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486114A

    公开(公告)日:2012-06-06

    申请号:CN201010620736.0

    申请日:2010-12-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水泵、缸体水套、缸盖水套、出水口支座、散热器及膨胀箱总成;所述出水口支座设置于缸盖后端,用于收集从缸盖水套流出的冷却液;所述水泵的出水口经缸体水套、缸盖水套与出水口支座的进水口相连,所述出水口支座的出水口经散热器与所述水泵的进水口相连,形成闭环;所述膨胀箱总成的进水口与所述散热器连接,出水口和所述水泵的进水口连接,所述膨胀箱总成的进水口还与所述出水口支座的出水口连接。进一步地,本发明还包括暖风装置。本发明所述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在合理布置整车冷却系统结构的同时,可以方便排气,并通过两条小循环回路使发动机在冷启动时快速暖机。

    一种发动机进气凸轮轴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047651A

    公开(公告)日:2014-09-17

    申请号:CN201410318283.4

    申请日:2014-07-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动机进气凸轮轴,其型线中的基圆半径设计范围为凸轮轴基圆半径为16mm,凸轮型线最大升程:8mm,缓冲段凸轮升程0.29mm。凸轮桃由一端至另一端依次为凸轮桃径向中心至缓冲段开始夹角为3.5°,开启缓冲段角度27.5°,完全消除气门间隙,气门开启段角度59°,气门最大升程,气门关闭段角度59°,气门完全关闭,关闭缓冲段角度27.5°,结束段至凸轮桃径向中心夹角3.5°。本发明凸轮型轴线开启侧和关闭侧及开启和关闭缓冲段采用对称型线设计,凸轮最大加速度可达到0.029mm/deg2,提高了发动机低转速扭矩,改善发动机的动力性能,降低有害气体的排放。

    一种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486114B

    公开(公告)日:2013-09-25

    申请号:CN201010620736.0

    申请日:2010-12-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水泵、缸体水套、缸盖水套、出水口支座、散热器及膨胀箱总成;所述出水口支座设置于缸盖后端,用于收集从缸盖水套流出的冷却液;所述水泵的出水口经缸体水套、缸盖水套与出水口支座的进水口相连,所述出水口支座的出水口经散热器与所述水泵的进水口相连,形成闭环;所述膨胀箱总成的进水口与所述散热器连接,出水口和所述水泵的进水口连接,所述膨胀箱总成的进水口还与所述出水口支座的出水口连接。进一步地,本发明还包括暖风装置。本发明所述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在合理布置整车冷却系统结构的同时,可以方便排气,并通过两条小循环回路使发动机在冷启动时快速暖机。

    进出水支座、发动机冷却系统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5680858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440692.2

    申请日:2022-11-17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进出水支座、发动机冷却系统及车辆,该进出水支座包括支座本体,所述支座本体包括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一安装面用于与所述缸体组装,且所述第一安装面上设有第一进水口、第一出水口、第一进油口和第一出油口,所述第二安装面用于安装所述机油冷却器,且所述第二安装面上设有第二进水口、第二出水口、第二进油口和第二出油口,所述第二进油口与所述第一出油口连通,所述第二出油口与所述第一进油口连通,所述第二进水口与所述第一进水口连通。本申请将第一进水口、第一出水口、第一进油口、第一出油口、第二进水口、第二出水口、第二进油口和第二出油口均集成在支座本体上,集成度高,提升了空间利用率。

    一种发动机排气凸轮轴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150582A

    公开(公告)日:2016-11-23

    申请号:CN201510157405.0

    申请日:2015-04-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排气凸轮轴,包括凸轮轴本体,所述凸轮轴本体的前端与相位器连接,所述凸轮轴本体的后端与真空泵连接;所述凸轮轴本体的前部设有联通所述相位器与缸盖的第一油道和第二油道;所述凸轮轴本体的中部设有可顶起配气机构的顶出结构;所述凸轮轴本体的后部套设信号盘;所述凸轮轴本体轴颈上设有润滑油孔,所述缸盖通过所述润滑油孔与所述凸轮轴本体内部联通。能够以不同方向驱动相位器转动,并且集成真空泵和信息盘,优化了整机布局。

    一种发动机出水口支座
    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1751548U

    公开(公告)日:2011-02-23

    申请号:CN201020255698.9

    申请日:2010-07-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2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出水口支座包括EGR废气通道和冷却液通道,所述EGR废气通道和冷却液通道为集成在出水口支座上两个相互独立且紧邻的腔体,所述EGR废气通道布置在冷却液通道的外围。本实用新型集成冷却液通道和EGR废气通道,有效利用冷却液来降低较高的EGR废气温度,有利于提高发动机充气效率,改善动力性能;保证发动机整体布局的结构紧凑,节省了空间;且成本较低,最大限度地实现低成本紧凑型发动机的目的。

    一种发动机的调温装置
    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2300776U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120382353.4

    申请日:2011-10-10

    Inventor: 张帆 韦夏 刘高领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的调温装置,包括按先后顺序依次连接的水泵总成、缸体水套、缸盖水套、出水口支座、节温器、节温器盖、第一胶管、散热器以及第二胶管,所述发动机的调温装置还包括旁通回路和排气回路,旁通回路连接出水口支座和水泵总成;排气回路连接散热器和旁通回路。高温冷却液通过旁通回路快速回到水泵总成,使发动机快速升温,达到最佳工作温度,缩短了发动机预热的时间,节约了用油。散热器将发动机中残余的气体通过第六胶管送到膨胀箱,然后排出,有效地防止了整车水温升高,延缓了发动机老化。

    一种发动机的冷却系统
    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2280506U

    公开(公告)日:2012-06-20

    申请号:CN201120382345.X

    申请日:2011-10-10

    Inventor: 张帆 韦夏 刘高领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包括发动机,大循环系统以及小循环系统;大循环系统包括依次首尾相连的水泵总成、缸体水套、缸盖水套、出水口支座、节温器、节温器壳、第一胶管、散热器以及第二胶管;小循环系统包括依次首尾相连的水泵总成、缸体水套、缸盖水套、出水口支座、第三胶管、暖风机阀门、暖风机以及第四胶管;所述发动机安装在整车前端;水泵总成安装在发动机的缸体上;出水口支座安装在缸盖上;散热器固定在发动机的机舱前端;暖风机布置在发动机舱后端。本实用新型使得冷却系统的零件更加紧凑。同时,将冷却系统的零件布置在发动机缸体的进气侧,降低零件老化的风险,提高零件的使用寿命。

    一种能判断真假漏水的汽车发动机水泵

    公开(公告)号:CN202266478U

    公开(公告)日:2012-06-06

    申请号:CN201120382360.4

    申请日:2011-10-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能判断真假漏水的汽车发动机水泵,在水泵壳体的水封与轴承室之间的间隙处设置有蓄水槽,蓄水槽与水封孔连通。若是假性漏水,进入水封孔内的渗漏水较少,渗漏水储存在蓄水槽中,随水泵温度升高而蒸发;当水封磨损,失效,造成真性漏水时,渗漏水会存满整个蓄水槽内,并从蓄水槽上部的溢水孔流出水泵。通过观察水泵的溢水孔是否有水流出,就可准确判断水泵是真性漏水还是假性漏水,因此可避免因判断失误造成损失,更安全,并且整个漏水检查过程直观、准确、易于操作。蒸发孔的“L”型设计和滤网可以有效防止外界的污染物经过蒸发孔进入水泵内部,保护了水泵。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