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富水地层的隧道可维护式减压排水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061017A

    公开(公告)日:2014-09-24

    申请号:CN201410322485.6

    申请日:2014-07-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富水地层的隧道可维护式减压排水方法及装置,步骤:A、沿隧道衬砌变形缝环向设置排水槽;B、在槽内向围岩方向施做引水孔;C、用射钉将半圆管固定在排水槽内,形成排水通道;D、在半圆管底部预留集水槽,通过波纹管将水引入排水边沟内。在电缆沟盖板上设置排水槽,在排水槽内设置半圆管,在排水槽内一侧等距离施做引水孔,将半圆管外裹带无纺布的防水板,防水板两边通过射钉将半圆管固定在排水槽壁上;集水槽通过波纹管连接半圆管,排水沟与集水槽相连。方法易行,操作简便,不易堵塞,排水效果好;可有效减低衬砌及二衬背后水压力;解决了隧道排水系统堵塞而造成的渗漏水的问题。

    三维管幕暗挖法
    6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285385B

    公开(公告)日:2010-06-02

    申请号:CN200810047844.6

    申请日:2008-05-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维管幕暗挖法,其步骤是:A、在地下结构周边形成竖向工作井;B、在地下结构的外表面形成水平工作通道;C、在外表面形成管棚支护,在水平工作通道内施工管棚帷幕;D、利用管棚钢管进行注浆加固,水平工作通道内管棚施工完毕后,通过管棚进行注浆,形成帷幕;E、开挖,当管棚注浆帷幕达到强度后,进行三维帷幕内部土体的开挖施工,随后进行地下结构的施作。本发明方法简便,施工安全、方便,尤其对于处于十字路口下面的大跨度地下结构,该法仅对某条道路一侧的一半进行开挖,在施工过程中可以保证道路畅通,广泛应用于城市地铁车站、大跨度道路隧道、大跨度地下停车场、城市主干道下穿既有道路或其他建筑物等工程。

    一种用于装配式衬砌的支撑底座

    公开(公告)号:CN211692481U

    公开(公告)日:2020-10-16

    申请号:CN202020052591.8

    申请日:2020-01-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装配式衬砌的支撑底座,包括底座和水平底梁沿隧道轴线方向布置;底座为两个结构对称的截面为梯形的长方体结构,其长度等于单环全断面装配式衬砌结构沿隧道轴线方向的长度;长方体结构的上方设有用于承插装配式衬砌拱环的凹槽,每环装配式衬砌拱环的两端部插入凹槽内连接为一体;底座通过锁地锚定位;长方体结构一端部设有向隧道轴线方向延伸的榫头,另一端部设有向隧道轴线方向内凹的榫槽,且榫头与榫槽的形状、大小相匹配,相邻的两个底座通过端部的榫头与榫槽插接连接为一体。本实用新型便于现场施工,加强了各底座的整体受力性,提高了全断面装配式衬砌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加固了连接强度。

    一种满足高环境要求的隧道清污分离排水沟

    公开(公告)号:CN210599103U

    公开(公告)日:2020-05-22

    申请号:CN201921433384.0

    申请日:2019-08-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满足高环境要求的隧道清污分离排水沟,包括若干第一预制件和第二预制件以及若干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第一预制件为U型,若干第一预制件沿隧道纵向拼接形成污水暗沟,第二预制件为L型,若干第二预制件沿隧道纵向拼接后与隧道衬砌结构之间形成电缆沟,第一预制件左侧壁与第二预制件侧壁以及隧道衬砌结构之间形成清水暗沟,第一盖板沿隧道纵向依次设置在污水暗沟和清水暗沟上,第二盖板沿隧道纵向依次设置电缆沟上,相比于现有技术,其隧道清污分离排水沟能够满足隧道施工与运营阶段清污分离的要求,尤其是对于污水量极大地特长及超长隧道施工,单独排出污水后进行净化处理,净化后的水可以重复利用,满足高环境要求。(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适用于寒冷地区的超长隧道清污分离排水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12027876U

    公开(公告)日:2020-11-27

    申请号:CN201922155988.X

    申请日:2019-12-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适用于寒冷地区的超长隧道清污分离排水结构,包括洞口段排水结构和洞身段排水结构以及洞外清水沟、洞外深埋水沟、洞外污水沟和净水池,洞口段排水结构包括中心水沟和侧式污水沟A,中心水沟深埋于主洞洞口段低于冻结深度处,主洞洞口段两侧均设置侧式污水沟A,洞身段排水结构包括侧式清水沟和侧式污水沟B,主洞洞身段两侧均设置侧式清水沟和侧式污水沟B。其优点在于,实现了隧道施工及运营期间清水与污水的分离排放处理,满足高环境要求;洞口段与洞身段分开布置排水结构,满足寒冷地区排水的保温要求,可以有效防止地下水渗入洞内发生冰冻肇灾;利用服务隧道辅助增强主洞排水能力,实现超长隧道的超大水量排放。(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注浆孔的防水结构
    6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1692509U

    公开(公告)日:2020-10-16

    申请号:CN202020052587.1

    申请日:2020-01-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注浆孔的防水结构,注浆孔内设有注浆直管、止回阀、注浆螺旋管、注浆管塞、第一注浆管密封圈和第二注浆管密封圈;注浆直管设置于注浆孔的底部,注浆螺旋管与注浆直管同轴设置,注浆螺旋管一端的内壁套接于注浆直管的一端的外壁上;止回阀设置于注浆螺旋管内,位于注浆直管与注浆螺旋管的连接处;第一注浆管密封圈设置于止回阀与注浆螺旋管的连接处,注浆管塞设置于注浆螺旋管的另一端,注浆管塞的一端插入注浆螺旋管内;第二注浆密封圈设置于所述注浆螺旋管与注浆管塞的连接处。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注浆螺旋管与注浆直管之间设置止回阀阻止了水回流,增强了注浆孔的防水效果;在隧道施工过程中,该注浆孔可兼吊装孔使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