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236268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426966.1
申请日:2024-10-14
Applicant: 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福州市传染病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可视吸痰管,包括管体和管座,管体末端设有摄像头放置部,座末端设有摄像头插入端。本发明在吸痰管末端设有单向的瓣膜式阀门。在不使用摄像头时,单向阀门可以封闭吸痰通道的末端,进行吸痰。当需要使用摄像头时,可以从摄像头插入端将摄像头穿入吸痰管内,从而达到在可视的条件下进行吸痰操作的目的。本发明可以作为既可以作为普通吸痰管对患者进行快速吸痰处理,当吸痰不顺利,难以寻找痰液位置时,也可以快速穿入摄像头配件,在可视的条件下进行吸痰操作。本发明不仅减少了医护人员在吸痰过程中的准备时间,而且降低了因操作延迟导致的患者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9162120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242534.5
申请日:2024-09-05
Applicant: 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福州市传染病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新型鲍曼不动杆菌噬菌体vB_AbaS_qsb1及其应用,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所述的噬菌体为鲍曼不动杆菌噬菌体(Acinetobacter baumannii Phage)vB_AbaS_qsb1,已于2024年07月05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GDMCC NO:64831‑B1,保藏地址为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该噬菌体可特异性识别和裂解鲍曼不动杆菌从而清除感染,克服鲍曼不动杆菌抗生素耐药问题。噬菌体vB_AbaS_qsb1的发现及应用研究,不仅可以用于制备成噬菌体制剂用于预防和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导致的疾病,还可以用于制备各种环境杀菌剂,用于解决各种环境下潜在的鲍曼不动杆菌。噬菌体vB_AbaS_qsb1所展现的安全性和无毒副作用等特点,使其应用能够避免因抗生素滥用导致的耐药性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927027B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111096606.6
申请日:2021-09-16
Applicant: 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福州市传染病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类病毒空心氧化物负载近红外二b区激发的稀土纳米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首先利用水热法合成Er、Ho掺杂的NaErF4:2%Ho@NaYF4稀土纳米材料,然后通过酰胺反应将其修饰在灌注在IR1064的类病毒空心氧化锰表面,以得到生物相容性良好的、肿瘤微环境响应的荧光复合探针。本发明的荧光复合探针在肿瘤处氧化锰发生降解后,锰离子用于转移灶的化动力治疗和核磁共振成像造影剂,释放的稀土纳米晶具有1530nm激发,650nm和1180nm发射光,其中1180nm可用于近红外二区的无背景干扰、分辨率及组织穿透力强的肿瘤成像导航手术切除,650nm可作用于近红外一区荧光成像。
-
公开(公告)号:CN112951381B
公开(公告)日:2023-02-28
申请号:CN202110096850.6
申请日:2021-01-25
Applicant: 福州宜星大数据产业投资有限公司 , 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福州市传染病医院)
Abstract: 一种适用于肝脏CT、MRI多期增强检查图像的配准方法,解决了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多期增强检查图像在扫描过程中起始位置不一致的问题,即四期同一序号的图片不在同一平面或者在人体纵轴上有一定的偏差,即平扫期、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的第X张图片,在人体纵轴上不是最接近的,采用定位四期基准层面的方法,并对多余层面进行删减的方法,使四个期的固定序号的图像为在人体纵轴上偏差最小、最接近的图像。
-
公开(公告)号:CN114540526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210289664.9
申请日:2022-03-23
Applicant: 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福州市传染病医院)
IPC: C12Q1/6893 , C12Q1/686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五种输入性疟原虫分型检测的引物、探针及方法。所述五种输入性疟原虫包括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和诺氏疟原虫,所述引物包括8条引物,所述探针包括2条探针。本发明基于多重PCR,利用不对称扩增方法扩增出大量的带有特定标签序列的长链单链DNA产物,结合通用型二维标记探针介导的熔解曲线分析技术,实现单管/闭管双通道的5种疟原虫快速检测及分型。同时,亦可通过内标指示体系正常与否及标本采集质量。检测体系5个检测对象检测下限均为10拷贝数/反应,体系特异性好,选择能力强。该方法有助于输入性疟原虫快速检测和分型,对外防输入疟疾和保持沿海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4522171A
