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细胞表面聚糖的可激活型标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960323A

    公开(公告)日:2023-04-14

    申请号:CN202111189718.6

    申请日:2021-10-12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细胞表面聚糖的可激活型标记方法。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技术,在半乳糖氧化酶(GO)表面利用二硫键连接链引发剂,原位可控生长聚合物(PN),构建聚糖氧化探针GO‑PN。将探针与细胞共温育时,探针上的PN作为物理屏障,使细胞表面聚糖难以接近酶活性中心,GO‑PN无法氧化聚糖末端的半乳糖和N‑乙酰半乳糖胺(Gal/GalNAc)。当向体系中加入还原剂三(2‑羧乙基)膦(TCEP)时,PN和GO之间的二硫键断开使PN解离,探针的酶活性位点得以暴露,氧化细胞表面聚糖的Gal/GalNAc生成醛基。该醛基可进一步与酰肼修饰分子发生高效连接反应,从而实现细胞表面聚糖的可激活型标记。该方法实现了细胞膜聚糖标记的时间控制,为聚糖原位检测和功能研究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工具。

    滚环扩增诱导酶开关激活的方法
    7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595358A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2110771113.1

    申请日:2021-07-08

    Inventor: 鞠熀先 吴洁 敖航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滚环扩增诱导酶开关激活的方法。该方法以被二价铜离子(Cu2+)抑制了催化活性的辣根过氧化物酶(HRP)为酶开关(HRP‑Cu2+),以核酸滚环扩增中产生的焦磷酸根离子(PPi)为激活剂。当引物DNA和模板DNA、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dNTPs)、核酸连接酶SplintR及聚合酶phi29共存时,引发核酸滚环扩增反应,由于每个dNTP生成碱基的反应会产生一个PPi,所以伴随滚环扩增过程会有大量的PPi生成。基于PPi对Cu2+强的络合作用,HRP‑Cu2+中的Cu2+被PPi络合离去,从而恢复HRP的活性,完成酶开关的激活。该滚环扩增诱导酶开关激活的方法可联合HRP催化反应,能对可诱发滚环扩增反应的靶标分子进行比色、化学发光等检测,对高灵敏生物诊断方法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种柔性汗糖电化学传感器
    7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487064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210096858.7

    申请日:2022-01-26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nventor: 鞠熀先 吴洁 于倩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柔性汗糖电化学传感器,包括柔性基底和设置于其表面的葡萄糖传感电极、参比电极和对电极。葡萄糖传感电极是通过直接在柔性金电极表面滴涂含有多壁碳纳米管、普鲁士蓝纳米粒子和葡萄糖氧化酶的电极修饰液制备而成。本发明利用葡萄糖传感电极上的葡萄糖氧化酶对汗液中的葡萄糖进行氧化,生成的过氧化氢通过与普鲁士蓝纳米粒子反应,在电极上产生电流信号,再基于标准曲线法对汗液中的葡萄糖进行定量分析。本发明提供的柔性汗糖电化学传感器具有制备简单、成本低廉、产品性能好、适合大规模生产等优点,在可穿戴汗糖传感器件开发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一种带有pH校正的柔性汗液乳酸电化学传感器

    公开(公告)号:CN114487063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210096856.8

    申请日:2022-01-26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nventor: 鞠熀先 吴洁 于倩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有pH校正的柔性汗液乳酸电化学传感器,包括柔性基底和设置于其表面的乳酸传感电极、pH电极、参比电极和对电极。乳酸传感电极和pH电极是分别在两个独立的柔性金电极表面滴涂酶修饰液和H+选择性膜溶液制备而成。乳酸传感电极利用乳酸脱氢酶氧化汗液中的乳酸并与电极进行电子传递,产生电流信号,同时pH电极对汗液样本的pH进行测定,最后基于pH校正后的标准曲线对汗液中的乳酸进行定量分析。本发明提供的带有pH校正的柔性汗液乳酸电化学传感器具有制备简单、稳定性好、成本低廉、检测准确性高等优点,为可穿戴汗液生物传感器件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持。

    基于靶标激发金纳米粒子表面DNA循环的蛋白质荧光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828120B

    公开(公告)日:2021-07-30

    申请号:CN201910191414.X

    申请日:2019-03-12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靶标激发金纳米粒子表面DNA循环的蛋白质荧光分析方法。该分析方法的检测溶液包括修饰发卡DNA1的金纳米粒子Au‑DNA1、双链DNA识别探针DNA2/DNA3、单链DNA识别探针DNA4和核酸内切酶Nt.BbvCI。DNA1上标记有荧光染料,此荧光染料的荧光被金纳米粒子猝灭。当靶标蛋白存在时,可被识别探针夹心识别,基于邻位效应,DNA4取代DNA2与DNA3杂交,释放的DNA2与Au‑DNA1杂交,激活酶切位点,引发Nt.BbvCI对DNA1的酶切,使得荧光染料远离金纳米粒子表面恢复荧光,此酶切反应可在金纳米粒子表面循环进行,从而放大荧光信号,实现对靶标蛋白的灵敏定量分析。该分析方法操作简单、灵敏、普适性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基于邻位触击效应的均相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165999B

