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及车辆
    1.
    发明公开
    车身及车辆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6654102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735916.0

    申请日:2023-06-2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车身及车辆,该车身包括前大梁和前围板,前大梁包括前大梁本体和前大梁封板,前大梁封板上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凸筋和第二凸筋,沿前大梁封板的宽度方向,第一凸筋与第二凸筋之间形成有第一连接部;前围板包括前围板本体和朝向第一连接部凸起的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固定连接;其中,沿前大梁封板的宽度方向,前大梁封板设置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与前围板本体固定连接,以使前大梁本体与第一凸筋围成第一腔体;前大梁本体分别与第二连接端和前围板本体固定连接,以使前大梁本体、第二凸筋和前围板本体围成第二腔体,能够提高车身零件集成度,提高车身制造精度。

    一种前地板组件以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221393730U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323658671.0

    申请日:2023-12-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前地板组件以及车辆,前地板组件包括前地板、前地板座椅前横梁、前地板座椅后横梁以及中央通道,前地板座椅前横梁、前地板座椅后横梁以及中央通道均设于前地板上,中央通道沿第一方向延伸,前地板座椅前横梁以及前地板座椅后横梁均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垂直,前地板座椅前横梁以及前地板座椅后横梁均可沿第一方向调整与前地板的搭接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前地板座椅前横梁以及前地板座椅后横梁均可调整与前地板的搭接点,从而满足了不同车型的前排人体H点位置移动要求,同时提高了各个车型之间的零件通用率,降低了开发成本。

    一种前排安全带螺母板
    3.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1642410U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323658787.4

    申请日:2023-12-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前排安全带螺母板,包括:第一板体部,所述第一板体部上贯穿设置有安装孔;第二板体部,与所述第一板体部相接续,所述第二板体部用于连接门槛内板、前地板以及前地板后横梁;加强部,形成于所述第一板体部与所述第二板体部的接续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于所述第一板体部与所述第二板体部的接续处设置加强部,从而可以提高前排安全带螺母板的整体强度,通过一个零件连接门槛内板、前地板、前地板后横梁,在满足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取消了安全带螺母板加强板,解决了安全带螺母板加强板焊接困难的技术问题。

    一种车身结构以及车辆
    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2713576U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20289220.X

    申请日:2024-02-0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身结构以及车辆,车身结构包括电池安装部以及电机电控安装部,其中:所述电池安装部用于安装容纳动力电池,所述电池安装部设置于前排座椅的下方;所述电机电控安装部用于容纳安装电机以及电机控制器,所述电机电控安装部设置于所述电池安装部的远离车头方向的一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一定的整车尺寸下,通过电机电控安装部以及电池安装部布置结构的优化实现了乘坐空间的最大化,其中将动力电池布置于前排座椅的下方,释放了电池包前后空间给车内乘员,将电机电控安装部后移至车身后端,减少了前舱的布置空间需求,增加了前端碰撞压溃区域长度,扩大了乘员舱的空间。

    汽车水箱安装框架、汽车白车身以及汽车

    公开(公告)号:CN210652659U

    公开(公告)日:2020-06-02

    申请号:CN201921125213.1

    申请日:2019-07-1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汽车水箱安装框架、汽车白车身以及汽车,汽车水箱安装框架包括上弯梁和位于上弯梁下方的下弯梁,汽车水箱安装框架包括:连接架,设置于上弯梁和下弯梁之间,连接架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以及连接在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的板本体,第一连接板与上弯梁连接,第二连接板与下弯梁连接,第一连接板、板本体及第二连接板之间形成安装槽;前纵梁,安装于安装槽内并与第一连接板以及第二连接板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上弯梁支撑板和下弯梁连接板集成为连接架并在连接架上设置安装前纵梁的安装槽,实现了前纵梁与上弯梁以及下弯梁的连接,减少了零件匹配面,从而提高了焊接零件尺寸精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