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驻车噪声品质评价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729859A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2011391098.X

    申请日:2020-12-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驻车噪声品质评价系统及方法,涉及汽车NVH性能领域,包括: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多组电子驻车噪声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多组电子驻车噪声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相应的心理声学参数;评价模块,包括:主观评分单元,用于对多组电子驻车噪声数据进行主观评价得到相应的多组主观评分;计算单元,连用于根据多组主观评分和心理声学参数计算得到心理声学参数的权重系数;构建单元,用于根据权重系数和心理声学参数构建统一模型公式;预测评分单元,用于将心理声学参数输入统一模型公式得到多组预测评分以对电子驻车噪声数据评价。本发明实现对电子驻车噪声数据的自动化检测,节约人力物力;且预测评分准确率高,处理效率高,评价周期短。

    一种智能摩擦片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594322A

    公开(公告)日:2019-12-20

    申请号:CN201910838577.2

    申请日:2019-09-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动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摩擦片,其中,包括,一背板,背板设置于汽车制动钳上,用于接收汽车制动钳产生的夹紧力;一摩擦块,摩擦块贴合于背板的第一表面上,用于与制动盘表面产生制动摩擦力;一传感器,传感器设置于背板和摩擦块之间,且贴合于背板的中心位置,用于监测夹紧力的大小;一消音片,消音片贴合于背板的第二表面上,用于消除制动摩擦力产生的噪音。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摩擦片,通过在摩擦块和背板之间嵌入传感器,实现夹紧力的直接检测,从而提高制动精度,且嵌入方式简单,有利于新型制动技术的开发。

    一种新型MGU内部的布线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0277754A

    公开(公告)日:2019-09-24

    申请号:CN201910586675.1

    申请日:2019-07-01

    Inventor: 王珍 张谦 杨沈军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MGU内部的布线结构,属于电子驻车的技术领域。一种新型MGU内部的布线结构包括端盖和主保持架所在的壳体,主保持架的上端面上开设有卡线槽,并于卡线槽内至少设置有三个保持架限位面,且主保持架的两侧设有驱动器针脚,端盖内设有端盖针脚,并且端盖针脚和驱动器针脚通过带端子的线缆插接连接,消除了操作空间限制,适应性更高,同时通过卡线槽和保持架限位面能限制线缆和端子移动,保证了导电连接的可靠性,另外,连接端盖针脚的端子与卡线槽内的线缆之间设置有间隙,同时,端盖内对应驱动器针脚设有端盖限位面并设有间隙,实现了二重保护牢靠接触的效果,从而防止了驻车性能的下降甚至失效的风险,安全保障性更高。

    一种带回位功能卡钳弹簧片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939869A

    公开(公告)日:2018-04-20

    申请号:CN201711176227.1

    申请日:2017-11-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D65/097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回位功能卡钳弹簧片,属于车辆驻车的技术领域。一种带回位功能卡钳弹簧片包括摩擦片支撑和摩擦片回位爪,且摩擦片支撑的其中两相邻的边的连接处呈“S”字形折叠设置,同时,摩擦片回位爪呈拱形设置;本发明通过设置呈“S”字形折叠的两相邻边,实现了摩擦片支撑与滑槽的弹性连接,防止车辆运行过程中出现的Rattle现象,起到与传统摩擦片相同的效果,提高了摩擦片在运行过程中的平稳性,同时,摩擦片回位爪在摩擦片对制动盘进行制动时,能通过形变产生一个远离制动盘方向的力,使得在刹车结束后能带动摩擦片回位,降低拖滞现象,解决磨损问题,并且结构简单,便于机加工,还兼顾磨损报警功能,降低了成本。

    一种新型MGU内部的布线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0277754B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1910586675.1

    申请日:2019-07-01

    Inventor: 王珍 张谦 杨沈军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MGU内部的布线结构,属于电子驻车的技术领域。一种新型MGU内部的布线结构包括端盖和主保持架所在的壳体,主保持架的上端面上开设有卡线槽,并于卡线槽内至少设置有三个保持架限位面,且主保持架的两侧设有驱动器针脚,端盖内设有端盖针脚,并且端盖针脚和驱动器针脚通过带端子的线缆插接连接,消除了操作空间限制,适应性更高,同时通过卡线槽和保持架限位面能限制线缆和端子移动,保证了导电连接的可靠性,另外,连接端盖针脚的端子与卡线槽内的线缆之间设置有间隙,同时,端盖内对应驱动器针脚设有端盖限位面并设有间隙,实现了二重保护牢靠接触的效果,从而防止了驻车性能的下降甚至失效的风险,安全保障性更高。