公开(公告)日:2022-05-24
申请号:CN202210195865.2
申请日:2022-03-01
Applicant: 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福州市传染病医院)
IPC: A61K31/56 , A61K31/715 , A61K9/51 , A61K47/55 , A61P35/00 , A61P37/04 , B82Y5/00 , B82Y30/00 , B82Y40/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香菇多糖熊果酸自组装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以熊果酸和香菇多糖为原料,利用亲水性载体香菇多糖上存在大量的羟基通过氢键作用力与疏水性药物熊果酸进行自组装,形成的类球形纳米复合物。本发明所制备的LNT‑UA纳米颗粒通过单一剂型即可整合多种免疫调控分子,发挥多种生物活性作用,也可引起肿瘤细胞免疫原性死亡;具有一定免疫调节作用,促使M0型巨噬细胞向M1型巨噬细胞的极化,减少M2型细胞的生成,改善肿瘤微环境的免疫抑制,促进免疫效应细胞浸润,充分激活机体内在的抗肿瘤免疫反应。
-
公开(公告)号:CN114213675A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2111332309.7
申请日:2021-11-11
Applicant: 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福州市传染病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石墨烯量子点掺杂的抗菌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该抗菌水凝胶以聚赖氨酸改性的石墨烯量子点、季氨化壳聚糖和四臂聚乙二醇苯甲醛为原料,在水溶液中通过席夫碱反应原位形成动态亚胺键,使大分子快速交联制备而成。本发明操作简单,原料绿色环保,制备周期短,无需有机溶剂,且无需昂贵的仪器,制得的水凝胶具有良好的自愈合性,利于延长敷料的使用寿命;具有可注射性和可形变能力,利于对不同形状伤口的封闭;具有良好的光热性能及pH和温度响应性,利于其在细菌感染微酸环境的伤口处加速降解,裸露更多抗菌高分子,并结合光热治疗方式达到抗细菌感染效果;并且还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荧光发光性能。这些性能使该抗菌水凝胶在组织工程与修复领域和荧光防伪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4182022A
公开(公告)日:2022-03-15
申请号:CN202210110195.X
申请日:2022-01-29
Applicant: 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福州市传染病医院) , 西安交通大学
IPC: C12Q1/6886 , C12Q1/6869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基于cfDNA碱基突变频率分布检测肝癌特异突变的方法,是对血液中的基因突变筛选策略,不需要依赖肿瘤组织取样,完全无创性的肿瘤突变检测方案,用于精确性筛选肿瘤来源突变。通过收集肿瘤患者的手术前血液样本与手术后血液样本,分别提取cfDNA进行高通量UMI测序。经过高精度的序列处理与合并后,分别对每个血液样本进行突变检测。鉴定突变后,使用所有体细胞突变在手术前后两个时间点的频率变化对不同类型基因突变进行分群。然后对筛选到的肿瘤来源突变进行整合,筛选出的肿瘤来源特异突变可以进一步用于时间序列样本的肿瘤负荷动态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09432422B
公开(公告)日:2021-08-17
申请号:CN201811343125.9
申请日:2018-11-13
Applicant: 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福州市传染病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黑磷量子点/铂杂化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及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通过一步水热法及原位生长法合成介孔内负载铂纳米粒子的黑鳞量子点/铂杂化纳米粒,其可显著提高黑磷量子点的溶液稳定性,同时利用肿瘤微环境的过氧化氢与铂纳米粒发生催化反应,生成氧气,进一步增强黑磷量子点对肿瘤的光动力治疗效果,具备良好的生物医学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1778210A
公开(公告)日:2020-10-16
申请号:CN202010353458.0
申请日:2020-04-29
Applicant: 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福州市传染病医院)
IPC: C12N5/0783 , B82Y40/00 , C12N15/1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增强NK细胞对肿瘤细胞靶向杀伤力的培养方法。本发明通过制备透明质酸包埋的负载有细胞因子的介孔硅材料,并进一步吸附人工合成双特异性核酸适体,并利用其暴露的核酸适体,将材料标记在NK细胞表面,当其回输入肿瘤模型中,其肿瘤微酸性环境会导致双特异性核酸适体释放,同时,间质中的透明质酸酶可进一步降解介孔硅表面的透明质酸而释放内部的细胞因子,进而原位扩增肿瘤组织内浸润的NK细胞,并利用双特异性核酸适体提高对肝癌的靶向杀伤作用,其具有良好的临床转化潜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