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773905A
公开(公告)日:2018-11-09
申请号:CN201810656939.1
申请日:2018-06-25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IPC: C02F3/3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2F3/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监测堵塞的生态过滤系统。包括布水区、滤池、水生植物、堵塞监测杆、导线、环状铜电极和集水区,滤池的两侧分别与布水区和集水区相连,滤池的上方种有水生植物;在滤池中安装堵塞监测杆,并且堵塞监测杆离滤池边界的距离大于20cm;堵塞监测杆上安装环状铜电极,并分别用导线连接,用井间电阻率成像仪器分别连接上两个相近的堵塞监测杆;每间隔3-6个月时间,进行电阻率监测,通过电阻率的变化来反映堵塞范围和程度。本发明设计简单,经济易行,可实现生态过滤系统的精确监测,为污水的处理和运行维护以及生态过滤系统的持续、高效运行提供技术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08862601A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810656943.8
申请日:2018-06-25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2F3/32 , G01N27/04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生态过滤系统监测堵塞的方法。建立一个生态过滤系统包括布水区、滤池、水生植物、堵塞监测杆、导线、环状铜电极和集水区,在滤池中安装堵塞监测杆,并且堵塞监测杆离滤池边界的距离大于20cm;如果滤池是长方形,则沿长边方向安装2‑4根堵塞监测杆,如果滤池是正方形,则各边分别安装2根堵塞监测杆;堵塞监测杆上安装环状铜电极,分别用导线连接,用井间电阻率成像仪器分别连接上两个相近的堵塞监测杆;每间隔3‑6个月时间,进行电阻率监测,通过电阻率的变化来反映堵塞范围和程度。本发明设计简单,经济易行,可实现生态过滤系统的精确监测,为污水的处理和运行维护以及生态过滤系统的持续、高效运行提供技术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208732735U
公开(公告)日:2019-04-12
申请号:CN201820973068.1
申请日:2018-06-25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IPC: C02F3/3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监测堵塞的生态过滤装置。包括布水区、滤池、水生植物、堵塞监测杆、导线、环状铜电极和集水区,滤池的两侧分别与布水区和集水区相连,滤池的上方种有水生植物。在滤池中安装堵塞监测杆,并且堵塞监测杆离滤池边界的距离大于20cm;堵塞监测杆上安装环状铜电极,并分别用导线连接,用井间电阻率成像仪器分别连接上两个相近的堵塞监测杆;每间隔3-6个月时间,进行电阻率监测,通过电阻率的变化来反应堵塞范围和程度。本实用新型设计简单,经济易行,可实现生态过滤系统的精确监测,为污水的处理和运行维护以及生态过滤系统的持续、高效运行提供技术保障。(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