垃圾纳滤渗滤液浓缩液电解制备除臭剂的方法,包括:步骤一:在所述垃圾纳滤渗滤液浓缩液中加入酸后搅拌去除无机碳和降低溶液的pH值至4-4.5,所述酸为浓硫酸与超纯水1:1混合而成;步骤二:将所述步骤一的溶液当中依次加入芬顿药剂和氧化剂,通过芬顿氧化还原反应讲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后,加入碱调整pH至9-10;步骤三:在步骤二的碱性溶液中加入混凝剂搅拌沉淀去除碱溶液中的小分子有机物和发臭基团后得上清液;步骤四:在所述上清液中加入稳定剂后在无隔膜电解槽中电解制备得含有氯气和二氧化氯的除臭剂。本发明通过将垃圾渗滤液浓缩液进行二次回用,避免环境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01381192A
公开(公告)日:2009-03-11
申请号:CN200810201257.8
申请日:2008-10-16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C02F11/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疏浚底泥两段式混合反应脱臭脱水方法,将河湖疏浚底泥与氧化剂、吸附剂分别在两段管式混合单元中进行高效混合,并在混合单元后面连接的密闭反应直管中流动反应一段时间后,进入底泥堆场中脱水干化。混合单元采用中间大口径直管通过异径管连接两端小口径直管的结构,通过管径的突然变大和缩小,引起流体边界层分离而产生大量的旋涡,从而使得疏浚底泥与氧化剂、吸附剂在混合单元中充分混合,并在后续的反应直管中流动反应,完成对疏浚底泥中臭味物质的氧化分解,以及对底泥中氨氮、硫化氢、甲硫醇和挥发性有机物的吸附。经本发明处理后进入外界环境中的疏浚底泥臭味基本消失,不会对大气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8115014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311715813.4
申请日:2023-12-13
Applicant: 上海城投环境(集团)有限公司 , 上海老港废弃物处置有限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6Q10/0639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湿垃圾资源化处理碳核算及评价指标体系建设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确定湿垃圾资源化处理工艺碳排放与碳减排的核算地理边界和核算流程边界;依据湿垃圾资源化处理工艺的碳排放与碳减排来源,建立湿垃圾资源化处理工艺碳排放核算方法;根据实质性、可比性、反映关键技术和排放与运行数据关联原则,确定湿垃圾资源化处理评价指标;根据湿垃圾资源化处理评价指标,建立湿垃圾资源化处理评价指标的核算方法。本发明结合湿垃圾资源化处理工艺的具体技术特点和运行特点,进行项目碳排放源计算分析和指标计算比较分析,综合对所核算湿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的碳减排路径分析,进而为湿垃圾处理行业设定与路径设计提供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03663668A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310612700.1
申请日:2013-11-26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上海老港废弃物处置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20/212 , Y02W10/3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太阳能加热的化学氧化废水处理系统,包括一号反应槽、二号反应槽、三号反应槽、换热器以及太阳能集热器,一号反应槽与换热器相连接,换热器与二号反应槽相连接,换热器与三号反应槽相连接,太阳能集热器与二号反应槽相连接,一号反应槽连接有具有高稳定特性的加药计量系统I,二号反应槽连接有具有高反应效率特性的加药计量系统II,三号反应槽连接有具有低残留特性的加药计量系统III。同时还提供了该系统的处理方法。本发明能够促进难降解难生化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提高废水的处理效率,实现效率高、残留少、时间短、低能耗、无二次污染的多重高级氧化处理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01381192B
公开(公告)日:2010-04-14
申请号:CN200810201257.8
申请日:2008-10-16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C02F11/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疏浚底泥两段式混合反应脱臭脱水方法,将河湖疏浚底泥与氧化剂、吸附剂分别在两段管式混合单元中进行高效混合,并在混合单元后面连接的密闭反应直管中流动反应一段时间后,进入底泥堆场中脱水干化。混合单元采用中间大口径直管通过异径管连接两端小口径直管的结构,通过管径的突然变大和缩小,引起流体边界层分离而产生大量的旋涡,从而使得疏浚底泥与氧化剂、吸附剂在混合单元中充分混合,并在后续的反应直管中流动反应,完成对疏浚底泥中臭味物质的氧化分解,以及对底泥中氨氮、硫化氢、甲硫醇和挥发性有机物的吸附。经本发明处理后进入外界环境中的疏浚底泥臭味基本消失,不会对大气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