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886721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1365545.2
申请日:2024-09-29
Applicant: 浙江科技大学 ,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 核工业金华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 浙江明燧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5 , G01D2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物联网的岩土工程安全监测预警系统,涉及安全监测技术领域,包括数据收集单元、热量分析单元、通风量确定单元、基坑监测单元、模糊权重分析单元、评估权重分析单元、综合权重分析单元和预警提示单元,本发明通过综合权重分析单元根据模糊权重向量和评估权重向量计算出综合权重向量,这种方式得到的权重更加合理可靠,预警提示单元根据综合权重以及实时指标数值产生风险等级云图,并利用风险等级云图分析出各个指标对应的风险等级以及总体风险等级,一旦出现异常情况,操作人员能够第一时间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干预,并且由于指标种类丰富,使得岩土工程监测效果更加突出。
-
公开(公告)号:CN118193927B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356439.1
申请日:2024-03-27
Applicant: 核工业金华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岩土工程地质勘察系统及其勘察方法,属于地质勘察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现有方案中地质勘察实施的局部规范性监测分析效果不佳和整体可靠性拓展管理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对监测区域中预设的若干代表检测点实施的勘察检测进行监测以及数据统计,根据统计获取的勘察检测汇总集对若干代表检测点进行勘察检测实施维度的数据处理以及计算,获取若干代表检测点对应的勘察实施评估系数并分析,并对获取的所有局部勘察分析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得到整体勘察分析数据;根据所有的局部勘察分析数据以及整体勘察分析数据自适应的对监测区域若干代表检测点的勘察检测实施进行动态管理以及对现有预设的若干代表检测点的设置进行动态调整。
-
公开(公告)号:CN118194406B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0356437.2
申请日:2024-03-27
Applicant: 核工业金华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7 , G06F16/9035 , G06F16/23 , G06F18/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高层建筑深大基坑的设计方法,属于工程设计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现有方案中超高层建筑深大基坑设计的主动监管分析及处理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通过对实际勘察超高层建筑深大基坑的所有勘察数据进行处理和整合获取勘察名目排序表,并通过对相同超高层建筑深大基坑已发生的所有施工事故数据进行数据处理以及分析,确定现有已发生所有施工事故数据是否存在标准设计监测要求数据更新的价值;通过将所有的监测实施名目与标准监测要求设计表中的选中名目进行监测实施大类的遍历匹配,以及将监测实施设计表中的所有监测实施名目对应的监测实施项通过参数识别模型进行监测实施小类的设计分析并输出小类分析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8193927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356439.1
申请日:2024-03-27
Applicant: 核工业金华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岩土工程地质勘察系统及其勘察方法,属于地质勘察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现有方案中地质勘察实施的局部规范性监测分析效果不佳和整体可靠性拓展管理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对监测区域中预设的若干代表检测点实施的勘察检测进行监测以及数据统计,根据统计获取的勘察检测汇总集对若干代表检测点进行勘察检测实施维度的数据处理以及计算,获取若干代表检测点对应的勘察实施评估系数并分析,并对获取的所有局部勘察分析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得到整体勘察分析数据;根据所有的局部勘察分析数据以及整体勘察分析数据自适应的对监测区域若干代表检测点的勘察检测实施进行动态管理以及对现有预设的若干代表检测点的设置进行动态调整。
-
公开(公告)号:CN119293416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805309.8
申请日:2024-12-10
Applicant: 浙江科技大学 , 核工业金华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 浙江明燧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6F18/15 , G06F18/214 , G06F18/213 , G06F30/13 , E21F17/18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坑隧道工程安全风险预警测判方法,涉及隧道风险预警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一种基坑隧道工程安全风险预警测判方法应用于地铁隧道工程下穿既有线项目安全风险测判,对基坑隧道工程进行区段划分,并对已施工的隧道区段进行地表沉降数据采集,且对采集的隧道地表沉降数据进行预处理,基于预处理后的地表沉降数据构建地表沉降数据库。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坑隧道工程安全风险预警测判方法,一种基坑隧道工程安全风险预警测判方法应用于地铁隧道工程下穿既有线项目安全风险测判,对隧道进行区段划分并对其中的已施工隧道区段进行地表沉降数据采集,且对采集的地表沉降数据进行预处理并构建地表沉降数据库。
