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819909B
公开(公告)日:2025-01-17
申请号:CN201980015710.2
申请日:2019-03-01
Applicant: 索尼半导体解决方案公司
Inventor: 市川朋芳
IPC: H10K50/805 , H10K50/125 , H10K50/852 , H05B33/12 , G09F9/30 , H05B33/24 , H05B33/28
Abstract: 一种由三个发光元件配置成的发光元件单元。在第一发光元件(10a)中,层压第1a电极(21a)、包括第一发光层的第一有机层(23a)、第2a电极(22a)、包括第二发光层的第二有机层(23b)、以及包括第三发光层的第三有机层(23c)。在第二发光元件(10b)中,层压第一有机层(23a)、第1b电极(21b)、第二有机层(23b)、第2b电极(22b)、以及第三有机层(23c)。在第三发光元件(10c)中,层压第一有机层(23a)、第二有机层(23b)、第1c电极(21c)、第三有机层(23c)、以及第2c电极(22c)。
-
公开(公告)号:CN117981469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180102442.5
申请日:2021-11-24
Applicant: 夏普显示科技株式会社
Inventor: 吐田真一
IPC: H05B33/26 , H10K59/121 , H10K59/123 , H10K59/131 , H05B33/02 , H05B33/12 , H05B33/14 , H05B33/22 , H05B33/28
Abstract: 本显示装置(10)具备串联连接的第一发光元件(Y1)和第二发光元件(Y2)、以及串联连接的第三发光元件(Y3)和第四发光元件(Y4),第一发光元件和第二发光元件共用形成在比第一发光层(E1)和第二发光层(E2)靠上层的第二电极(D2),第三发光元件和第四发光元件共用形成在比第三发光层(E3)和第四发光层(E4)靠上层的第四电极(D4),第二电极(D2)是岛状电极,作为第一发光元件和第二发光元件中的一个发光元件的阴极和另一个发光元件的阳极发挥功能,第四电极(D4)是岛状电极,作为第三发光元件和第四发光元件中的一个发光元件的阴极和另一个发光元件的阳极发挥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1819908B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1980017213.6
申请日:2019-02-08
Applicant: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Inventor: 松本优子
Abstract: 在有机EL显示装置中,可靠地防止发光不良的发生。一种有机EL显示装置,其包括:基材,其具有设置多个像素的显示区域和与上述显示区域相邻的边框区域;上述多个像素各自所具有的下部电极;配置在上述下部电极上的有机材料层;配置在上述有机材料层上的覆盖上述显示区域的上部电极;设置于上述边框区域的与上述上部电极连接的导电体部;和设置在上述导电体部上的肋,在上述导电体部上隔着上述肋配置上述上部电极,上述上部电极与上述导电体部接触的第一接触部位于上述边框区域,上述肋具有位于上述第一接触部的与上述显示区域相反一侧的侧面,上述上部电极的端部与上述侧面相对。
-
公开(公告)号:CN115210794B
公开(公告)日:2023-10-17
申请号:CN202080097888.9
申请日:2020-03-02
Applicant: 夏普株式会社
IPC: G09F9/00 , G09F9/30 , H05B33/10 , H05B33/12 , H05B33/22 , H05B33/26 , H05B33/28 , H10K59/123 , H10K59/131 , H10K59/82 , H10K71/00
Abstract: 在有机EL显示装置(1)的显示区域(D)的背面侧配置有照相机(3)。显示区域具有第一显示区域(D1)和在第一显示区域的内侧使照相机所利用的光透过的第二显示区域(D2)。第一显示区域的第一电极具有第一反射导电层(62)和设置在第一反射导电层上的第一上侧透明导电层(63)。第二显示区域的第一电极具有第二透明导电层(65)。第二透明导电层被结晶化,比第一上侧透明导电层厚。
-
公开(公告)号:CN115210794A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080097888.9
申请日:2020-03-02
Applicant: 夏普株式会社
IPC: G09F9/00 , G09F9/30 , H01L27/32 , H05B33/10 , H05B33/12 , H01L51/50 , H05B33/22 , H05B33/26 , H05B33/28
Abstract: 在有机EL显示装置(1)的显示区域(D)的背面侧配置有照相机(3)。显示区域具有第一显示区域(D1)和在第一显示区域的内侧使照相机所利用的光透过的第二显示区域(D2)。第一显示区域的第一电极具有第一反射导电层(62)和设置在第一反射导电层上的第一上侧透明导电层(63)。第二显示区域的第一电极具有第二透明导电层(65)。第二透明导电层被结晶化,比第一上侧透明导电层厚。
-
