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悬架系统磁流变液阻尼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0371623C

    公开(公告)日:2008-02-27

    申请号:CN200410079249.2

    申请日:2004-09-16

    Applicant: 重庆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9/53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悬架系统磁流变液阻尼装置。该阻尼装置的磁场发生器由永磁体和电磁线圈组成,在磁场发生器的上部设计有导向器和阻尼调节器,其作用分别是确保阻尼通道为一均匀的环形通道和满足阻尼器复原过程阻尼大与压缩过程阻尼小的要求。电磁线圈中的电流按双向设计,实现对阻尼通道中磁场强度的控制,减小电磁线圈中的励磁电流,降低能源消耗,减小阻尼器的发热。本阻尼装置在未加控制的条件下,是一种与传统减振器特性相当的阻尼器,完全可以代替被动减振器使用,配上相应的电流控制器,可以实时调节悬架系统的阻尼特性,以提高汽车行驶安全性和平顺性。

    基于磁流变技术的汽车悬架系统阻尼匹配试验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758045A

    公开(公告)日:2006-04-12

    申请号:CN200510057350.2

    申请日:2005-10-26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磁流变技术的汽车悬架阻尼匹配试验方法及系统,它由簧上质量、簧下质量、弹簧和磁流变阻尼器、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外围的峰值检测模块切换模拟开关和反馈控制器组成的试验系统,试验前通过设置所需的磁流变阻尼器复原阻尼值、压缩阻尼值,得到相应的电压信号,当动作头上下运动对系统进行激励,由位移传感器检测活塞相对位移信号峰值,通过切换模拟开关将设置的复原阻尼值、压缩阻尼值相应的电压信号输入给反馈控制器做给定值,由反馈控制器控制流变阻尼器,使其达到所设置的复原阻尼值、压缩阻尼值,达到阻尼最优匹配。本发明可以减化阻尼匹配的试验强度,缩短试验周期,并达到阻尼最优匹配。

    一种测量磁流变液响应时间的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66499B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210567176.X

    申请日:2022-05-23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测量磁流变液响应时间的系统及方法。测量系统包括:旋转圆盘、电磁铁模块、样品容器、高速摄影机和刻度尺。当待测磁流变液样品处于电磁铁模块产生的磁场中时,出现磁性液体磁丘。可基于上述系统对磁流变液响应时间进行测量和计算。

    高灵敏度宽量程的层叠式压容传感器

    公开(公告)号:CN117782409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860247.6

    申请日:2023-12-3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灵敏度宽量程的层叠式压容传感器,包括上表面电极层以及下表面电极层;所述上表面电极层与下表面电极层之间设置有多层梯度压容传感层;所述多层梯度压容传感层包括第一梯度压容传感层、第二梯度压容传感层、…、第n梯度压容传感层;所述多层梯度压容传感层中相邻梯度压容传感层之间设置有夹层间电极;所述多层梯度压容传感层的灵敏度,从第一梯度压容传感层开始依次递减;所述多层梯度压容传感层的检测范围,从第一梯度压容传感层开始依次递增。本发明既能满足小压力时的高灵敏度检测,又满足了大压力下需要的更大检测范围,做到了灵敏度可调的同时也增大了检测范围。

    一种SiC负载LDH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作吸波防腐材料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963485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11043630.2

    申请日:2023-08-18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SiC负载LDH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作吸波防腐材料的应用。SiC负载LDH纳米复合材料为核壳结构,其中核为碳化硅纳米线,壳为第三金属掺杂的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基于SiCnw的质量,所述第三金属掺杂的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的负载量为43.1%‑168%。本发明通过调节复合材料中LDH壳的含量,以及在LDH中掺杂钴金属,形成三元LDH,来提高复合材料的微波吸收性能。此外,SiC负载LDH纳米复合材料的核壳结构,不仅能够为微波提供多重散射条件,还能作为物理屏障,延长腐蚀路径,作为迷宫效应,阻碍腐蚀介质的侵入。并且,LDH记忆效应和阴离子交换效应更能抵抗氯离子的侵入,实现轻质吸波防腐双功能一体化的应用。

    泥线位置在线监测磁流变液阻尼器

    公开(公告)号:CN116398571A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310355538.3

