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824380A
公开(公告)日:2021-05-21
申请号:CN202011323949.7
申请日:2020-11-23
Applicant: 杭州百诚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7C323/22 , C07C59/70 , C07C317/24 , C07C59/68 , C07C62/08 , C07C62/10 , A61P1/16 , A61P5/48 , A61P3/06 , A61P3/04 , A61P9/10 , A61P9/00 , A61P13/12 , A61P25/00 , A61P25/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α‑氟代查耳酮类衍生物及其应用,所述衍生物包括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所述衍生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治疗PPAR受体相关病症的药物中应用。本发明提供的衍生物体内吸收好,具有生物利用度高、药效作用强的特点,因此有巨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2679337A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2011608352.7
申请日:2020-12-30
Applicant: 锦州四海生物化学有限公司
IPC: C07C51/367 , C07C51/347 , C07C59/6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R)‑(+)‑2‑(4‑羟基苯氧基)丙酸的制备方法,属于农药中间体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苯酚类化合物(对氯苯酚、对溴苯酚、对碘苯酚或对羟基苯磺酸)为原料,与(S)‑(‑)‑2‑氯丙酸反应,合成R‑(+)‑2‑(4‑氯苯氧基)丙酸,经氢水解后得到(R)‑(+)‑2‑(4‑羟基苯氧基)丙酸,本发明所用原料苯酚类化合物价格低廉,工序操作简单,避免使用对苯二酚为原料,解决了传统方法中以对苯二酚为原料合成时原料成本高,反应产生对苯二酚双取代杂质导致产品纯化困难、产品品质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592519B
公开(公告)日:2021-03-23
申请号:CN201910261590.6
申请日:2019-04-02
Applicant: 四川大学
IPC: C07D317/60 , C07D333/60 , C07D213/55 , C07D215/12 , C07C51/15 , C07C57/60 , C07C59/68 , C07C227/02 , C07C229/44 , C07C253/30 , C07C255/57 , C07C67/00 , C07C69/65 , C07C69/73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氟羧酸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制备方法包括:将含氟烯烃类化合物与CO2在铜催化剂、配体、碱和硼试剂的存在下于溶剂中发生反应,反应温度为50‑100℃,反应时间为2‑28h,制得。本发明所用原料来源广泛,反应条件温和,并且避免了有毒物质及贵金属的使用,同时为温室气体的合理高效利用开辟了一条重要的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10724052B
公开(公告)日:2020-12-29
申请号:CN201910966733.3
申请日:2019-10-12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PC: C07C59/68 , C07C27/02 , B01F17/44 , C08F212/08 , C08F212/14 , C10G3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丁香酚表面活性剂应用,属于表面活性剂科学和材料制备技术领域。该丁香酚表面活性剂的合成路线简单,水溶性好,对于丁香酚在表面活性剂领域的应用有着重要价值。该丁香酚表面活性剂含有不饱和的双键结构,与苯乙烯共聚得到的纳米微球具有核壳结构,粒径分布为52.4‑167.5nm。该纳米微球在催化、电子信息、生物等高新技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8043252B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1711249761.0
申请日:2017-12-01
Applicant: 时代沃顿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反渗透膜改性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高性能反渗透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在参与聚酰胺脱盐层合成的水相溶液中掺杂某种聚乙烯醇接枝两性离子聚合物,以及在有机相中使用某种多元酰氯,改变聚酰胺脱盐层的结构,以此来制备的反渗透复合膜。所制的反渗透复合膜,经长时间连续过滤,依旧可以保持稳定的高通水量和截留率,同时还具有牢固的膜结构与优秀的抗污染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1233661A
公开(公告)日:2020-06-05
申请号:CN201811445971.1
申请日:2018-11-29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C07C59/68 , C07C255/41 , C07C69/734 , C07C235/34 , C07C259/06 , A61P35/00 , A61P35/02 , A61K31/192 , A61K31/277 , A61K31/216 , A61K31/165 , C07K5/062 , A61K38/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式(Ⅰ)结构的化合物,具有抑制ERRα蛋白活性与降解ERRα蛋白活性,具有较强亚型选择性,亦可有效抑制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迁移。因此本发明可用于与ERRα蛋白异常表达的相关的疾病,如各种癌症。