    公开(公告)日:2018-08-07

    申请号:CN201410190726.6

    申请日:2014-05-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种基于邻位触击效应的均相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该方法的检测溶液包括DNA1‑抗体1偶联物、DNA2‑抗体2偶联物、辅助DNA3、辅助DNA4、分子信标DNA5和限制性内切酶。目标蛋白质存在时,DNA1‑抗体1与DNA2‑抗体2形成夹心免疫复合物,使得分别与DNA1、DNA2杂交的DNA3、DNA4相互靠近,形成邻位触击复合物,与DNA5杂交打开其发卡结构,染料Cy5远离猝灭剂产生化学发光。复合物与DNA5形成的双链还能被内切酶识别,将DNA5剪切后打开新的DNA5,如此循环可在位放大发光,实现对目标蛋白质的高灵敏定量分析。该发明实现了蛋白质快速、步化检测,操作简单、普适性高。

    高灵敏可抛式多组分化学发光成像免疫传感器

    公开(公告)号:CN103575896B

    公开(公告)日:2015-09-23

    申请号:CN201210249219.6

    申请日:2012-07-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灵敏可抛式多组分化学发光成像免疫传感器。利用丝网印刷技术,在硅烷化载玻片上构建4×12阵列,通过在阵列点上包被不同捕获抗体,构建可抛式多组分免疫传感阵列。通过在金纳米粒子表面同时固定生物素化的捕捉DNA和多重G-四链体序列重复的信号DNA,利用G-四链体信号DNA与血红素结合形成DNA酶,制备多层DNA酶功能化金纳米粒子探针。基于夹心免疫分析,在传感阵列上形成夹心免疫复合物,通过生物素-亲和素反应,多层DNA酶功能化的金纳米粒子探针标记至不同免疫复合物上。利用DNA酶的过氧化物酶特性,催化化学发光底物H2O2-鲁米诺间的反应,获得灵敏化学发光信号,实现多种蛋白质的高灵敏图像免疫分析。该免疫传感器具有设计简单、成本低、灵敏度高、通量高、重现性好等优点,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一种对细胞内端粒酶活性原位成像的纳米探针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93078A

    公开(公告)日:2014-08-20

    申请号:CN201410193997.7

    申请日:2014-05-09

    Applicant: 南京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Q1/6818 C12Q2521/113 C12Q2543/10 C12Q2563/13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对细胞内端粒酶活性进行原位成像检测的纳米探针及其制备方法。纳米探针以金纳米粒子(AuNP)为载体,负载特殊设计的DNA分子信标(MB)。该MB为茎-环结构,并带有一个缺口,将整个DNA序列分为两段:较短的一段是端粒酶引物序列(TSP);较长的一段(1-MB)含环状结构,其茎部3’端的巯基可共价连接AuNP,5’端修饰荧光分子Cy5。由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Cy5的荧光被AuNP猝灭,纳米探针的荧光状态为“关”。将探针与细胞温育,探针进入细胞后,在细胞质内端粒酶的作用下,TSP被延长并发生内部链取代,使1-MB环被打开,导致Cy5离开AuNP表面,将荧光状态转换为“开”,进而利用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观察Cy5的荧光,可实现细胞内端粒酶活性的原位成像分析。该探针可区分肿瘤和正常细胞,还可用于监测细胞内端粒酶活性在端粒酶抑制药物作用下的变化,因此该发明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自动化进样分辨的化学发光多组分免疫检测系统及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545902B

    公开(公告)日:2014-01-08

    申请号:CN200810024426.5

    申请日:2008-03-24

    Inventor: 严枫 刘宏 鞠熀先

    Abstract: 一种自动化进样分辨的化学发光多组分免疫检测系统及分析方法。该检测系统的温育体系由试管(1)、搅拌子(2)、磁珠(3)和恒温磁力搅拌器(11)组成;多通道进样体系由进样通道(4)、磁铁(12)和玻璃管(13)组成;溶液传输体系由蠕动泵(14)、连接管(10)、多功能注射阀(15)和多位阀(16)组成;信号采集体系由检测通道(9)、平面镜(17)和光电倍增管(18)组成;该方法是在功能化的磁珠表面固定多种捕获抗体,和待测物以及示踪抗体特异性地反应,形成夹心复合物;用磁铁收集并洗去过量的酶标抗体后通入化学发光底物液,再将其顺序注射进检测通道进行检测。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重现性好灵敏度高和成本低等特点,可应用于临床诊断、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

    采用裂缝进样的便携式高效毛细管电泳芯片的设计和制作

    公开(公告)号:CN101424660B

    公开(公告)日:2012-01-04

    申请号:CN200710134527.3

    申请日:2007-10-31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nventor: 鞠熀先 翟春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裂缝进样的便携式高效毛细管电泳芯片。特征是①分离管道为熔硅石英毛细管;②基体为聚二甲基硅烷弹性体;③利用熔硅石英毛细管柱上构建的裂缝作为进样通道;④电化学检测的电极固定通道或槽直接成型在聚二甲基硅烷基体中。本发明制作的电泳芯片加工工艺简单,制作成本低廉;集合了石英玻璃芯片管道性能优良与聚二甲基硅烷等塑料芯片加工简单、成本低的优点;电极可以方便地在芯片基体上固定、对准分离管道和更换。本发明为制作便携式、低成本、用户友好的实用和商品化电泳芯片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途径,将在药物、食品、生化快速分离分析,海关、公安、法医现场快速检验、鉴定以及临床床旁快速检验等领域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