    一种电子驻车执行机构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534915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1057980.X

    申请日:2022-08-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子驻车执行机构,包括:壳体以及设于所述壳体内的电机、电机齿轮、传动齿轮、主齿轮和行星齿轮机构;所述电机的驱动轴与所述电机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电机齿轮、所述传动齿轮、所述主齿轮和所述行星齿轮机构依次啮合;所述电机齿轮的中心轴线与所述传动齿轮的中心轴线相互平行,且处于同一第一平面上;所述传动齿轮的中心轴线与所述主齿轮的中心轴线相互平行,且处于同一第二平面上;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之间形成一角度;所述壳体上具有输入电源接口,所述输入电源接口位于该所述角度处。本发明含低成本的减速结构,且满足较小的空间布局。

    一种固定式动钳摩擦片回位线簧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4321226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111554853.6

    申请日:2021-12-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定式动钳摩擦片回位线簧结构,包括:内摩擦片和外摩擦片;第一销轴和第二销轴;钳体;第一线簧和第二线簧,第一线簧的一端设有第一搭接部,第二线簧的一端均设有第二搭接部,第一线簧的另一端设有第三搭接部,第二线簧的另一端均设有第四搭接部,第一搭接部和第二搭接部均设于外摩擦片上,第三搭接部和第四搭接部均设于内摩擦片上,第一线簧的中部和第二线簧的中部均安装在钳体内。本发明降低固定制动钳生产制造成本,降低整体重量,且易安装,通用性强。本发明改变回位力作用点,减少固定制动钳拖滞,实现超低拖滞。本发明存在行车及制动过程中能产生三个方向的缓冲力,可以有效的减轻碰撞噪声。

    一种防止齿轮径向窜动的结构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953272A

    公开(公告)日:2020-04-03

    申请号:CN201911253692.X

    申请日:2019-12-09

    Inventor: 杨沈军 王珍 张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防止齿轮径向窜动的结构,包括:电机齿轮单元,电机齿轮单元包括:壳体;电机、主保持架和保护盖设于壳体内;第一传动齿轮与电机传动连接;第二传动齿轮与第一传动齿轮啮合;第三传动齿轮与第二传动齿轮啮合;三第一行星齿轮分别与第三传动齿轮啮合;三第一传动轴的上端分别与三第一行星齿轮连接;三第一垫片分别抵设于主保持架的下侧与三第一行星齿轮的上端之间;三第一保持架的下端分别与三第二行星齿轮传动连接;三第二传动轴的上端分别与三第二行星齿轮连接;三第二垫片分别抵设于三第二行星齿轮与第二保持架之间。本发明保持架的径向相对位置不会发生改变,行星齿轮系不会发生径向偏移。

    一种卡钳结构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253189B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1811437155.6

    申请日:2018-1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卡钳结构,属于汽车制动技术领域。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两摩擦片总成,两摩擦片总成能沿着导向销的长度方向移动地设置在导向销的两端,且两摩擦片总成之间还设置有制动盘,其中两摩擦片总成之间还连接有若干回位弹簧片,回位弹簧片包括弹簧片支撑面、弹簧片支撑腿一、弹簧片支撑腿二以及弹簧片支撑腿三,其中弹簧片支撑腿一与壳体接触,弹簧片支撑面与导向销的侧壁贴合,弹簧片支撑腿二与其中一摩擦片总成接触,弹簧片支撑腿三与另一摩擦片总成接触。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型卡钳结构,解决偏磨、拖滞等问题,且能够通过降低支架用料、减少机加工成本等从而降低卡钳的总成本。

    一种电子驻车执行器的上下盖设计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2590734A

    公开(公告)日:2021-04-02

    申请号:CN202011349221.1

    申请日:2020-11-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驻车执行器的上下盖设计结构,涉及到车辆构造的技术领域,包括壳体、和注塑成型于壳体内的第一针脚和第二针脚,其中,第一针脚与第二针脚呈十字交叉布置,第一针脚包括第一针脚头部、第一针脚尾部以及连接第一针脚头部和第一针脚尾部的第一针脚连接部,其中,第一针脚尾部、第一针脚连接部以及第一针脚头部的至少部分注塑成型于壳体内,第一针脚头部的上端的表面以及第一针脚头部的下端的表面上均设有若干第一鱼鳞片结构,第一针脚头部的两侧的表面设有若干交错布置的鱼翅结构。其结构稳定、能够降低噪音、防止内部润滑油脂通过针脚回路析出、也能够有效预防针脚间短路可能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