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摆动梳齿状振动筛式花生收获机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612878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11018848.2

    申请日:2016-11-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D29/00 A01D3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摆动梳齿状振动筛式花生收获机,包括机架及设置于机架后方的后轮,所述机架前侧设有用于挖掘泥土中花生的挖掘铲,所述挖掘铲的后方设有振动筛,所述振动筛上连接有摇杆,所述摇杆与机架铰接并由驱动装置驱动摆动,所述机架在振动筛的上方对称设有两个梳齿状的扰动件,所述扰动件均包括一端铰接在机架上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下方竖直延伸有若干根尖刺,所述支撑杆均经电动机构驱动摆动。该双摆动梳齿状振动筛式花生收获机的结构简单,能够铲起花生并实现花生与泥土的更好分离。

    一种基于ARM和MCU的喷药机器人实时控制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383520A

    公开(公告)日:2017-02-08

    申请号:CN201611082656.8

    申请日:2016-11-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5D1/024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ARM和MCU的喷药机器人实时控制系统及方法,包括图像分析系统、导航控制系统以及上位机,所述上位机与所述图像分析系统相连,所述图像分析系统与所述导航控制系统相连;所述图像分析系统包括ARM Cortex-A8处理单元以及与其相连的触摸显示屏、移动电源模块、图像采集模块;所述导航控制系统包括嵌入式MCU以及与其相连的编码器、步进电机。本发明可实现实时对图像进行处理并得到相应的控制参数,由MCU实现对电机的实时控制电机转向动作。

    一种菱形四轮可避稻茬再生稻收割机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993376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610603787.X

    申请日:2016-07-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D41/06 A01D41/127 A01D67/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菱形四轮可避稻茬再生稻收割机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底盘和控制系统,所述底盘前端设置有收割稻穗的割台和对稻穗进行脱粒的脱粒装置,所述底盘底部两端设置有位于同一直线上的驱动轮和导向轮,所述驱动轮位于前端,导向轮位于后端,或驱动轮位于后端,导向轮位于前端;所述底盘底部两侧分别设置有位于同一直线上的辅助轮,以使驱动轮、导向轮和两个辅助轮呈菱形布置,所述底盘底部两侧分别设置有外套筒,所述外套筒外设置有电机。本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该棱形四轮布置使收割机行走与避稻茬更稳。

    纳米纤维静电纺丝平板抽插式收集器

    公开(公告)号:CN102367593B

    公开(公告)日:2013-08-07

    申请号:CN201110387365.0

    申请日:2011-11-30

    Inventor: 任金波 张翔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纤维静电纺丝平板抽插式收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盒体,所述绝缘盒体底部两旁侧设置有一对用于安装平板抽插框体的导槽,所述平板抽插框体的两旁侧分别设置有一楔形槽道,所述楔形槽道内设置有一用于压紧纳米纤维静电纺丝附着基布两旁侧的楔形压条,所述基布的上方绝缘盒体内设置有一电极板。本发明的设计合理、使用相当方便,且整机结构简单,造价较低,实用性强。

    纳米纤维静电纺丝滚筒式收集器

    公开(公告)号:CN102493001A

    公开(公告)日:2012-06-13

    申请号:CN201110387376.9

    申请日:2011-11-30

    Inventor: 张翔 任金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纤维静电纺丝滚筒式收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端部垂直连接在竖向支撑模块一侧部上的空心轴,所述支撑模块的另一侧部上设置有与纺丝设备上的导轨连接的滑块,所述空心轴的另一端部上设置有轴套,该轴套的外侧面设置有用于封住空心轴端头的封板,位于空心轴内腔的封板内侧面上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穿出封板外侧面,所述轴套经设置在其上的轴承与非金属外端盖连接,所述非金属外端盖的中部经联轴器与电机输出轴的伸出端传动连接,所述非金属外端盖的外缘部经一环形的金属端板与一套置在空心轴外侧的具有导电性滚筒的一侧部固连,所述金属端板接地,用于制造电极的负极。本发明的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且紧凑,通过驱动具有导电性的滚筒旋转,实现对其下方纳米纺丝的收集。

