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705000A
公开(公告)日:2020-09-25
申请号:CN202010712932.4
申请日:2020-07-23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IPC: C12N1/02 , C12N1/20 , C02F3/34 , C12R1/01 , C02F101/32 , C02F103/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筛选可萃取性石油烃降解菌的方法及其应用,用于处理采油废水中的石油烃污染物,属于石油水环境污染修复技术领域。选取水体中3种典型的可萃取性石油烃(十四烷、十六烷和二十六烷)为目标污染物,对照组以葡萄糖作为易于利用的碳源和能源物质。利用2,6-DCPIP显色反应和菌种生长曲线,判断菌种对石油烃污染物的耐受性和可降解性。本发明所需筛菌时间短,实验中使用的药剂数量少且操作简单。可以实现对石油烃降解菌的快速筛选,为处理采油废水中的石油烃污染物提供尽可能多的菌种资源。
-
公开(公告)号:CN108217941B
公开(公告)日:2020-02-18
申请号:CN201810010338.3
申请日:2018-01-05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外产电内汇式水流人工湿地污水净化系统。包括双层池体、进水管、多孔布水管、多孔集水管、可旋转弯头、U型排水管和水生植物。双层池体包括非产电内层和产电外层。污水首先进入产电外层底部,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被产电微生物降解并释放电子;水流向上流动,到产电外层顶部,发生硝化、反硝化脱氮过程。水流向中心汇流进入内层区,通过调节可旋转弯头改变U型排水管的倾斜程度,加快复氧,并通过过滤、吸附、共沉淀等作用进一步去除水中磷等污染物。本发明将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与传统人工湿地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将高效有机碳代谢、微生物脱氮及吸附共沉淀除磷过程紧凑的控制在同一个人工湿地中。
-
公开(公告)号:CN108191063B
公开(公告)日:2019-11-26
申请号:CN201810010491.6
申请日:2018-01-05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周导式菌藻一体微生物燃料电池生态水体净化系统。包括进水管、多孔布水管、双层池体、多孔集水管、可旋转弯头和U型排水管和水生植物;双层池体包括非产电内层、产电外层和自由水层;产电外层与非产电内层底部分隔,顶部相连通形成自由水层,产电外层与进水相连,填充导电颗粒填料,颗粒填料顶部设自由水层,里面生长水生藻类;水从自由水层上方溢流进入非产电内层后经U型排水管流出系统,非产电内层填充非导电颗粒填料。本发明将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与传统生态水体净化技术集成,将产电微生物与水藻的净化功能相耦合,整个过程无能耗,无外接电路,特别适用于以碳氮磷为污染物的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的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10201649A
公开(公告)日:2019-09-06
申请号:CN201910494289.X
申请日:2019-06-09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IPC: B01J20/26 , B01J20/28 , B01J20/30 , C02F1/28 , C02F10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硅藻土表面As(Ⅲ)离子印迹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通过采用预吸附-后交联聚合的表面印迹法,将壳聚糖对As(Ⅲ)离子进行预吸附,再依次加入硅藻土、γ-(2,3-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环氧氯丙烷进行交联聚合反应12-18h,经干燥-洗脱-干燥,制得硅藻土表面As(Ⅲ)离子印迹吸附材料,能够用于水溶液中As(Ⅲ)离子的选择性去除。本发明制备的硅藻土表面As(Ⅲ)离子印迹吸附材料成本低、环保、对模板离子具有高选择性、高识别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238948A
公开(公告)日:2019-01-18
申请号:CN201810977111.6
申请日:2018-08-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检测海洋沉积物中微塑料密度分布的方法,属于微塑料在沉积物样品的检测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测水环境沉积物中微塑料密度分布的方法,采用0.9~1.2g/cm3的NaCl和1.20~1.55g/cm3KI溶液对样品进行分别浮选处理,弥补单一浮选液对微塑料分离种类的限制以及高密度浮选的预处理成本,可分离高密度的微塑料;通过显微镜目检出疑似微塑料颗粒,再进行显微-傅里叶红外分析,提高了单一鉴别的准确性。通过计算微塑料的密度分布准确性高,简单易行,可适用于多种水环境沉积物中的密度分布特征的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08862601A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810656943.8