-
公开(公告)号:CN118927625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235292.7
申请日:2024-09-04
Applicant: 核工业金华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三维建模装置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多级工程地质三维建模方法,具体建模方法步骤包括地质扫描、数据传输、三维建模;其中建模设备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套装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扇叶,所述建模设备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弹簧组件一,所述弹簧组件一远离电机的一侧连接有第一筛板,所述建模设备远离第一筛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弹簧组件二,所述弹簧组件二靠近第一筛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筛板,所述转动杆靠近第一筛板一侧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转动凸环。实现了在散热的同时对第一筛板和第二筛板表面的灰尘进行处理,避免其堵塞影响散热性能,并且通过扇叶的旋转进行主动进风,进一步的提高了散热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758776B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211501818.2
申请日:2022-11-28
Applicant: 核工业金华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点地质统计学建模方法以及装置,属于计算机技术以及地质学数据应用技术领域。相较于现有技术通过区域的地质数据实现建模过程中的多点地质统计数据获取过程,本发明通过区域内来自于多个数据采集点的地质数据,得出建模数据,避免了区域数据所导致的无法准确描述区域内地质结构和地质数据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建模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952083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10236248.7
申请日:2023-03-06
Applicant: 核工业金华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露天矿山爆破降尘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在待爆破区进行洒水,使矿山表面潮湿;B、开钻炮孔,在炮孔内装填炸药、填塞物以及水炮泥;C、起爆完毕后,人工将喷水设备推入,对粉尘进行喷雾降尘;上述步骤C中的喷水设备包括储水箱,所述储水箱内顶壁固定设置有一钢管,所述储水箱的顶面固定设置有一与钢管相连通的水泵,所述储水箱的侧面固定设置有两侧板,所述两侧板之间转动设置有一雾化喷头,所述其中一个侧板上固定设置有一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的输出端可转动地穿过侧板与雾化喷头固定连接,所述储水箱与雾化喷头之间连通设置有一软管。
-
公开(公告)号:CN119509466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578285.7
申请日:2024-11-07
Applicant: 核工业金华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1C5/00 , G01D21/02 , G01S19/14 , G08B31/00 , G06F16/2458 , G06F16/24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态环境沉降观测方法,涉及数据分析技术领域,使用高精度设备在沉降区域内采集沉降数据和环境数据,并记录数据的时间戳、监测点编号、温度、湿度信息,对采集沉降区域的沉降数据和环境数据进行预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从数据库中提取新存储的沉降数据和环境数据,并将沉降数据与环境数据合并,形成新的数据集,针对每个监测点,计算出各个时间段的沉降速率,形成沉降速率时间序列,并进行趋势分析,根据沉降数据和分析结果,构建沉降预测模型,并基于预测结果设定动态沉降预警阈值,当监测数据超过预警阈值,触发警报,检查每个监测点的沉降高度是否超过预警阈值,将触发预警的监测点标记为沉降异常区域,并生成监测报告。
-
公开(公告)号:CN119509393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578288.0
申请日:2024-11-07
Applicant: 核工业金华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表裂缝监测装置,涉及地质工程监测领域,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温湿度传感器、雨量计和光纤应变传感器安装至地表裂缝监测点,并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定时监测和传输数据至云端,实现对地表裂缝监测点环境和裂缝变形的实时监测与记录。本发明通过安装温湿度传感器、雨量计和光纤应变传感器于监测点,确保裂缝变形和环境条件的及时记录,全面地分析其对地表裂缝的影响,利用移动平均滤波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平滑处理,通过计算皮尔逊相关系数,评估温湿度和雨量变化对裂缝变形的影响程度,应用岭回归模型预测裂缝变形宽度,创建可视化界面,展示监测点的变化状态及气象数据,并结合GPS定位,直观呈现裂缝位置的变化情况。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