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冷却的轴向轴承座、自冷却轴向轴承结构和电机

    公开(公告)号:CN118564566A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10792646.1

    申请日:2024-06-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冷却的轴向轴承座、自冷却轴向轴承结构和电机,轴向轴承座包括:轴向第一端面和轴向第二端面,在轴向第一端面与轴向第二端面之间的轴向轴承座的内部还设置有热管通道,热管通道内部设置有流体,轴向轴承座上具有蒸发端和冷凝端;在热管通道的外周还设置有吸附结构,吸附结构与热管通道相接,且吸附结构能够将与冷凝端相对处冷却成的液体吸附,并能将液体导流至热管通道中与蒸发端相对的位置。根据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在外部设置热管结构的方案极大提高了对轴向轴承座和轴向轴承的散热冷却能力;还通过轴承座外周设置的端盖处开设的通道,能同时对轴承座上的气体通道提供冷却气体以及对气体轴承提供用于支承和冷却的气体。

    一种自冷却的径向轴承座、自冷却径向轴承结构和电机

    公开(公告)号:CN118499366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792663.5

    申请日:2024-06-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冷却的径向轴承座、自冷却径向轴承结构和电机,径向轴承座包括:径向外周壁和径向内周壁,在径向外周壁与径向内周壁之间的径向轴承座的内部还设置有热管通道,热管通道内部设置有流体,热管通道的下端形成为蒸发端,上端形成为冷凝端;在热管通道的内周和/或外周还设置有吸附结构,吸附结构与热管通道相接,吸附结构能将冷凝端处变成的液体吸附,并将液体导流至蒸发端。根据本发明能防止向上流动的气体与向下流动的液体之间发生混合作用,提高气体和液体的流动循环率,提高轴承座的散热能力或冷却能力;本发明还通过轴承座外周设置的端盖处开设的通道,能同时对轴承座提供冷却气体以及对气体轴承提供支承和冷却的气体。

    气体动压轴承组件和气悬浮电机
    6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110728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410355721.8

    申请日:2024-03-27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气体动压轴承组件和气悬浮电机。该气体动压轴承组件包括电机组件,包括有电机定子和电机转子,所述电机定子包括轴向端的线包;轴承座组件,包裹所述线包;气体动压轴承定子,设在所述轴承座组件的外侧面上,且与所述线包位置对应设置;气体动压轴承转子,设在所述电机转子的转轴上,且与所述气体动压轴承定子匹配设置。本申请设置对定子线包进行包覆的轴承座组件,且将气体动压轴承定子设在与线包相对应的轴承座组件的壁面上,使得气体动压轴承定子与电机组件可为一体加工成型,减少了电机零件和安装操作步骤,相应提高了气体动压轴承的安装精度。

    一种径向轴承组件及具有该径向轴承组件的电机

    公开(公告)号:CN117989228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410397931.3

    申请日:2024-04-0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径向轴承组件及具有该径向轴承组件的电机,径向轴承组件包括第一径向轴承以及保护轴承;第一径向轴承穿设在转子上;保护轴承包括第一轴承定子和穿设在转子上的第一轴承转子,第一轴承定子和第一轴承转子之间构成气体动压轴承,第一轴承转子能够在第一径向轴承与转子接触前代替第一径向轴承失效。在第一径向轴承与转子接触前,第一轴承定子和第一轴承转子的轴承间隙会更小或接触磨损,从而代替第一径向轴承失效,避免转子系统故障,提高转子系统的稳定性和轴承使用寿命。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混合励磁电机

    公开(公告)号:CN108429421B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1810529473.9

    申请日:2018-05-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混合励磁电机,包括机壳以及设置于机壳内的转子铁芯和定子铁芯,定子铁芯分为上下两部分,三相绕组通过上下定子铁芯进行绕制,在上下两部分定子铁芯之间设置绕有直流励磁绕组的导磁支架。本发明应用于新能源驱动电机领域的混合励磁电机,除了具有混励电机调速性能好、抗退磁能力强、材料利用率高、效率高的特点外,定子上设置的导磁支架可有效降低混励电机定子结构的复杂性,降低定子铁芯加工难度;而导磁支架机械强度优于定子铁芯,可有效降低定子组件在绕制三相绕组时变形的风险;并当导磁支架外径大于定子外径时,可有效提高励磁绕组绕制的空间,从而提高电励磁的比例。

