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通道结构的金属粉末电辅助压制成形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127417B

    公开(公告)日:2018-09-11

    申请号:CN201510594073.2

    申请日:2015-09-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通道结构的金属粉末电辅助压制成形方法与装置,该装置包括工作平台、成形模具、压印基材、挤压机构(1)和集成控制箱(12),所述的挤压机构(1)位于工作平台正上方对应位置,所述的压印基材固定在工作平台上,所述的成形模具由上模(4)和下模(5)组成,所述的上模(4)固定在挤压机构(1)上,所述的下模(5)上设置压印基材,所述的上模(4)和压印基材分别与集成控制箱(12)中供电电源正负极连接,形成供电回路,同时通过集成控制箱(12)控制挤压机构(1)的挤压力以及供电回路的电流参数,实现高深宽比的微通道结构压制成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过程简化、效率高、精度好、能耗低和通用性强等优点。

    用于通信感知一体化的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8631404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0238542.6

    申请日:2024-03-01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用于通信感知一体化的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其中一方法包括:配置一个或多个零功率RS符号配置,其中所述零功率RS符号配置在频域中具有零功率RS的资源分配,零功率RS符号包括偶数模型RS符号和奇数模型RS符号,其中偶数模型RS符号是OFDM符号中非零功率RS至少占用一个偶数子载波以及零功率RS占用所有奇数子载波,奇数模型RS符号是OFDM符号中非零功率RS至少占用一个奇数子载波以及零功率RS占用所有偶数子载波;配置具有一个或多个零功率RS符号的RS配置,其中所述RS配置将零功率RS符号与不同的感知和通信要求关联;以及基于所述RS配置执行通信感知一体化。通过利用本发明,可更好地进行通信感知一体化。

    一种微通道结构的金属粉末电辅助压制成形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127417A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510594073.2

    申请日:2015-09-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通道结构的金属粉末电辅助压制成形方法与装置,该装置包括工作平台、成形模具、压印基材、挤压机构(1)和集成控制箱(12),所述的挤压机构(1)位于工作平台正上方对应位置,所述的压印基材固定在工作平台上,所述的成形模具由上模(4)和下模(5)组成,所述的上模(4)固定在挤压机构(1)上,所述的下模(5)上设置压印基材,所述的上模(4)和压印基材分别与集成控制箱(12)中供电电源正负极连接,形成供电回路,同时通过集成控制箱(12)控制挤压机构(1)的挤压力以及供电回路的电流参数,实现高深宽比的微通道结构压制成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过程简化、效率高、精度好、能耗低和通用性强等优点。

    基于可重构电磁超材料的无线能量聚焦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220422A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310957269.8

    申请日:2023-08-01

    Abstract: 基于可重构电磁超材料的无线能量聚焦系统,包括发射模块、接收模块、电压调控模块、中央处理模块和可编程电磁超材料模块。可编程电磁超材料模块位于发射模块和接收模块之间,由正负磁导率间次分布的阵列排布的电磁超材料单元组成,电压调控模块通过信号线与可编程电磁超材料模块连接,中央处理模块通过信号线与电压调控模块连接,发射模块激发的交变磁场经过可编程电磁超材料模块调控后在接收模块处聚焦,中央处理模块根据接收模块与发射模块的相对空间位置计算焦点位置,并通过电压调节模块控制可编程电磁超材料模块中各电磁超材料单元的磁导率特性,呈现出正负磁导率间次的磁导率阵列分布形式。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可重构电磁超材料的无线能量聚焦系统和方案。

    基于自拉曼泵浦的2.9μm中红外固体激光器

    公开(公告)号:CN103107479B

    公开(公告)日:2015-02-25

    申请号:CN201310030018.1

    申请日:2013-01-25

    Abstract: 一种基于自拉曼泵浦的2.9μm中红外固体激光器装置,包括泵浦源、光束整形装置、输入耦合透镜、自拉曼晶体、Q开关、第一输出镜、第一全反镜、增益介质、第二全反镜和第二输出镜,上述各元部件的连接关系是:沿泵浦光路依次是所述的泵浦源、光束整形装置、输入耦合透镜、自拉曼晶体、Q开关、第一输出镜、增益介质、第一全反镜;沿激光光路依次是第二全反镜、增益介质、第二输出镜。本发明该激光器具有稳定性好,光束质量高,输出功率和效率都很高的特点。可应用的领域包括激光测距、激光遥感、激光成像、光电对抗、医学诊断和治疗、材料处理、光学信号处理和数据处理等领域。

    基于碳化硅包层板条的激光器冷却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136672A

    公开(公告)日:2011-07-27

    申请号:CN201110060968.X

    申请日:2011-03-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S3/042 H01S3/0612 H01S3/1673

    Abstract: 一种光学仪器技术领域的基于碳化硅包层板条的激光器冷却装置,包括:掺钕钒酸钇激活介质、两条碳化硅板条、两个热沉积装置和两个风扇,第一碳化硅板条和第二碳化硅板条分别与掺钕钒酸钇激活介质的两个侧面键合相连,第一热沉积装置和第二热沉积装置分别设置于第一碳化硅板条和第二碳化硅板条的外侧,第一风扇正对第一热沉积装置,第二风扇正对第二热沉积装置。本发明实现了高能量掺钕钒酸钇平板激光器在室温条件下的可操作性和小型化,并且能够产生稳定的高能量激光输出,为其产品化提供了可行的途径。

    基于模分复用的阵列光子模数转换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971983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0952433.0

    申请日:2024-07-16

    Inventor: 邹卫文 钱娜 张睿

    Abstract: 针对阵列化数字接收系统复杂度高、集成难度大、体积功耗高等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分复用的阵列光子模数转换方法,利用N路不同模式的光脉冲,搭载N路不同模拟信号,并通过模分复用技术实现N路光信号的合束传播、脉冲降速等过程。本发明利用波导中光信号传播模式的独立性提出了物理层高度简并的阵列光子模数转换方法,简并化去除了传统方法中冗余的硬件,从而解决了系统复杂度高、集成难度大、体积功耗大等问题;同时,多模式合束传播保证了多路信号之间的一致性,从而提高阵列信号处理质量。此外,在目前时分复用、波分复用技术的基础上,引入了模式这一全新维度,有效解决了频谱资源有限,复用波长有限的问题,为未来实现高性能、大规模宽带阵列光子模数转换系统提供了创新解决途径。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