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781215A
公开(公告)日:2014-05-07
申请号:CN201310487747.X
申请日:2013-10-17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 夏普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33/36 , H01L27/3209 , H01L27/3246 , H01L51/5044 , H01L51/525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是抑制具有串联元件的发光装置的串扰现象的发生。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是一种发光装置,该发光装置包括:形成在绝缘层上的第一下部电极、第二下部电极;形成在所述绝缘层上并位于所述第一下部电极与所述第二下部电极之间的隔壁;形成在所述隔壁上的突起物;形成在所述第一下部电极、所述隔壁、所述突起物和所述第二下部电极的每一个上的第一发光单元;形成在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上的中间层;形成在所述中间层上的第二发光单元;以及形成在所述第二发光单元上的上部电极,其中由所述突起物的侧面和所述隔壁的侧面形成凹处。
-
公开(公告)号:CN103228978A
公开(公告)日:2013-07-31
申请号:CN201180057198.1
申请日:2011-11-25
Applicant: 夏普株式会社
IPC: F21S2/00 , G02B6/00 , G02F1/13357 , F21Y101/02 , F21Y10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6/0011 , G02B6/00 , G02B6/0033 , G02B6/0038 , G02B6/0061 , G02B6/0076 , G02F1/133615
Abstract: 导光体(12)具有:第1主面(MS1);与第1主面(MS1)相对的第2主面(MS2);与第1主面和第2主面交叉的第1侧面(SS1);以及与第1侧面(SS1)相对的第2侧面(SS2),导光体(12)使从第1侧面(SS1)入射的光在第1主面(MS1)与第2主面(MS2)之间传播。导光体(12)具有折射率从第1主面(MS1)朝向第2主面(MS2)实质上连续变化的部分。
-
公开(公告)号:CN102549496A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080046633.6
申请日:2010-10-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3F7/0233 , G03F7/0226 , G03F7/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含有[A]碱可溶性树脂、[B]1,2-醌二叠氮化合物以及[C]自由基捕获剂的放射线敏感性树脂组合物。上述放射线敏感性树脂组合物可充分满足透光率高等的作为层间绝缘膜通常所要求的各性能,且可以以高分辨率提供层间绝缘膜,同时保存稳定性也优异,其中随着为提高制品的成品率而采取的工艺的效率化,该层间绝缘膜的耐热尺寸稳定性、耐热变色性、与基板的密合性等优异。
-
公开(公告)号:CN1540400A
公开(公告)日:2004-10-27
申请号:CN200410035145.1
申请日:2004-04-23
Applicant: 夏普株式会社
IPC: G02F1/13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F1/136209 , G02F1/133371 , G02F1/133555
Abstract: 在透射反射两用型的液晶显示板中,在像素电极基板和对向电极其板中的至少一个基板上具有凸部,设置的凸部使反射区域的液晶层的层厚小于透射区域的液晶层的层厚,在辅助电容电极部、信号布线,扫描布线等已有要素形成时,用与该已有要素相同的材料形成对因凸部周围的摩擦不足部分所发生的取向不良区进行遮光的遮光部。这样,不增加制造工序就能抑制由所述取向不良区所引起的显示品位的降低。
-
公开(公告)号:CN108353473B
公开(公告)日:2020-03-10
申请号:CN201680066418.X
申请日:2016-11-15
Applicant: 夏普株式会社
IPC: H01L51/50 , H05B33/02 , G09F9/00 , G09F9/30 , H01L27/32 , H05B33/10 , H05B33/12 , H05B33/22 , H05B33/24 , H05B33/28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包括:在一面侧设置有凹部的基材;和发光元件,该发光元件包括:至少设置在凹部的表面的反射层;隔着反射层填充在凹部的内侧的具有光透射性的填充层;至少设置在填充层的上层侧的具有光透射性的第一电极;设置在第一电极的上层的至少包含发光层的有机层;设置在有机层的上层侧的具有光透射性的第二电极;和至少覆盖第一电极的端部的边缘覆盖层,凹部的位置的第一电极的上表面位于比包含反射层的上表面的平面靠下方的位置,第一电极的端部存在于凹部内并且与反射层分离。
-
公开(公告)号:CN106663743B
公开(公告)日:2018-08-28
申请号:CN201580044906.6
申请日:2015-08-17
Applicant: 夏普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016 , C09K11/06 , H01L51/0067 , H01L51/50 , H01L51/5004 , H01L51/5012 , H01L51/56
Abstract: 有机EL元件(10)在第一电极(2)与第二电极(4)之间至少具备:含有至少1种TADF材料作为主体材料的至少1层的激子生成层(33);和含有至少1种荧光发光材料的至少1层的荧光发光层(34)。
-
公开(公告)号:CN108370621A
公开(公告)日:2018-08-03
申请号:CN201680070041.5
申请日:2016-11-30
Applicant: 夏普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有机EL装置具有基材、在上表面设置有凹部的绝缘层和发光元件,该发光元件具有:至少设置于凹部的表面的反射层;经由反射层填充于凹部的内侧的具有光透过性的填充层;至少设置于填充层的上层侧的具有光透过性的第一电极;设置于第一电极的上层的至少包含发光层的有机层;设置于有机层的上层侧的具有光透过性的第二电极;和至少覆盖第一电极的端部的边缘覆盖层,具有相互被分割开的多个单位发光区域,在相邻的单位发光区域彼此之间的绝缘层设置有挖入部,在挖入部的内侧至少设置有所述填充层。
-
-
公开(公告)号:CN104037195B
公开(公告)日:2018-05-22
申请号:CN201410083251.0
申请日:2014-03-07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 夏普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33/08 , H01L27/3246 , H01L33/58 , H01L51/5044
Abstract: 本发明抑制发光装置的串扰现象的发生。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是一种发光装置,包括:绝缘层416;形成在所述绝缘层上的第一下部电极421a;形成在所述绝缘层上的第二下部电极421b;形成在所述绝缘层上且位于所述第一下部电极与所述第二下部电极之间的结构物419;形成在所述绝缘层上且位于所述结构物与所述第一下部电极之间的第一隔壁418a;形成在所述绝缘层上且位于所述结构物与所述第二下部电极之间的第二隔壁418b;形成在所述第一下部电极、所述第一隔壁、所述结构物、所述第二隔壁及所述第二下部电极上的第一发光单元423a;形成在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上的中间层424;形成在所述中间层上的第二发光单元423b;以及形成在所述第二发光单元上的上部电极422。
-
公开(公告)号:CN108029162A
公开(公告)日:2018-05-11
申请号:CN201680052115.2
申请日:2016-08-10
Applicant: 夏普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包括:在一面侧设置有凹部的基材;和发光元件,其具有至少设置于上述凹部的表面的反射层,隔着上述反射层填充于上述凹部的内侧的具有光透射性的填充层,至少设置于上述填充层的上层侧的具有光透射性的第一电极,设置于上述第一电极的上层的至少包含发光层的有机层,和设置于上述有机层的上层侧的具有光透射性的第二电极,显示区域由相互被分割的多个单位区域构成,上述单位区域具有被划分的发光区域和非发光区域,上述发光元件设置在上述发光区域,在上述非发光区域设置有光吸收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