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259160A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410696385.3
申请日:2024-05-31
Applicant: 长江三峡集团实业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1R31/367 , G01R31/382 , G01R31/389 , G01R31/392 , G01R31/39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同时进行电池SOC‑OCV和HPPC优化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包括:在预设温度下,将待测试电池进行标准循环容量标定测试,并根据测试得到的放电容量确定第一电池容量;基于第一电池容量进行充电测试,并记录100%SOC处对应的第一开路电压OCV;在预设荷电状态SOC下进行第一HPPC测试和第一放电测试,生成第一测试结果并记录预设荷电状态SOC处对应的第二开路电压OCV;基于第一电池容量进行第二放电测试和第二HPPC测试,生成第二测试结果并记录0%SOC处对应的第三开路电压OCV;根据上述数据生成待测试电池SOC‑OCV和HPPC优化测试结果,不仅提高了对于电池参数采集的效率,缩短了测试时间,而且提高了对于电池参数,尤其是低SOC区间内参数辨识结果的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231799A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410299547.X
申请日:2024-03-15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
IPC: H01M10/39 , H01M10/659 , H01M10/613 , H01M10/653 , F03G6/06 , F28D20/02
Abstract: 一种梯级斜温层蓄热器作为热源的液态金属电池,属于储能技术领域,克服现有技术中以电能作为液态电池运行的热源,电能转化为热能的效率低下,能耗过高的缺陷。本发明梯级斜温层蓄热器作为热源的液态金属电池,包括太阳能集热器、液态金属电池和梯级斜温层蓄热器;所述太阳能集热器与所述梯级斜温层蓄热器连接,所述液态金属电池设置在所述梯级斜温层蓄热器内。本发明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156672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410299558.8
申请日:2024-03-15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
IPC: H01M10/613 , H01M10/659 , H01M10/655 , H01M10/39 , H01M10/653 , H01M50/572 , H01M50/1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保温组件及液态电池。一种保温组件,包括:至少一个保温外壳,所述保温外壳适于设于液态电池的电池外壳的凹槽内,所述保温外壳设有具有开口的第一容纳空间;相变材料,设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内,所述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低于液态电池运行温度的20-50℃,所述相变材料以在液态电池遭遇失温时通过相变反应放出热量为液态电池提供热量。本发明解决液态电池在运行中遇到外部热源失效的情况,液态电池温度快速下降对电池运行造成很大阻碍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保温组件及液态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16663968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527593.6
申请日:2023-05-08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9 , G06Q50/06 , G06Q30/028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考虑新能源消纳能力的储能系统价值体系评价方法及装置,考虑新能源消纳能力的储能系统价值体系评价方法,包括:采集储能系统运行数据,基于所述储能系统运行数据构建新能源消纳模型;对所述新能源消纳模型进行求解,生成包含储能的电力系统运行最优策略集;对所述包含储能的电力系统运行最优策略集进行经济性评价、技术性评价和环境性评价,生成储能系统价值体系评价结果,所述储能系统价值体系评价结果用于为包含储能的电力系统的运行提供参考。该方法促进了新能源消纳和提高新能源合理利用率,实现了对包含储能的电力系统的经济、技术和环境价值的量化分析,为储能系统在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的新型电力系统的运行决策提供了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6613930A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310065720.5