-
公开(公告)号:CN108084192B
公开(公告)日:2020-06-05
申请号:CN201711463244.3
申请日:2017-12-28
Applicant: 大连微凯化学有限公司
IPC: C07D487/04 , C07C51/08 , C07C57/32 , C07C57/58 , C07C59/68 , C07C227/26 , C07C229/08 , C07C319/12 , C07C323/52 , B01J19/00 , B01J19/24 , B01F13/00 , C07B4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微通道反应器进行氰基类化合物水解反应的方法,具体地说是分子中含有氰基基团的化合物在碱性或者酸碱性物质的作用下,使用微通道反应器进行氰基水解类反应。本发明工艺中使用微通道反应器实现了原料瞬间均匀混合和高效传热;解决了最主要的氰基类化合物使用碱进行水解时,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冲料危险;同时还减少了反应过程中物料的当量比;减少了副反应发生;并将反应时间缩短至几十分钟甚至几十秒。总之,本发明工艺提高了反应操作的安全性,实现了氰基类化合物的安全放大生产,并缩短了氰基类化合物水解的反应时间,提高了反应的选择性和反应效率,减少了生产中的能源消耗,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使生产过程更环保,生产成本低廉,同时,所使用设备占地面积小、产能高,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1187130A
公开(公告)日:2020-05-22
申请号:CN202010063307.1
申请日:2020-01-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IPC: C07B37/00 , C07C1/32 , C07C15/14 , C07C15/24 , C07C15/52 , C07C31/28 , C07C15/44 , C07C17/263 , C07C25/18 , C07C22/08 , C07C41/30 , C07C43/205 , C07C43/225 , C07C45/68 , C07C49/784 , C07C51/353 , C07C57/48 , C07C57/42 , C07C59/68 , C07C67/343 , C07C69/76 , C07C69/618 , C07C201/12 , C07C205/06 , C07C227/10 , C07C229/52 , C07C303/40 , C07C319/20 , C07C311/08 , C07C321/28 , C07D207/27 , C07D209/48 , C07D211/70 , C07D211/96 , C07D213/16 , C07D213/61 , C07D213/64 , C07D215/04 , C07D233/58 , C07D263/26 , C07D295/155 , C07D303/23 , C07D307/36 , C07D307/79 , C07D309/18 , C07D317/50 , C07D317/72 , C07D327/08 , C07D333/08 , C07D333/54 , C07D339/08 , C07D409/10 , C07D409/12 , C07D413/10 , C07F7/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如式(I)所示的对位取代芳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惰性气氛下,溶剂中,在碱和钯催化剂的作用下,如式(II)所示的芳基锍盐与如式(III)所示的硼化物进行偶联反应,即可。该方法以单取代芳烃为底物,原位构建芳基锍盐,钯催化剂催化原位构建的芳基锍盐发生Suzuki-Miyaura偶联反应,快速高效构建单取代芳烃对位芳基化或烯基化产物。该方法条件温和,底物普适性高,杂环偶联底物耐受性广泛。
-
公开(公告)号:CN107137387B
公开(公告)日:2020-05-12
申请号:CN201710552006.3
申请日:2017-07-07
Applicant: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IPC: A61K31/192 , A61P29/00 , C07C51/08 , C07C59/64 , C07C57/30 , C07C57/58 , C07C59/68 , C07C253/30 , C07C255/37 , C07C255/33 , C07C255/3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芳基丙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的合成方法,特征是以芳基乙腈类化合物作为底物,使用胺硼烷络合物,N,N‑二甲基甲酰胺作为溶剂,在碱性条件下,经甲基化反应,得到芳基丙腈类化合物;再在强碱性条件下水解,即得到芳基丙酸类非甾体抗炎药。本发明首次使用胺硼烷络合物和N,N‑二甲基甲酰胺共同作为作为甲基化试剂,从而完全避免了使用碘甲烷、硫酸二甲酯等传统甲基化试剂所造成的双甲基化和毒性大等问题;合成方法简便、易操作,所得芳基丙酸类非甾体抗炎药产率高、纯度高。不同于以往金属催化体系,本发明方法采用的是非金属体系,从而避免了过渡金属的使用,对于避免合成药物中的金属残留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0172092A
公开(公告)日:2019-08-27
申请号:CN201910428587.9
申请日:2019-05-22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PC: C07K14/765 , C07C51/09 , C07C59/68
Abstract: 一种丁香酚人工抗原的合成方法,属于生物化工技术领域。本发明以丁香酚与4-溴丁酸叔丁酯反应得到具有羧基的产物为半抗原,用碳二亚胺法将半抗原与载体蛋白偶联,用紫外法表征,并测定偶联物的偶联比。本发明成功合成了丁香酚人工抗原,合成步骤安全,有效,完全可用于免疫分析,为以后人们的研究提供了必需的人工抗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