    一种径向动压气浮轴承、电机和空压机

    公开(公告)号:CN117028418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1066556.6

    申请日:2023-08-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动压气体轴承技术领域,它涉及一种径向动压气浮轴承、电机和空压机,径向动压气浮轴承包括轴承座和拱箔,拱箔用于设置在轴承座上、且对转子提供支撑;拱箔具有两个以上的拱箔段,各拱箔段沿轴承座的轴向依次排布,且各拱箔段均可相对轴承座拆卸。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各拱箔段沿轴承座的轴向和周向呈阵列排布,可以根据需求在轴向和周向上设置具有不同刚度的拱箔段,实现了拱箔在轴向和周向的变刚度,有利于差异化轴承压力,协调拱箔变形,提升轴承性能;另外,拱箔的可拆卸组装方式可以大幅减低轴承的组装精度要求和异常变形时的更换成本。当拱箔发生损坏时只需更换受损部分即可,不需要整体更换,节省成本,延长设备的整体寿命。

    一种转子组件和电机
    6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013743A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310927668.X

    申请日:2023-07-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转子组件和电机,转子组件包括:转轴和气体轴承,转轴包括轴向端面、气体引导区一和承载区,承载区位于转轴的外周面且用于与气体轴承相接,气体引导区一位于转轴的外周面且与轴向端面相接,承载区与气体引导区一相接;轴向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引气槽,气体引导区一上设置有第二引气槽,第一引气槽能够引入外部气体,第二引气槽的一端与第一引气槽连通、另一端能够将气体引导至承载区,并进入转轴与气体轴承之间的间隙中。根据本发明能引入并增压气体进入径向旋转系统内部,提高了气体轴承的吸气流量,防止进气堵塞,提高轴承的承载力,解决了现有箔片气体动压轴承在高转速因进气堵塞导致轴承与转轴抱死致使电机失效的问题。

    一种电机、压缩机
    6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827031A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311038834.7

    申请日:2023-08-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从而提供一种电机、压缩机,其中电机包括,壳体,壳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盖体,另一端设置有第二盖体,壳体、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形成中空空腔结构;定子,定子设置在壳体内,定子内套设有主轴;主轴包括套体,套体内设置有转子磁钢和短轴,第一盖体至少部分套设在套体内,第一盖体与套体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一轴承,第二盖体至少部分套设在套体内,第二盖体与套体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二轴承,沿套体的轴向,第一盖体、转子磁钢、短轴和第二盖体依次位于套体内,且,短轴依次穿过第二盖体后至少部位伸出第二盖体。根据本发明,要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支撑轴承装配在电机主轴外圈的两侧,导致电机的体积增大缺陷,提高电机的实用性。

    一种电机、车辆
    6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977656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623435.6

    申请日:2022-06-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机、车辆,其中的电机,包括壳体以及处于所述壳体底部的冷却箱,所述冷却箱包括导热筋,所述导热筋外壁面设置有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用于流通所述电机内的润滑油,所述导热筋为中空腔体结构,所述腔体为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内流通的冷却水能够与所述第一通道内流通的所述润滑油热交换。根据本发明,采用冷却箱代替现有技术中的板式换热器对高温润滑油进行冷却,降低了冷却成本,同时,采用将冷却箱处于电机壳体底部,节省了安装空间,冷却箱内设置导热筋,将冷却箱内部空间结构分为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二通道的冷却水对第一通道的润滑油进行冷却,满足了冷却效果。

    电机转子组件、电机、车辆
    7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598078A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2210277874.6

    申请日:2022-03-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机转子组件、电机、车辆,其中的电机转子组件,包括:转轴,其为具有中心密封空间的中空轴套结构;转子铁芯,套装于所述转轴的外周壁上;所述转子铁芯上构造有第一冷却流道,所述转轴的轴壁上具有过流孔,所述转轴还具有能够将外部冷却液引入所述中心密封空间内的冷却液引入结构,所述外部冷却液被引入所述中心密封空间后经由所述过流孔进入所述第一冷却流道并从所述转子铁芯流出。根据本发明,能够经由所述转轴的中空轴套结构将外部冷却液引入所述转子铁芯的内部,从而能够实现对转子铁芯的高效冷却散热,有效防止由于转子铁芯冷却不足带来的升温,进而有效防止转子铁芯内设置的磁钢的高温退磁现象发生,提高电机性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