    申请日:2023-04-04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发明提供泥线位置在线监测磁流变液阻尼器。该阻尼器包括环形磁性浮子和若干个干簧管。所述磁性浮子包括环形永磁体以及包裹在环形永磁体外侧的复合包覆层结构。所述磁性浮子布置在上腔体中。所述磁性浮子套设在活塞杆上。所述磁性浮子的密度大于上层清液的密度,并小于下层混合液的密度。该在线监测装置针对活塞上方磁流变液沉降过程进行在线监测,浮子在追踪泥线高度变化时不受阻碍。通过监测干簧管的导通状态显示磁性浮子的高度位置,从而达到实时监测磁流变液沉降的目的。

    基于旋转电枢发电效应的自供电螺旋槽磁流变阻尼器

    公开(公告)号:CN116104898A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211740093.2

    申请日:2022-12-3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旋转电枢发电效应的自供电螺旋槽磁流变阻尼器,包括工作缸筒、发电组件和磁流变液,磁流变液设置于所述工作缸筒内,发电组件包括发电定子和发电转子,发电定子以可被驱动的沿工作缸筒的轴向滑动的方式设置于工作缸筒内,发电转子以可绕自身轴线转动且可轴向随动的方式套设于所述发电定子并位于工作缸筒内,发电转子的径向外表面沿轴向设置有阿基米德螺旋线,发电定子被驱动的滑动使得磁流变液沿所述阿基米德螺旋线流动并驱使所述发电转子绕轴线转动产生感应电流;本发明在工作耗散振动能量的同时,使得流体运动驱动发电转子转动发电,进而将部分振动能量转换成电能并储存。

    基于磁导率的磁流变阻尼器件沉降磁流变液浓度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09745A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2110296222.2

    申请日:2021-03-19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基于磁导率的磁流变阻尼器件沉降磁流变液浓度测量方法,步骤为:1)布置测试磁路结构;所述测试磁路结构具有激励线圈5和感测线圈;2)计算测试磁路结构中感测线圈的磁路总磁阻Rm;3)利用交流电源向磁路的激励线圈施加小幅值交变电流i(t);4)计算感测线圈的互感电动势;5)计算感测间隙中磁流变液的相对磁导率μm。本发明通过在阻尼器内缸底部布置测试磁路结构,基于互感变压器式传感原理,能够实时检测并计算出阻尼器中磁流变液的相对磁导率,从而为确定和判断磁流变阻尼器件内部磁流变液的沉降状态提供重要依据。

    基于磁性液体及混合现实的磁场演示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345634B

    公开(公告)日:2021-01-19

    申请号:CN201811254611.3

    申请日:2018-10-26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磁性液体及混合现实技术的磁场演示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拍摄磁性液体演示仪所展示的图像;s2.将所述图像中山状结构的“山峰”进行识别,并计算“山峰”数量和每一“山峰”的高度;s3.对每一个“山峰”所在区域的磁场强度分配磁感线,使该区域的磁感线数量占磁感线总数量的比例与该“山峰”的高度占“山峰”总高度的比例一致;s4.将磁感线与原始图像进行叠加后,通过显示器进行演示;其中装置包括磁性液体演示仪、小景深摄像机、上位机和显示器;本发明利用混合现实技术实现磁场分布结合磁性液体相变形态的直观展示,以实现对磁场分布的良好演示。

    磁流变弹性体的响应时间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940586A

    公开(公告)日:2020-03-31

    申请号:CN201911277046.7

    申请日:2019-12-12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流变弹性体的响应时间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该装置包括夹具安装座以及安装在夹具安装座上的夹具组件;通过夹持组件对待检样品施加拉伸作用力或/和压缩作用力或/和剪切作用力;再通过采集待检样品受到的作用力信息以及待检样品在该作用力下的电阻值变化信息,并计算作用力以及电阻值变化规律之间的时间差值,并根据时间差值得到样品的响应时间。本发明通过检测待检样品的受力情况以及电阻变化情况,直接获取磁流变弹性体本身的响应时间,最大可能地避免了检测装置的电气响应时间以及机械响应时间对磁流变弹性体响应时间检测的影响;并且该发明不再依据微观模型理论计算响应时间,不受模型误差限制,准确度和可靠度较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