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敏点刺试验结果判定装置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896448A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411963091.9

    申请日:2024-12-3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过敏点刺试验结果判定装置,主要包括:光圈调节模块,包括控制单元、比例设定单元和比例调节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输入的直径,调节所述光源灯体投影出的光圈直径;所述比例设定单元用于设置各所述光源灯体投影出的光圈直径之间的相对比例;所述比例调节单元用于当接收到其中一个所述光源灯体的直径调节信号时,按照所述相对比例调节其他所述光源灯体投影出的光圈直径。本申请利用投影调节器根据阳性对照皮丘直径调节出的投影光圈去对比皮丘的直径,能够辅助医生进行更为准确的对照参考,避免了人工读数计算过程中的人为算术误差,提高了判读的准确性。

    一种用于MRI检查的人工耳蜗植入体保护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908891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510086782.3

    申请日:2025-01-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听觉功能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MRI检查的人工耳蜗植入体保护装置,包括固定壳体、冷却囊,所述固定壳体的内侧开设有定位腔,所述定位腔的内侧开口用于与骨槽配合卡接,所述固定壳体的材质为硅胶,所述固定壳体的内侧环绕所述定位腔的外周设有卡槽;所述冷却囊包括囊体及填充于所述囊体内的冷却介质,所述冷却囊设于所述卡槽内,且所述冷却囊至少部分凸出于所述固定壳体的内侧面用于与皮肤贴合;使得冷却囊在填充冷却介质后能够带走病人植入体在MRI检查时发出的热量,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植入体发烫导致病人灼烧感强烈,难以进行MRI检查的问题。

    一种体外反搏加压系统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206142B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011143800.0

    申请日:2020-10-22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体外反博加压系统,包括:控制面板、计算机控制中心、气源压力控制器、气源装置、反搏序贯电磁阀、气囊装置、传感器模块。控制面板包括显示模块和控制模块,显示模块接收所述传感器模块发送的气囊压力信息,控制模块向所述计算机控制中心发送用户设定的加压要求。计算机控制中心分别连接气源压力控制器以及反搏序贯电磁阀,一方面控制气源装置输送给气囊的气体,另一方面通过反搏序贯电磁阀控制气囊的充气或排气状态,以使气囊压力值最高升至梯度压力值;梯度压力值每隔预设时间按照预设规则逐渐升高,达到预设的终点压力值后停止升高,在余下的治疗时间内,每个反搏周期的气囊最大压力保持终点压力值。传感器模块收集所述气囊装置的压力值并传给控制面板。该系统可以根据患者的不同身体情况及耐受差异,使气囊压力以一种多级阶梯的形式缓慢逐步地上升到设定的治疗压力,给患者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优化了患者的体验和治疗依从性。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直肠癌预后模型构建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811637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411874400.5

    申请日:2024-12-18

    Inventor: 杨世斌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学技术领域,揭露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直肠癌预后模型构建方法,方法包括:识别直肠癌患者的疾病特征,根据疾病特征的基线标准,定义直肠癌患者的预后需求;确定直肠癌患者的病灶类型和影像学特征,结合病灶类型和影像学特征,分析直肠癌患者的关键预后指标;分析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提取医疗数据的特征数据;提取直肠癌预后特征的关键预后特征,确定派生特征;设置直肠癌患者的生存分析结果,结合关键预后特征、派生特征及生存分析结果,构建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模型。本发明可以提高预后模型的使用效能和泛化能力。

    一种双腔负压食道扩张装置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792781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411785221.4

    申请日:2024-12-06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双腔负压食道扩张装置,包括:胃管;套管,其滑动套设在所述胃管外部,所述套管的内壁与所述胃管的外壁之间形成有引流腔,所述套管的一端外侧壁形成有与所述引流腔相通的引流口,另一端外侧壁形成有与所述引流腔相通的侧孔,所述套管靠近所述侧孔的一端为开口端,以使所述胃管可从所述开口端处穿出;膨胀体,其包覆在所述套管的外部,且与所述侧孔的位置相对应,所述膨胀体采用吸水膨胀材料制成。本申请同时具有扩张食道及负压引流创面的功能,可显著提升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且操作难度低。