公开(公告)号:CN111183357B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1880056118.2
申请日:2018-09-13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 东芝能源系统株式会社
IPC: G01N27/416 , H01L51/50 , H05B33/28
Abstract: [课题]提供以简便方法评价含石墨烯膜的阴离子透过性的方法和使用控制离子透过性的含石墨烯膜的光电转换元件。[解决手段]该方法包括:(i)准备具备含阴离子的水溶液、含金属银的工作电极、对电极和参比电极的测量装置,(ii)各电极与水溶液接触时边周期性改变工作电极相对对电极的电极电位边扫描,测量金属银与阴离子的反应电流I0,(iii)代替工作电极,测量与工作电极电连接的含石墨烯膜与水溶液接触时的反应电流I1,(iv)比较I0与I1,评价含石墨烯膜的阴离子透过性。提供具备含石墨烯膜的光电转换元件,当根据上述方法测量反应电流时反应电流I1的曲线在正电位侧具有峰,正电位侧累积电荷量Q1为不具含石墨烯膜的正侧累积电荷量Q0的20%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14902806A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080090645.2
申请日:2020-12-18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IPC: H05B33/22 , G09F9/00 , G09F9/30 , H01L27/32 , H05B33/02 , H05B33/12 , H01L51/50 , H05B33/14 , H05B33/24 , H05B33/28
Abstract: 提供一种方便性、实用性或可靠性优异的新颖的功能面板。功能面板包括第一元件、第一反射膜及绝缘膜,第一元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及包含发光性材料的层,包含发光性材料的层包括夹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区域,第一电极具有透光性,第一电极具有第一厚度,第一反射膜包括在与包含发光性材料的层之间夹有第一电极的区域,第一反射膜具有第二厚度。绝缘膜包括第一开口,第一开口与第一电极重叠,绝缘膜具有第一台阶截面形状,第一台阶截面形状围绕第一开口,第一台阶截面形状具有第一水平差,第一水平差为第一厚度与第二厚度之和的厚度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4830826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080086525.5
申请日:2020-12-11
Applicant: 东丽株式会社
IPC: H05B33/28 , H05B33/12 , H01L51/50 , H05B33/22 , G03F7/004 , G03F7/027 , G03F7/032 , G03F7/033 , G03F7/037 , G03F7/075 , G03F7/20 , G09F9/00 , G09F9/30 , H01L27/32 , H05B33/02 , H05B33/10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能抑制高温预烘烤条件下的显影后的残渣、以及抑制显影后的图案剥离。此外,能提供具有可以低电压驱动的优异的发光特性、并且发光元件的可靠性优异的有机EL显示器中合适地具备的固化膜。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其含有(A)碱溶性树脂及(C)感光剂,进一步含有(F1)具有磷原子、及碳原子数为6~30的1~2价的脂肪族基团的化合物,及/或(FB)具有磷原子、及三甲铵乙内酯结构的三甲铵乙内酯化合物。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的有机EL显示器,能提供具有在得到所期望的电流密度时可以低电压驱动的优异的发光特性、并且发光元件的可靠性优异的有机EL显示器。有机EL显示器,其在第1电极的最表层具有至少含铟的透明导电性氧化膜层,从该透明导电性氧化膜层的表面起深度为3nm的位置处的、磷离子(P‑)的检测强度为特定强度。
-
-
公开(公告)号:CN113826230A
公开(公告)日:2021-12-21
申请号:CN202080017539.1
申请日:2020-03-02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东芝 , 东芝能源系统株式会社
Abstract: 提供一种在制造过程和使用过程中不容易引起导电性层的剥离或者劣化的透明电极和透明电极的制造方法以及光电转换元件。一种透明电极(100),在透明基材(101)之上具备被构图的电极层(102),该电极层由含有金属纳米线的导电性膜(102a)和石墨烯碳骨架的一部分被氮原子取代了的N‑石墨烯膜(102b)构成。能够通过涂敷含有金属纳米纤维的分散液而形成导电性层,在此基础上形成N‑石墨烯膜,并对其进行构图,从而制造该透明电极。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