申请日:2018-06-25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2F3/32 , G01N27/04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生态过滤系统监测堵塞的方法。建立一个生态过滤系统包括布水区、滤池、水生植物、堵塞监测杆、导线、环状铜电极和集水区,在滤池中安装堵塞监测杆,并且堵塞监测杆离滤池边界的距离大于20cm;如果滤池是长方形,则沿长边方向安装2‑4根堵塞监测杆,如果滤池是正方形,则各边分别安装2根堵塞监测杆;堵塞监测杆上安装环状铜电极,分别用导线连接,用井间电阻率成像仪器分别连接上两个相近的堵塞监测杆;每间隔3‑6个月时间,进行电阻率监测,通过电阻率的变化来反映堵塞范围和程度。本发明设计简单,经济易行,可实现生态过滤系统的精确监测,为污水的处理和运行维护以及生态过滤系统的持续、高效运行提供技术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06591424B
公开(公告)日:2018-09-14
申请号:CN201611171166.5
申请日:2016-12-17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羊角月牙藻测试采油废水生物毒性的方法。以采油废水为测试废水,以羊角月牙藻为测试生物,以96孔微孔板为载体;通过96孔微孔板加样分析方法,加样96h后采用多功能酶标仪测试681nm处羊角月牙藻的吸光值;利用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吸光值来计算羊角月牙藻的生长抑制率,使用毒性单位分级评价法,判断采油废水的生物毒性。本发明方法操作简单,方便快捷,重现性好,能够广泛适用于测试采油废水的毒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059249A
公开(公告)日:2018-05-22
申请号:CN201810010337.9
申请日:2018-01-05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IPC: C02F3/30 , C02F3/32 , C02F3/00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外产电内汇式水流人工湿地污水净化方法。建立一个人工湿地,包括双层池体、进水管、多孔布水管、多孔集水管、可旋转弯头、U型排水管和水生植物。双层池体包括非产电内层和产电外层。产电外层与进水管相连,产电外层内填充导电颗粒填料。非产电内层与出水相连,非产电内层内填充非导电颗粒填料,填料上种植水生植物。产电外层的底部设置环形结构的多孔布水管,多孔布水管与进水管相连;非产电内层底部铺设环形结构多孔集水管,多孔集水管与U型排水管相连,U型排水管底部安装可旋转弯头。本发明将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与传统人工湿地结合在一起,将高效有机碳代谢、微生物脱氮及吸附共沉淀除磷过程控制在同一个人工湿地中。
-
公开(公告)号:CN105502672B
公开(公告)日:2017-12-12
申请号:CN201610020188.5
申请日:2016-01-13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IPC: C02F3/32 , C02F3/02 , C02F3/00 , C02F101/16 , C02F101/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旁侧微氧微生物燃料电池人工湿地水体净化方法。污水由底部进水管流入,经布水区后向上分流为两部分,一部分流入阳极区,另一部分流入曝气硝化区。流入阳极区的有机物被产电微生物氧化释放电子和质子,其中电子通过导电填料向上传导至阴极区,质子通过污水向上传导至阴极区。曝气硝化区中布设微曝气系统,将流入该区污水中的有机氮及氨氮氧化为硝态氮并继续向上汇入阴极区,在阴极区内作为电子受体与阳极区传导过来的电子发生反应,经集水区后由出水管流出。本发明将阳极区产生的电子在床体内部传导,并通过旁侧微曝气形式,将污水中的有机氮及氨氮转化为硝态氮作为阴极区的电子受体发生反硝化作用,对废水进行处理,能够取得很好的净化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6477718A
公开(公告)日:2017-03-08
申请号:CN201610566001.1
申请日:2016-07-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YB-7菌株厌氧降解处理采油废水的方法。采用平板涂布法进行微生物菌种的分离,分离培养基为强化梭菌培养基,将活性污泥经过梯度稀释后选择10-6~10-8浓度的菌液涂布于强化梭菌培养基中,恒温厌氧培养,然后挑选长势好、形态各异的单菌落,分别采用划线培养法接种于新的强化梭菌培养基中,恒温厌氧培养,并进行三次纯化培养,得到YB-7菌株,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在新的强化梭菌培养基中恒温厌氧培养富集,制得富集菌液,接种到采油废水中,在37℃下恒温厌氧培养96h,即完成对采油废水的厌氧降解处理。本发明方法操作过程方便快捷,对采油废水的TOC降解效果良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