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163982B
公开(公告)日:2019-11-26
申请号:CN201810010493.5
申请日:2018-01-05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IPC: C02F3/32 , C02F3/34 , C02F3/30 , C02F3/00 , C02F10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导式菌藻一体微生物燃料电池生态水体净化系统。包括进水管、双层池体、多孔集水管、水生植物、可旋转弯头和U型排水管;双层池体包括产电内层、非产电外层和自由水层;自由水层中生长水生藻类;污水进入产电内层区底部,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被产电微生物降解。水流向上流动,发生硝化、反硝化脱氮。水流由自由水层上方的过水孔进入非产电外层,加快复氧;非产电外层通过填料的过滤作用截留自由水层中的水生藻类,同时进一步去除水中污染物。本发明将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与传统生态水体净化技术集成,并将产电微生物与水藻的净化功能相耦合,将高效有机碳代谢、氮磷的去除紧凑的控制在同一个生态水体净化系统中。
-
公开(公告)号:CN108059248B
公开(公告)日:2019-11-26
申请号:CN201810010325.6
申请日:2018-01-05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IPC: C02F3/30 , C02F3/32 , C02F3/00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导式菌藻一体微生物燃料电池生态水体净化方法。建立一个生态水体净化系统,包括进水管、双层池体、多孔集水管、水生植物、可旋转弯头和U型排水管;双层池体包括产电内层、非产电外层和自由水层;自由水层中生长水生藻类;污水进入产电内层区底部,污水中有机污染物被产电微生物降解。水流向上流动,发生硝化、反硝化脱氮。水流由自由水层上方的过水孔进入非产电外层,加快复氧;非产电外层通过填料的过滤截留自由水层中水生藻类,进一步去除水中污染物。本发明将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与传统生态水体净化技术集成,并将产电微生物与水藻的净化功能相耦合,将高效有机碳代谢、氮磷的去除紧凑的控制在同一个生态水体净化系统中。
-
公开(公告)号:CN108609739A
公开(公告)日:2018-10-02
申请号:CN201810656956.5
申请日:2018-06-25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埋多监测杆的堵塞原位监测人工湿地。预埋多监测杆的堵塞原位监测人工湿地包括有布水区、主体填料区、水生植物、堵塞监测杆、导线、环状铜电极和集水区,在表面积大于50m2的人工湿地中固定安装6根以上的堵塞监测杆,每根堵塞监测杆上安装环状铜电极,环状铜电极间距5-10cm,并分别用导线连接;主体填料区上方种植有水生植物,所述水生植物为美人蕉、芦苇、梭鱼草、菖蒲中的一种。本发明针对人工湿地堵塞区域的监测,能填补大中型人工湿地堵塞精确监测的空白;该人工湿地通过推广,将为大中型人工湿地的处理、运行维护以及人工湿地的持续、高效运行提供技术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05137490B
公开(公告)日:2018-09-11
申请号:CN201510538727.X
申请日:2015-08-28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IPC: G01V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线电源供电与测量技术定位人工湿地堵塞区域的方法。以堵塞填料区域及未堵塞填料区域的电流差异为基础,采用提出的“线电源供电与测量两极装置技术”,采集获得各测线相邻测点之间的电流值,然后把采集的电流值绘制成电流曲线和电流平面等值线图;最后通过分析各测线电流曲线和电流平面等值线特征,达到探测人工湿地堵塞区域的目的。该线电源供电与测量技术不仅是探测人工湿地堵塞区域的独创方法,并且是直流电法测量的独创方法,可填补人工湿地堵塞区域线电源供电与测量探测技术空白。该技术通过推广,将为人工湿地的持续、高效运行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08191063A
公开(公告)日:2018-06-22
申请号:CN201810010491.6
