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035734A
公开(公告)日:2018-05-15
申请号:CN201810009163.4
申请日:2018-01-04
Applicant: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E21D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公路隧道洞外减光棚及减光方法,其中公路隧道洞外减光棚包括基座和设置于基座上的弧形减光棚盖;所述弧形减光棚盖由中间弧形段和位于中间弧形段横向两侧的左弧形段及右弧形段;所述中间弧形段为不透光板,左弧形段及右弧形段均为部分透光板;通过将弧形减光棚盖的横向中间段设置为不透光,而横向两侧的弧形段设置为部分透光,能合理利用自然光,实现设定透光率,避免路面眩光现象,防止雨水洒向路面,同时避免正午时分过多的自然光而影响通行安全性、舒适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675424B
公开(公告)日:2017-12-08
申请号:CN201510070045.0
申请日:2015-02-10
Applicant: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E21F1/00 , E21F1/04 , E21F1/08 , E02D29/06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下隧道通风系统及通风方法,在服务隧道两端设置通风井排风道及通风井送风道,并与排风道和送风道连接,排风道通过排风联络风道与主隧道连通,送风道通过送风联络风道与主隧道连通,两主隧道之间设有置换通风联络风道将两主隧道相连通;新鲜空气从服务隧道两端通风井送风道进入送风道,经送风联络通道进入主隧道,开启置换轴流风机使主隧道内气流通过置换通风联络风道进入另一主隧道,再经排风联络通道、排风道从通风井排风道将污染空气排出;本通风系统利用服务隧道作为风道向隧道内输入新鲜空气和排出污染空气,解决了隧道长距离穿越水域部分每隔数公里需设置人工岛通风井的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06303455A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610788239.9
申请日:2016-08-31
Applicant: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H04N7/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N7/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公路隧道火灾灾情远程可视化机器人,包括前端设备和后端设备,所述前端设备与后端设备通信,所述前端设备包括热感摄像机、无线通信模块和移动平台,所述后端设备包括热感摄像机控制器和移动平台控制器,所述热感摄像机设置于移动平台上,用于获取火灾现场的现场信息,所述热感摄像机控制器控制热感摄像机获取火灾现场的现场信息,并将该现场信息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传送至远程监控中心,远程监控中心根据接收到人信息通过遥控转控制器控制移动平台的运动,通过热感摄像机控制器控制热感摄像机。本发明采用热感摄像机作为感知设备,该设备通过感知红外线而获取场景信息,因此不受隧道内烟雾的影响,实现了灾情的可视化。
-
公开(公告)号:CN114781265B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210434721.8
申请日:2022-04-24
Applicant: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7 , G06F119/02 , G06F11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公路隧道照明设施服役性能评估方法,包括:S1.采集隧道路面亮度以及影响照明设施光通量的衰损参数;S2.计算各个衰损参数与光通量的相关系数,将相关系数不小于设定值的衰损参数作为目标参数;S3.构建神经网络模型,设置网络模型训练参数,并使用目标参数以及隧道路面亮度对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得到训练好的神经网络模型;S4.采集待测的目标参数,并将待测的目标参数输入到训练好的神经网络模型,输出估计的隧道路面亮度;S5.对估计的隧道路面亮度进行评估,得到照明设施服役性能的评估结果。本发明能够筛选出影响隧道路面亮度的关键指标,实现了照明设施服役性能的可靠性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8346351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632924.7
申请日:2024-05-21
Applicant: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 浙江交投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安全疏散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隧道火灾事故人员快速疏散方法及系统,包括分别获取车流量数据、车辆行驶速度数据和烟雾数据;对车流量数据、车辆行驶速度数据和烟雾数据进行分析,确定火灾预警等级;根据火灾预警等级,确定疏散方案。上述的一种隧道火灾事故人员快速疏散方法及系统,集成了隧道洞内事故信息实时监测与分析、火灾信息预警、人员引导与疏散、洞口车辆限制以及洞外路段车辆智能管控等系统于一体,可实现事故的快速定位与预警、隧道洞外车流量控制、洞内人员的快速引导与疏散,符合智慧交通的发展理念。
