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开(公告)号:CN116815016A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310731398.5
申请日:2023-06-20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Sn低Nb锆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核电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高Sn低Nb锆合金,按重量百分比计,化学成分包括:Sn1.00~1.35%,Fe0.22~0.48%,Cr0.12~0.20%,Nb0~0.25%和O0.08~0.16%,余量为Zr。本发明提供的高Sn低Nb锆合金在富氧水环境中的耐腐蚀性能与Zircaloy合金相当或更好,但吸氢性能更佳,适用于富氧高温水环境;同时所述高Sn低Nb锆合金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4561595B
公开(公告)日:2022-10-28
申请号:CN202210157341.4
申请日:2022-02-21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C22C38/06 , C22C38/44 , C22C38/50 , B22F10/28 , B22F10/64 , B33Y10/00 , B33Y40/20 , B33Y70/10 , B82Y30/00 , B82Y40/00 , C21D6/00 , C22C30/00 , C22C32/00 , C22C38/5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析出相和氧化物复合弥散强化合金及其制备与应用,按照重量百分比,合金的化学组分如下:Al 0‑0.1%,Ti 0‑0.5%,Mo 0.5%‑2.5%,Cr 0‑2.0%,C<0.008%,Ni 13%‑17%,Co 31%‑43%,Fe 38%‑46%,余量为氧化物增强颗粒;纳米析出相包括NiMo相和/或NiAl相及富Cr相,氧化物增强颗粒包括Al2O3和/或TiO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充分考虑Co‑Fe‑Ni合金和18Ni300马氏体时效钢的成分特点和强韧化手段,并选择性添加少量的Cr,开发了一种纳米析出相和氧化物复合弥散强化的Co‑Fe‑Ni‑Mo‑Al‑Ti‑Cr合金,具有优越的强韧性配比,兼具了目前增材制造模具钢高强度、耐磨损、耐腐蚀及良好抛光性的优点,且毋须增加额外处理工艺,适于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4535606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210156362.4
申请日:2022-02-21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B22F10/28 , B22F10/64 , B22F1/12 , C22C1/05 , C22C32/00 , C22C30/00 , C22C33/02 , B22F5/00 , C21D1/18 , C21D6/04 , C21D1/26 , C21D1/25 , C22F1/00 , B33Y10/00 , B33Y70/10 , B33Y40/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氧化物弥散强化合金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制备方法为:将主体材料粉体与添加材料粉末混合后,采用铺粉增材制造的方式打印成型,之后进行热处理,即得到氧化物弥散强化合金;主体材料粉体为含有Cr和/或Ni的合金材料粉体,添加材料粉末为含有Y2O3和/或TiO2的铁基机械球磨粉末;该氧化物弥散强化合金用于模具领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弥补了粉末冶金制备氧化物弥散强化合金的不足,也提高了目前增材制造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且相对已有模具钢的增材制造成型,整个制备过程毋须增添额外步骤,毋须改变既定主体材料打印参数,制备方法简单,提高了模具质量和品质,适于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6144983A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310219819.6
申请日:2023-03-09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核反应堆用锆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核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锆合金,按重量百分比计,化学成分包括:Sn0.40~0.65%,Nb0.12~0.25%,Fe0.35~0.50%,Cr0.15~0.20%,Cu0~0.13%,O0.08~0.16%,余量为Zr。本发明提供的锆合金为去应力或部分再结晶组织,α‑Zr基体中主要分布有Zr(FeCr)2第二相析出,不但具有良好力学性能,而且在富氧高温高压水环境中保持优越的耐腐蚀性能。与现有Zr合金相比,本发明提供的锆合金在富氧水环境腐蚀长达240d时,均具有较低的腐蚀增重,满足小微型核反应堆在特殊水化学条件下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540721B
公开(公告)日:2022-10-28
申请号:CN202210157326.X
申请日:2022-02-21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C22C38/46 , C22C38/04 , C22C38/02 , C22C38/44 , C22C38/48 , C22C33/02 , B22F10/28 , B22F10/64 , B33Y10/00 , B33Y70/00 , C21D6/00 , C21D6/04 , C21D1/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铁素体不锈钢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按照重量百分比,铁素体不锈钢的化学组分如下:C 0.10%‑0.25%,Ni 0.38%‑0.8%,Cr 12.2%‑13.8%,V 0‑0.50%,Mn 0.50%‑1.00%,Si 0.20%‑0.60%,Mo 0.10%‑0.50%,Nb 0‑0.10%,P<0.015%,S<0.010%,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优化了注塑模具用铁素体不锈钢的化学成分,并明确了相应的增材制造方法,特别是提出了后续热处理过程中深冷方法,可以大幅度提高增材制造模具钢的冲击韧性,从而降低疲劳开裂的风险,同时改善了抛光性能和加工性能,为增材制造模具的稳定制造和规模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4561595A
公开(公告)日:2022-05-31
申请号:CN202210157341.4
申请日:2022-02-21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C22C38/06 , C22C38/44 , C22C38/50 , B22F10/28 , B22F10/64 , B33Y10/00 , B33Y40/20 , B33Y70/10 , B82Y30/00 , B82Y40/00 , C21D6/00 , C22C30/00 , C22C32/00 , C22C38/5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析出相和氧化物复合弥散强化合金及其制备与应用,按照重量百分比,合金的化学组分如下:Al 0‑0.1%,Ti 0‑0.5%,Mo 0.5%‑2.5%,Cr 0‑2.0%,C<0.008%,Ni 13%‑17%,Co 31%‑43%,Fe 38%‑46%,余量为氧化物增强颗粒;纳米析出相包括NiMo相和/或NiAl相及富Cr相,氧化物增强颗粒包括Al2O3和/或TiO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充分考虑Co‑Fe‑Ni合金和18Ni300马氏体时效钢的成分特点和强韧化手段,并选择性添加少量的Cr,开发了一种纳米析出相和氧化物复合弥散强化的Co‑Fe‑Ni‑Mo‑Al‑Ti‑Cr合金,具有优越的强韧性配比,兼具了目前增材制造模具钢高强度、耐磨损、耐腐蚀及良好抛光性的优点,且毋须增加额外处理工艺,适于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4540721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210157326.X
申请日:2022-02-21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C22C38/46 , C22C38/04 , C22C38/02 , C22C38/44 , C22C38/48 , C22C33/02 , B22F10/28 , B22F10/64 , B33Y10/00 , B33Y70/00 , C21D6/00 , C21D6/04 , C21D1/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铁素体不锈钢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按照重量百分比,铁素体不锈钢的化学组分如下:C 0.10%‑0.25%,Ni 0.38%‑0.8%,Cr 12.2%‑13.8%,V 0‑0.50%,Mn 0.50%‑1.00%,Si 0.20%‑0.60%,Mo 0.10%‑0.50%,Nb 0‑0.10%,P<0.015%,S<0.010%,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优化了注塑模具用铁素体不锈钢的化学成分,并明确了相应的增材制造方法,特别是提出了后续热处理过程中深冷方法,可以大幅度提高增材制造模具钢的冲击韧性,从而降低疲劳开裂的风险,同时改善了抛光性能和加工性能,为增材制造模具的稳定制造和规模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