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银生长增强超灵敏检测轮状病毒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505279A

    公开(公告)日:2020-08-07

    申请号:CN202010309350.1

    申请日:2020-04-17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免疫层析分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银生长增强超灵敏检测轮状病毒的方法,该方法在传统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的基础上引入可控银生长技术放大试纸条检测线胶体金探针的光学信号强度,步骤如下:(1)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的制备;(2)银生长液的配置;(3)可控银生长比色信号放大处理。本发明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检测速度快、结果易读,且无需其他辅助仪器设备,可用于临床和突发事件的现场快速超灵敏检测轮状病毒以及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

    一种针对赭曲霉毒素A的灵敏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568967B

    公开(公告)日:2018-08-03

    申请号:CN201610944185.0

    申请日:2016-11-02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种针对赭曲霉毒素A的灵敏检测方法,该方法利用包埋有量子点的荧光微球替代常规的酶载体与赭曲霉毒素A偶联,以偶联产物作为竞争抗原执行直接竞争ELISA。在技术路线中,本发明首先依据发光特性选择了适宜的量子点,进步设计了基于荧光微球技术的量子点包埋方法,在此基础上,将量子点荧光微球经BSA包被后与赭曲霉毒素A偶联,从而得到了性能更好的竞争性抗原。该技术方案中,荧光微球通过高聚物载体包埋了大量的量子点,因而具有更高的发光强度,可有效地提高检测的灵敏度;而且,由于荧光微球具有较大的粒径,因此可在定程度上降低竞争抗原与包被抗体之间过高的亲和力,从而提升检测的灵敏度。

    一种基于直接竞争荧光免疫分析的小分子半抗原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568949B

    公开(公告)日:2018-07-27

    申请号:CN201610944123.X

    申请日:2016-11-02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直接竞争荧光免疫分析的小分子半抗原检测方法,该方法利用包埋有量子点的荧光微球替代常规的酶载体与小分子半抗原偶联,以偶联产物作为竞争抗原执行直接竞争ELISA。该技术方案中,荧光微球通过高聚物载体包埋了大量的量子点,因而具有更高的发光强度,可有效地提高检测的灵敏度。此外,由于量子点包裹在微球的内部,受外界环境影响小,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荧光的淬灭以及微球的聚沉。同时,由于量子点微球具有相对较大的粒径,因此较量子点分离纯化简便,低转速(

    一种针对空肠弯曲菌的快速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759031B

    公开(公告)日:2018-04-13

    申请号:CN201610156407.2

    申请日:2016-03-18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针对空肠弯曲菌的快速检测方法,该方法先将空肠弯曲菌与包被的多克隆抗体结合,接着连接生物素化的单克隆抗体,再连接链霉亲和素标记的触酶C100,通过触酶催化双氧水分解,降低对巯基丙酸修饰的碲化镉量子点的荧光淬灭,根据荧光强度的高低来判断样品中空肠弯曲菌的浓度。该方法基于双抗夹心酶联免疫技术,并采用了生物素‑亲合素系统用于反应的放大。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本发明采用了新的抗体标记酶(触酶C100)和更为灵敏的荧光底物(碲化镉量子点),并匹配了有效的反应条件,使得检测灵敏性得到显著提升,同时降低成本、提升检测效率,因此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一种针对蜡样芽孢杆菌的快速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785020B

    公开(公告)日:2017-11-21

    申请号:CN201610156586.X

    申请日:2016-03-18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针对蜡样芽孢杆菌的快速检测方法,该方法先将蜡样芽孢杆菌与包被的多克隆抗体结合,接着连接生物素化的单克隆抗体,再连接链霉亲和素标记的触酶C100,通过触酶催化双氧水分解,降低对巯基丙酸修饰的碲化镉量子点的荧光淬灭,根据荧光强度的高低来判断样品中蜡样芽孢杆菌的浓度。该方法基于双抗夹心酶联免疫技术,并采用了生物素‑亲合素系统用于反应的放大。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本发明采用了新的抗体标记酶(触酶C100)和更为灵敏的荧光底物(碲化镉量子点),并匹配了有效的反应条件,使得检测灵敏性得到显著提升,同时降低成本、提升检测效率,因此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一种针对赭曲霉毒素A的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842441B