    一种腹腔镜超声成像方法和超声成像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9791718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510112734.7

    申请日:2025-01-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腹腔镜超声成像方法和超声成像设备,识别多个目标区域的超声图像中的血管结构,得到各个目标区域的子三维血管图像;确定各个目标区域的超声图像中血管结构的血管类型;获取超声探头在对各个目标区域进行超声扫查时的位置变化信息,基于位置变化信息确定各个目标区域的超声图像中血管结构的位置信息;进而基于已确定的血管结构的位置信息,将各个目标区域的子三维血管图像拼接得到一个三维血管图像并显示,还可以在三维血管图像中对血管类型进行差异化显示,使得医生可以更全面的观察到手术相关区域的病灶、血管的三维空间状态,更好的去进行穿刺或切除手术规划及实施。

    一种多囊卵巢综合征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562890B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410800327.0

    申请日:2024-06-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囊卵巢综合征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及其应用。所述多囊卵巢综合征动物模型是通过敲除或沉默实验生物体的pcbp2基因实现构建的。在本发明中,发明人发现pcbp2敲除导致雌性斑马鱼PCOS的发生,并进而发现导致PCOS发生的原因之一是pcbp2敲除明显增强了雌性斑马鱼卵巢中炎症反应。本发明还提出了pcbp2在维持卵巢正常生理功能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PCBP蛋白在PCOS和卵巢炎症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奠定了初步的理论基础,并为探索PCBP蛋白在脊椎动物中的正常生理功能和在不同疾病中的作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动物模型。

    一种用于硫嘌呤类药物骨髓抑制风险预测的SNP位点组合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9639883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797650.3

    申请日:2024-12-0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硫嘌呤类药物骨髓抑制风险预测的SNP位点组合及应用。本发明建立了一种全新的硫嘌呤类药物的个体化给药方案,该方案纳入了性别和5种基因型包括rs116855232、rs1142345、rs9465102、rs1735053、rs678560作为预测因子,建立了可视化的硫嘌呤类药物风险预测模型,所述风险预测模型具备良好的硫嘌呤类药物骨髓抑制风险预测性能,针对亚洲患者可将其区分为不同的风险人群,从而为临床提供更加个体化的药物剂量推荐,以有效避免硫嘌呤类药物骨髓抑制不良反应的发生。

    一种尿动力导管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633235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841962.X

    申请日:2024-12-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尿动力导管,包括导管本体,导管本体包括外管体和插入于外管体内的内管体,外管体和内管体之间具有间隙,外管体的外表面且靠近末端位置处设有气囊,气囊与外管体的内部相通,外管体的外表面且靠近起始端位置处设有充气嘴。本发明中导管本体内具有细钢丝,具体在插入动作时,细钢丝可增强导管本体的韧性,从而有利于插入动作,并且在插入动作完成后,可拔出细钢丝,亦不影响本导管的正常使用。

    铜离子螯合剂联合NF-κB抑制剂在制备肿瘤治疗药物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078999B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0200657.6

    申请日:2024-02-23

    Inventor: 郭剑平 张晓梅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铜离子螯合剂联合NF‑κB抑制剂在制备肿瘤治疗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研究表明铜离子可以激活NF‑κB来介导CTR1的致癌功能。同时我们发现NF‑κB抑制剂如QNZ抑制炎症通路同时在转录水平上促进CTR1的表达,进而诱导铜离子富集,可以通过激活PDK1‑AKT,MAPK等通路促进肿瘤的潜在增殖能力及耐药性。而联合使用铜离子螯合剂与QNZ不仅可以通过克服QNZ引起的铜离子富集引起肿瘤潜在增殖能力和耐药性,还可以降低QNZ剂量依赖的毒性以及铜离子的癌基因功能,具有很好的协同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