申请日:2023-01-12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动态投切的储能电池簇及控制方法,储能电池簇包括:多个储能模块,多个储能模块串联连接,储能模块与外部电路连接;储能模块包括:投切管理单元,投切控制开关、二极管组和电池模组;其中,投切管理单元分别与电池模组和投切控制开关通讯连接,投切控制开关与二极管组并联连接,电池模组与投切控制开关串联连接;投切管理单元,用于获取充电指令、放电指令和电池模组的状态参数,基于充电指令、放电指令和电池模组的状态参数确定投切控制指令,并将投切控制指令发送给投切控制开关;投切控制开关,用于基于投切控制指令进行通断,以实现对电池模组的控制。该储能电池簇控制逻辑简单,实现了对电池模组的安全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6505111A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310710103.6
申请日:2023-06-14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IPC: H01M10/48 , H01M50/512 , H01M10/4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化学储能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储能系统,包括:多个串联的储能模块,各储能模块中包括多个相互并联的储能支路和第一可控开关;各储能支路中包括相互串联的至少一个电池模组和第二可控开关;各电池模组中包括相互串联的多个电芯;处理组件,与各第一可控开关以及各第二可控开关连接,处理组件用于根据各个电池模组的工作状态,控制各第一可控开关以及各第二可控开关的动作,以使储能系统保持正常工作。上述储能系统,根据各个电池模组的工作状态控制各个电池模组以及各个储能模块是否接入储能系统,从而可以保证储能系统可以正常工作,减少了储能系统受单个电池模组的影响。扩大了储能系统的应用范围,提高了储能系统的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436048A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247004.9
申请日:2023-03-10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目标驱动的微电网群云储能优化配置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基于经济性优化目标函数、低碳性优化目标函数和可靠性优化目标函数,经过投资决策约束条件,构建微电网群云储能优化配置规划层模型;构建微电网群云储能优化配置调度层模型;利用第二代非支配遗传算法,对微电网群云储能优化配置规划层模型和微电网群云储能优化配置调度层模型进行迭代求解,生成帕累托解集;对帕累托解集分别进行经济评估、低碳评估和可靠性评估,基于评估结果确定微电网群云储能优化配置方案,微电网群云储能优化配置方案用于多目标驱动微电网运行。该方法综合考虑了经济、低碳及可靠性多类型效益,实现了微电网群云储能系统容量的优化配置。
-
公开(公告)号:CN115776149A
公开(公告)日:2023-03-10
申请号:CN202211418177.4
申请日:2022-11-14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智能电池管理系统、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包括:储能电池集成管控系统,包括一个智能电池管理系统总控,至少一个电池簇管控单元及若干个模组管控单元,所述储能电池集成管控系统支持储能电站新电池系统工况下的高效率运行模式与长期运行后逐步转入老旧电池与梯次利用场景的长寿命运行模式。构建面向新建电池系统、老旧电池储能系统及梯次利用系统不同运行特征的智能电池管控总控,标准化的模组及簇管控单元接口,通过快速替换模组与簇管控单元硬件,柔性切换电池系统、簇与模组的多层级一致性管理、电量均衡、故障隔离与簇间均衡工作模式,实现高效率与长寿命的平衡。
-
公开(公告)号:CN115498377A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2211341794.9
申请日:2022-10-28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溧阳中科海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1M50/609 , H01M50/645 , H01M50/147 , H01M50/186 , H01M50/184 , H01M50/308 , H01M50/3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盖板密封组件及具有其的电芯。一种盖板密封组件,适用于电芯,包括:盖板,设有贯通设置的容纳通道,所述容纳通道适于与电解槽贯通设置;密封结构,与所述容纳通道滑动连接,所述密封结构包括柱塞件和密封套,所述密封套部分的外周面与容纳通道的内壁贴合设置,所述柱塞件设于所述密封套的注液通道内,所述柱塞件与密封套滑动连接,所述柱塞件的外周壁与密封套的内壁贴合相连;本发明解决了电芯在使用中消耗部分电解液、产生气体,存在着无法补充电解液、成本过高问题,从而提供一种盖板密封组件及具有其的电芯。
-
公开(公告)号:CN114938011A
公开(公告)日:2022-08-23
申请号:CN202210795180.1
申请日:2022-07-07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多能互补协调运行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考虑储能优化配置的风光火储系统联合运行方法,该方法利用火电机组补充出力,利用储能进行调节和平抑,并消纳多余风光功率;建立了风光火储联合运行的双层优化模型,上层模型确定最小储能装机容量,下层模型考虑运行经济性;以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求解机组最优出力策略,并将直流潮流约束、机组运行约束、电力平衡约束、弃风弃光约束等纳入约束条件;通过一体化优化,指导风光火储系统的联合运行。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