    公开(公告)日:2017-11-14

    申请号:CN201610156983.7

    申请日:2016-03-18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针对赭曲霉毒素A的检测方法,该方法基于直接竞争ELISA技术,先将单抗包被后,加入待测样品和触酶C100标记的赭曲霉毒素A,样品中的赭曲霉毒素A与触酶标记的赭曲霉毒素A竞争性的与酶标板上固定的单克隆抗体结合,通过触酶催化双氧水分解,降低对巯基丙酸修饰的碲化镉量子点的荧光淬灭,根据荧光强度来判断样品中赭曲霉毒素A的含量。本发明创新性的引入了新的过氧化氢酶,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升了反应精度;与此同时,本发明使用了更为灵敏的新型荧光底物巯基丙酸修饰的碲化镉量子点,较传统的TMB底物发光灵敏性显著提升。

    一种针对空肠弯曲菌的快速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759031A

    公开(公告)日:2016-07-13

    申请号:CN201610156407.2

    申请日:2016-03-18

    Applicant: 南昌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3/56922 G01N33/535 G01N2333/2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针对空肠弯曲菌的快速检测方法,该方法先将空肠弯曲菌与包被的多克隆抗体结合,接着连接生物素化的单克隆抗体,再连接链霉亲和素标记的触酶C100,通过触酶催化双氧水分解,降低对巯基丙酸修饰的碲化镉量子点的荧光淬灭,根据荧光强度的高低来判断样品中空肠弯曲菌的浓度。该方法基于双抗夹心酶联免疫技术,并采用了生物素?亲合素系统用于反应的放大。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本发明采用了新的抗体标记酶(触酶C100)和更为灵敏的荧光底物(碲化镉量子点),并匹配了有效的反应条件,使得检测灵敏性得到显著提升,同时降低成本、提升检测效率,因此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纯化水溶性纳米银颗粒鼠源性IgG类单抗偶联物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665161B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310638004.8

    申请日:2013-12-03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合规模化高效纯化水溶性纳米银颗粒与鼠源性IgG类单克隆抗体偶联物的新方法,属生物技术领域。针对目前纳米银颗粒抗体偶联物纯化工艺复杂,回收率低,难以实现规模化生产的弊端,本发明通过采用氨基葡萄糖封闭纳米银颗粒与抗体偶联物的残留羧基,降低偶联产物的表面ζ电位,通过调整溶液pH值至4.5~5.0,进一步降低偶联产物在溶液中的净电荷含量、实现普通高速离心法规模化高效纯化纳米银颗粒与抗体偶联物。本发明简化了纳米银颗粒与抗体偶联物的实验操作流程,降低了对分离设备的要求,适合大批量纯化纳米银颗粒鼠源性IgG类单克隆抗体偶联物,得率在90%以上,且偶联产物的光特性以及生物活性未见明显变化。

    一种富集分离人外周血CD34+和CD91+淋巴细胞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305462B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1310219417.2

    申请日:2013-06-05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分离富集外周血中CD34+和CD90+干细胞的方法,更好地为CD34+和CD90+干细胞进行后续研究提供基础,涉及生物医学领域。方法包括多臂井星聚合物与鼠抗人CD34+或CD90+单克隆抗体共价偶联、鼠抗人CD34+或CD90+单克隆抗体修饰的多臂井星聚合物再包被长链生物素分子、鼠抗人CD34+或CD90+单克隆抗体和长链生物素共修饰的多臂井星聚合物捕获外周血样品中的CD34+和CD90+干细胞、链霉亲和素修饰的纳米磁珠识别并偶联外周血中长链生物素化多臂井星聚合物、被捕获CD34+和CD90+干细胞的分离及重悬等步骤。重悬液可以直接进行后续分析,与传统的细胞分离方法相比,该方法更适用于在复杂外周血样品中对CD34+和CD90+干细胞进行磁分离,提高了外周血样品中CD34+和CD90+干细胞分离效率。

    一种结合物联网数据传输系统的荧光微球免疫层析定量检测仪

    公开(公告)号:CN103499699A

    公开(公告)日:2014-01-08

    申请号:CN201310445710.0

    申请日:2013-09-27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免疫检测仪器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数据传送系统的荧光微球免疫层析定量检测装置。包括包括荧光微球免疫层析定量读取仪、荧光微球免疫层析试纸条、物联网数据传输系统;检测装置巧妙地把免疫层析技术和物联网数据传送系统结合在一起,赋予了该检测装置独特的优点,检测快、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且能够独立处理数据,达到定量检测的功能,同时结合物联网数据传输系统强大的数据管理能力,实现检测数据的现场分析以及回顾性分析,便于数据管理中心对检测结果的实时操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