-
公开(公告)号:CN117787104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410017971.0
申请日:2024-01-03
Applicant: 重庆大学 ,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7 , G06F30/13 , G06N3/0464 , G06N3/0442 , G06N3/0499 , G06N3/082 , G06F111/10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隧道火灾火源参数反演方法,在获取数据过程中,通过分别构建目标隧道的实验隧道和模拟隧道,通过在实验隧道内进行实验以获取验证数据集,通过在模拟隧道内进行数值模拟,以构建模拟数据集;如此,可以利用有限的验证数据集,对模拟数据集的有效性进行验证,既能保证模拟数据集中具有足够的数据量,又能够保证模拟数据集的有效性,使得到的隧道火灾火源参数反演预测模型能够有效提高预测精度,且在应用过程中,仅需要在目标隧道内布置少量的温度传感器,通过数据驱动的方式,即可预测得到火源位置和火源热释放速率,所需的执行时间远小于CFD数值模拟的执行时间,也远小于隧道火灾早期烟气的实际蔓延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17437809A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311545357.3
申请日:2023-11-16
Applicant: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智能引导方法及系统,系统包括数据获取模块、区域确定模块和车辆引导模块组成。首先,数据获取模块获取在该路段上行驶的所有车辆中,存在危险驾驶行为的车辆的实时位置和实时速度,以及危险驾驶车辆的驾驶员的视野盲区距离和最佳视距长度,和该路段对应的停车视距。然后,区域确定模块可以根据视野盲区距离、最佳视距长度和停车视距准确计算得到合适的预警区域长度。最后,车辆引导模块根据危险驾驶车辆的实时位置和实时速度确定预警区域的起点坐标,并结合计算得到的预警区域长度确定预警区域的终点坐标。最后根据计算得到的起点坐标和终点坐标控制相应区域范围的道钉闪烁的颜色及位置的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4046174B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111335143.4
申请日:2021-11-11
Applicant: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隧道施工期粉尘监测与分段降尘系统及方法,属于隧道施工工程领域,通过隧道内监控传感器实施监测隧道内粉尘浓度,当粉尘浓度超过设定值后输出控制信号到第一智能控制机构,控制喷淋口喷水、射流风机的电源打开,当粉尘浓度降到设定值以下后,粉尘浓度传感器输出第一智能控制机构,控制喷淋口喷水、射流风机的电源关闭,喷水降尘、射流风机结束。在喷水降尘过程中,当有人员通过喷水区域时,光控传感器应人体发出的红外信号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该信号输入到热释电红外控制电路,控制喷淋口喷水、射流风机的电源,从而控制其关闭,暂停喷水过程,人员通过后恢复喷水降尘。
-
公开(公告)号:CN116132814A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210339060.0
申请日:2022-04-01
Applicant: 港珠澳大桥管理局 ,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H04N23/90 , H04N5/265 , H04N23/951 , G01K13/0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工程测量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海底沉管拼接结构信息采集设备、采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本申请能够实现对海底沉管拼接结构信息全自动化、智能化采集的基础上降低采集的复杂度及成本。该设备包括第一相机、第二相机、第三相机和处理器,处理器用于巡检机器人运动到海底隧道的每节沉管中的预设测量站位时,控制第一相机拍摄包含第一标志的第一图像,控制第二相机拍摄包含第二标志的第二图像及控制第三相机拍摄包含第三标志的第三图像。
-
公开(公告)号:CN116128363A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310122573.0
申请日:2023-02-16
Applicant: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9 , G06Q50/08 , G06F3/01 , A61B5/16 , A61B5/02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下悬浮隧道行人适应性评价方法,属于隧道驾驶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构建水下悬浮隧道虚拟现实场景,具体包括内部场景和外部场景;S2:进行水下悬浮隧道行人适应性试验;S3:进行水下悬浮隧道行人适应性评价。本发明能够进行水下悬浮隧道不同环境下行人生理心理的变化规律分析,对水下悬浮隧道行人适应性进行评价,为调整水下悬浮隧道抑振参数与行人适应性指标提供依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