    用于静电纺丝设备中的低速传动带式收集器

    公开(公告)号:CN102493000A

    公开(公告)日:2012-06-13

    申请号:CN201110387346.8

    申请日:2011-11-30

    Inventor: 任金波 张翔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静电纺丝设备中的低速传动带式收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收集模块、传动模块以及支撑模块,所述收集模块包括前板、与前板相平行的后板以及用于定位连接前板和后板的定位连接组件,所述前板和后板之间设置有至少一根主动轮轴和至少一根从动轮轴或只设置有多根主动轮轴;所述传动模块包括与后板相连接的电机座和电机,所述电机经小同步轮、同步带和大同步轮带动主动轮轴旋转;所述支撑模块包括与后板相连接的支撑板以及与支撑板相连接的导轨或滑块;所述前板和后板之间还设置有隔热板和用于形成高压电场的一个极板。本发明可以实现纳米纤维静电纺丝的低速收集,收集效率高、效果好,纳米纤维膜的厚度均匀、质量稳定。

    一种旋转自推式稀泥育秧制浆机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889723B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1711431303.9

    申请日:2017-12-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转自推式稀泥育秧制浆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行走轮,所述行走轮包括外筒,所述外筒的内部设有经电动机构驱动旋转的绞龙,所述外筒的周部设有带滤网的进泥孔,所述外筒的外端部设有出浆口,所述出浆口上设有带小孔的隔板。该旋转自推式稀泥育秧制浆机的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带滤网的进泥孔能够阻止大石块进入筒内,田泥在绞龙的旋转自推式输送下被不断的稀化、浆化,操作方便,打泥效率高,打泥效果好,能够很好满足育秧的要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甩浆式水稻稀泥育秧制浆机及其工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548952B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1711037072.3

    申请日:2017-10-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甩浆式水稻稀泥育秧制浆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甩浆轮,所述甩浆轮上间隔布置有若干片甩浆叶片,所述甩浆轮的中部向外伸出有用以承接从甩浆叶片甩出的泥浆的承浆盘,所述承浆盘的外侧伸出有用以承接从承浆盘内流出的泥浆的滤浆盘;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甩浆式水稻稀泥育秧制浆机的工作方法。本发明结构设计简单、合理,采用甩浆轮进行甩浆,结合承浆盘、滤浆盘将水田畦沟中的泥浆过滤后洒向秧床中,高效便捷,易于使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种适用于外开门的顶门器及其工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372358A

    公开(公告)日:2019-02-22

    申请号:CN201811340521.6

    申请日:2018-11-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外开门的顶门器及其工作方法,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设有插入门底部缝隙的插片部和与插片部的一端相垂直的并在插片部插入门底部缝隙后贴合在门外侧的垂直部,所述插片部的另一端可拆设置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上端中部螺接有与垂直部相垂直的螺杆,所述螺杆上靠近垂直部的一端连接有用以贴合在门内侧的顶紧块,螺杆上还转动连接有与螺杆相垂直的并用以顶住墙体内侧的撑杆,所述撑杆与螺杆之间设有旋转锁止机构。本发明结构简单、合理,撑杆与螺杆之间通过旋转锁止机构来控制锁止与松开,不仅使用方便,而且锁止时撑杆无法转动,使得外人无法从外撬开顶门器,具有良好的顶门效果,保证了安全。

    可伸缩式梳剪荔枝采摘杆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432460A

    公开(公告)日:2018-08-24

    申请号:CN201810438533.6

    申请日:2018-05-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伸缩式梳剪荔枝采摘杆及其使用方法,包括伸缩杆、固定板、转动板、齿形板,伸缩杆内设翻转拉线、剪切拉线,伸缩杆上设翻转手柄、剪切手柄,伸缩杆上端与固定板连接,固定板与转动板铰接,齿形板与转动板连接,齿形板上由左至右均布若干突齿部,相邻的突齿部之间形成齿槽,突齿部上侧面均设弧形刀,弧形刀下部与齿形板铰接,齿形板下部设与弧形刀的下端部一一对应的弧槽,弧形刀下端与联动杆相连,弧形刀下端设销柱,销柱设置于与该弧形刀对应的弧槽内,联动杆一端经弹簧连接齿形板,联动杆另一端经剪切拉线连接剪切手柄,转动板前侧面经翻转拉线连接翻转手柄,本发明作业灵活、工作空间要求小、采摘效率高及对果树损伤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