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缸体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894908A

    公开(公告)日:2017-06-27

    申请号:CN201710154761.6

    申请日:2017-03-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F1/18 F02F1/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缸体,包括缸体本体,所述缸体本体上开设有多个缸孔,所述缸孔的壁厚在圆周方向上不均匀,所述缸孔沿圆周方向包括两个横向变形区域和两个纵向变形区域,所述横向变形区域与所述纵向变形区域交替设置,相邻的所述横向变形区域与所述纵向变形区域之间为变形吸收区域,所述横向变形区域的壁厚大于所述纵向变形区域的壁厚,所述纵向变形区域的壁厚大于所述变形吸收区域的壁厚。本发明中由于横向变形区域的壁厚大于纵向变形区域的壁厚,使得横向的变形与纵向的变形保持均匀;此外,变形吸收区域由于壁厚更薄,更容易变形,有利于抑制横向变形区域和纵向变形区域的变形。

    发动机缸体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894908B

    公开(公告)日:2021-04-09

    申请号:CN201710154761.6

    申请日:2017-03-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缸体,包括缸体本体,所述缸体本体上开设有多个缸孔,所述缸孔的壁厚在圆周方向上不均匀,所述缸孔沿圆周方向包括两个横向变形区域和两个纵向变形区域,所述横向变形区域与所述纵向变形区域交替设置,相邻的所述横向变形区域与所述纵向变形区域之间为变形吸收区域,所述横向变形区域的壁厚大于所述纵向变形区域的壁厚,所述纵向变形区域的壁厚大于所述变形吸收区域的壁厚。本发明中由于横向变形区域的壁厚大于纵向变形区域的壁厚,使得横向的变形与纵向的变形保持均匀;此外,变形吸收区域由于壁厚更薄,更容易变形,有利于抑制横向变形区域和纵向变形区域的变形。

    发动机
    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6397606U

    公开(公告)日:2017-08-11

    申请号:CN201720011098.X

    申请日:2017-01-0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包括缸体、设置在所述缸体下方的油底壳和设置在所述缸体内的曲轴瓦盖;所述曲轴瓦盖与所述油底壳通过第一螺栓连接在一起;所述油底壳通过第二螺栓与所述缸体连接。通过将油底壳与曲轴瓦盖通过第一螺栓连接,发动机的各档的曲轴瓦盖都被油底壳牢牢约束,有效提升了其垂向及轴向刚度与强度,安装简易,成本低、有效改善了发动机的NVH性能。

    缸体润滑油分配系统
    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7333035U

    公开(公告)日:2018-05-08

    申请号:CN201721209943.0

    申请日:2017-09-19

    Inventor: 蔡梦尧 徐迪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缸体润滑油分配系统,包括机油冷却器入口、主油道进油腔、进气侧主油道、第一上油道、斜油道、横油道、涡轮增压器供油通道、正时导轨张紧器高压油腔、可变油泵反馈油道;主油道进油腔与进气侧主油道的一端连通;进气侧主油道沿横向布置,多个斜油道间隔布置在进气侧主油道上;进气侧主油道的一端还连通第一上油道;横油道的一端与进气侧主油道的另一端连通,并且与进气侧主油道相互垂直,横油道的另一端连通涡轮增压器供油通道、正时导轨张紧器高压油腔、可变油泵反馈油道。本实用新型中由于集成了涡轮增压器供油通道、正时导轨张紧器高压油腔和可变油泵反馈油道,减少了外接管路,降低了发动机成本和维护难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