申请日:2018-01-05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周导式菌藻一体微生物燃料电池生态水体净化系统。包括进水管、多孔布水管、双层池体、多孔集水管、可旋转弯头和U型排水管和水生植物;双层池体包括非产电内层、产电外层和自由水层;产电外层与非产电内层底部分隔,顶部相连通形成自由水层,产电外层与进水相连,填充导电颗粒填料,颗粒填料顶部设自由水层,里面生长水生藻类;水从自由水层上方溢流进入非产电内层后经U型排水管流出系统,非产电内层填充非导电颗粒填料。本发明将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与传统生态水体净化技术集成,将产电微生物与水藻的净化功能相耦合,整个过程无能耗,无外接电路,特别适用于以碳氮磷为污染物的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的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14560565B
公开(公告)日:2023-04-21
申请号:CN202210192326.3
申请日:2022-03-01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IPC: C02F3/32 , C02F3/30 , B01D53/85 , B01D53/72 , B01D53/56 , C02F101/38 , C02F101/30 , C02F10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碳中和人工湿地污水净化系统,涉及污水处理系统技术领域,包括非饱和态及饱和态两段人工湿地,中间由配水渠连接。非饱和段人工湿地床体中从上至下依次设置N2O拦截转化层,硝化层,CH4气体拦截转化层,有机物降解层,床体表面设置进水槽,底部设置集水管;出水经配水渠后进入饱和态人工湿地段,饱和态人工湿地段从上至下依次设置N2O拦截转化层,反硝化层,CH4气体拦截转化层,床体末端设置总出水管,非饱和段水位高于饱和段水位,保证污水自流通过系统;本发明公开的碳中和人工湿地污水净化系统实现了污水生态治理过程中的温室气体减排。
-
-
公开(公告)号:CN111302498A
公开(公告)日:2020-06-19
申请号:CN202010293348.X
申请日:2020-04-15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 广西恒晟水环境治理有限公司
IPC: C02F3/30 , C02F3/32 , C02F101/16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工湿地污水净化系统。所述人工湿地污水净化系统包括:主体填料床以及分流结构单元;所述分流结构单元内嵌于所述主体填料床内;所述主体填料床包括上层的非饱和好氧区以及下层的饱和缺氧区;所述分流结构单元包括进水通道、饱和厌氧区、散流复氧板;所述进水通道设于所述饱和厌氧区的底部,所述散流复氧板设于所述饱和厌氧区的顶部;所述主体填料床用于种植湿生和/或陆生植物;所述饱和厌氧区用于种植湿生挺水植物。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人工湿地污水净化系统能够提高污染物净化负荷,同时减少占地面积。
-
公开(公告)号:CN108217941B
公开(公告)日:2020-02-18
申请号:CN201810010338.3
申请日:2018-01-05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外产电内汇式水流人工湿地污水净化系统。包括双层池体、进水管、多孔布水管、多孔集水管、可旋转弯头、U型排水管和水生植物。双层池体包括非产电内层和产电外层。污水首先进入产电外层底部,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被产电微生物降解并释放电子;水流向上流动,到产电外层顶部,发生硝化、反硝化脱氮过程。水流向中心汇流进入内层区,通过调节可旋转弯头改变U型排水管的倾斜程度,加快复氧,并通过过滤、吸附、共沉淀等作用进一步去除水中磷等污染物。本发明将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与传统人工湿地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将高效有机碳代谢、微生物脱氮及吸附共沉淀除磷过程紧凑的控制在同一个人工湿地中。
-
公开(公告)号:CN108191063B
公开(公告)日:2019-11-26
申请号:CN201810010491.6
申请日:2018-01-05
Applicant: 桂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周导式菌藻一体微生物燃料电池生态水体净化系统。包括进水管、多孔布水管、双层池体、多孔集水管、可旋转弯头和U型排水管和水生植物;双层池体包括非产电内层、产电外层和自由水层;产电外层与非产电内层底部分隔,顶部相连通形成自由水层,产电外层与进水相连,填充导电颗粒填料,颗粒填料顶部设自由水层,里面生长水生藻类;水从自由水层上方溢流进入非产电内层后经U型排水管流出系统,非产电内层填充非导电颗粒填料。本发明将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与传统生态水体净化技术集成,将产电微生物与水藻的净化功能相耦合,整个过程无能耗,无外接电路,特别适用于以碳氮磷为污染物的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的处理。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