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导光板网版耐印率及透过性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777268A

    公开(公告)日:2014-05-07

    申请号:CN201410029004.2

    申请日:2014-01-22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导光板网版耐印率及透过性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a、菲林底稿的设计制作,首先对所需的底稿图形进行设计,并在图形区外的外围四角标注互相对称的记号,用于二曝光的对位,即生成第二稿图形。其次保持原稿的中心线不变,对图形各个对像线宽进行扩宽50μm,即生成第二稿图形,共制作两套菲林;b、涂布晒图,分两次涂布曝光,两次涂布分别采用两种不同性质的感光胶,由于涂布两种不同特性的感光胶,使网版的耐印性、透过性明显的提高,大大提高了生产成本。

    具有边缘增强效应的栅极场发射阴极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47557B

    公开(公告)日:2012-10-17

    申请号:CN201010200646.6

    申请日:2010-06-13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边缘增强效应的栅极场发射显示器中的阴极结构,该阴极结构具有阴极基板,阴极单元包括电子发射阴极材料层、栅极层以及介电层。其中,电子发射阴极材料层与栅极层共面地设置在阴极玻璃基板上,而且相互对应并用介电层隔开。通过在结构边缘会增加电场强度的电学特性,将条状电极与介电层的宽度比进行控制,使得阴极板上条状电极边缘露出,而最靠近玻璃基板的条状通过刻蚀玻璃的方式而露出,实现发射极和栅极的任意选择及调控。这样在发射源处构成具有边缘结构,以提高位于发射源处的电场,增强栅极调控作用,降低场发射阴极开启电场,提高场发射显示器件的阴极场发射性能,简化工艺程序,降低制造成本。

    一种障壁式场致发射显示器的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2683142A

    公开(公告)日:2012-09-19

    申请号:CN201210182190.4

    申请日:2012-06-05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障壁式场致发射显示器的结构,所述器件的结构主要由阳极板和阴极板组成,其中:阳极板包括阳极基板、设置在阳极基板上的阳极引流电极、设置在阳极引流电极上的障壁结构及制作在障壁内表面的导电层和荧光粉层;阴极板由阴极基板和设置在阴极基板上的阴极电极及其上的电子发射层组成。本发明结构的主要特征在于阳极板中含有类似半圆形的障壁结构,并且障壁的内表面含有导电层,本发明结构的另一个特征是阴极电极采用丝状阴极。本发明结构可以有效增强阴极表面的场强,降低驱动电压,是一种可以实现低压驱动的新型二极结构。

    一种用于直下式背光源的封装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020958B

    公开(公告)日:2020-09-01

    申请号:CN201711257072.4

    申请日:2017-12-04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直下式量子点背光源的封装结构及其制作方法,该封装结构为叠层式结构,包含阻隔层、量子点微结构阵列调光层、封装层以及反射层。这种封装结构采用全喷墨打印型制作工艺流程制作,具体是:对基板进行预处理形成阻隔层;把混合均匀的量子点浆料通过扫描型喷墨打印的方法印刷在基板的下表面并固化形成调光层;再在附有量子点网点的基板上通过点对点喷墨打印一层透明阻隔材料并固化形成封装层,再以喷涂、蒸镀等方式在外延附以高反射率材料形成反射层。本发明解决直下式量子点微结构阵列离散式分布的封装问题,与其他封装形式相比,具有功能完整、结构简化、工艺简单和降低成本的优势,可进一步推广应用于其他照明领域。

    一种高度集成半导体显示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7895543B

    公开(公告)日:2019-09-13

    申请号:CN201711207548.3

    申请日:2017-11-27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新型半导体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度集成半导体显示系统,将显示系统分为M×N个显示单元(M、N为自然数),每个显示单元包括显示模块、图像获取与处理模块、传感器模块、光学模块、交互控制模块、监控模块和驱动模块等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的集合。结合芯片工艺、MEMS工艺和其他微纳米加工工艺,将Micro‑LED器件与集成电路芯片、光电传感器等器件有机结合在一起,提高器件的集成度和新型化程度。同时,本发明提出将超高密度显示的Micro‑LED器件与高精度三维图像采集技术、触觉感知和输入技术、光学技术、信号集成技术等结合起来,实现一种具有真三维空间显示、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的高度集成半导体显示系统。

    一种基于子行驱动灰度调制显示系统的图像增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408535B

    公开(公告)日:2019-04-05

    申请号:CN201610826672.7

    申请日:2016-09-18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子行驱动灰度调制显示系统的图像增强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对目标图像进行灰度映射后,计算各灰度的像素点个数,根据像素点个数极小值对应的灰度值,将目标图像划分成几个像素点集合;计算各像素点集合中总的像素点个数,并以此作为权重值划分灰度拉伸的区域,在各灰度拉伸区域中计算出各像素点对应的像素灰度值,从而实现图像增强效果。

    一种量子点彩膜背光结构
    8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919560A

    公开(公告)日:2018-11-30

    申请号:CN201810664882.X

    申请日:2018-06-25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量子点彩膜背光结构,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侧入式导光板、基板光导层、量子点彩膜层以及聚光微结构;侧入式导光板侧部设置有侧入式光源。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量子点彩膜背光结构,以光导层的光提取和微结构的光调制同时保证了该结构具有均匀的光输出,集成了光学膜片于一体,减小了器件体积和厚度,简化了器件结构,能够充分有效地利用光能,且在背光中利用微结构的大小位置等设计直接进行色彩调节,实现了在背光上实现了像素阵列微结构调光,具有简单化、集成化等特点,并且采用了转换效率高的量子点材料替代传统的荧光粉材料进行色彩转换,可以大大增强光效并提升色彩纯度和色域,大大提高了液晶显示的市场竞争力。

    基于双面调光导光板的背光照明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845454A

    公开(公告)日:2018-11-20

    申请号:CN201810658218.4

    申请日:2018-06-25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双面调光导光板的背光照明结构及其制作方法,该照明结构其包括由下向上依次设置的侧入式光源及导光板、基板光导层、量子点彩膜层、聚光微结构。该背光结构将液晶面板中的彩色滤光片移到背光中,与散射层的调光散射微结构相结合进行调光,光导层的光提取和微结构的光调制同时保证了该结构具有均匀的光输出,集成了光学膜片于一体,减小了器件体积和厚度,简化了器件结构,能够充分有效地利用光能,且在背光中利用微结构的大小位置等设计直接进行色彩调节,实现了在背光上实现了像素阵列微结构调光,具有简单化、集成化等特点,可以大大增强光效并提升色彩纯度和色域,大大提高了液晶显示的市场竞争力。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